NLP的注释和十二假设
NLP(自然语言处理(AI分支))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自然语言处理是一门融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于一体的科学。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涉及自然语言,即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所以它与语言学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重要的区别。自然语言处理并不是一般地研究自然语言,而在于研制能有效地实现自然语言通信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其中的软件系统。因而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部分。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7%AA%E7%84%B6%E8%AF%AD%E8%A8%80%E5%A4%84%E7%90%86/365730
NLP是对人类主观经验的研究,是一种思想技巧。
接触NLP的人,容易被那些概念和技巧深深地吸引。可是,每当使用者忽略了对「系统」的注意,便没有满意效果出现;而每当使用者注意「系统」的重要,给予应有的尊重,效果便来得强烈和完满。
单词的边界界定
在口语中,词与词之间通常是连贯的,而界定字词边界通常使用的办法是取用能让给定的上下文最为通顺且在文法上无误的一种最佳组合。在书写上,汉语也没有词与词之间的边界。
词义的消歧
许多字词不单只有一个意思,因而我们必须选出使句意最为通顺的解释。
句法的模糊性
自然语言的文法通常是模棱两可的,针对一个句子通常可能会剖析(Parse)出多棵剖析树(Parse Tree),而我们必须要仰赖语意及前后文的资讯才能在其中选择一棵最为适合的剖析树。
有瑕疵的或不规范的输入
例如语音处理时遇到外国口音或地方口音,或者在文本的处理中处理拼写,语法或者光学字符识别(OCR)的错误。
语言行为与计划
句子常常并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例如,“你能把盐递过来吗”,一个好的回答应当是把盐递过去;在大多数上下文环境中,“能”将是糟糕的回答,虽说回答“不”或者“太远了我拿不到”也是可以接受的。再者,如果一门课程去年没开设,对于提问“这门课程去年有多少学生没通过?”回答“去年没开这门课”要比回答“没人没通过”好。
NLP精髓:十二条假设
一,No two persons are the same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会是一样,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二,One person cannot change another person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求别人接受,每个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
三,Usefulness is more important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在三赢(我好、人好、世界好)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什么是对的更有意义,说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情上,是感性;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是理性;光说做法有道理或者正确而不顾是否效果,是在自欺欺人,故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有效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由相信有这个可能的信念始。
四,The map is not territory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每个人都是通过运用自己的感官器官把资料摄入(摄入过程),由感官运用是主观地有选择性的,它不能,亦不需要把所有资料捕捉摄入的资料,故此,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
那些经由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过滤而决定其意义,亦因此能储存在脑中(编码过程)。
我们只能用这种自制的方式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其他办法,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是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反应,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环境里出现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的态度,亦即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
五、The meaning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response one gets 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效果”之分,自己说得多“对”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讯息才是沟通意义,因此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听到什么才重要。
沟通的效果,来自声调和身体语言(情绪)的比文字更大,沟通讯息的送出与接受在潜意识层面的比意识层面的大得多,说话的效果由讲者控制,但由听者决定效果,听者的抗拒反应是对讲者不够灵活的说明,因此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
六、Repeating the same behavior will repeat the same result 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做法有不同,结果才会有不同,世界上本来便是每样事物都在不停地改变中,不肯改变的便面临淘汰或失败的威胁,因此只有不断的改变做法,才能保持与其他事物关系有理想状态,如果你的事没有结果,改变你的做法,任何新的做法,都比旧的多一分成功机会。
七、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solutions to every situation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对事情只有一个方法的人,必陷入困境,因为别无选择,对事情有两个方法的人也陷困境,因为他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给自己,有第三个方法的人,通常会找到第四、五个方法,甚至更多的方法。 至今不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没有办法,只是说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 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和使事情改变。
八,Every one chooses the best behavior at the moment 每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为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 接受一个人的动机,他便会觉得我们接受他这个人,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动机往往是在潜意识的层面,不能意识地说出来,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最易的方法是问企图经由该行为得到的价值是什么。 任何行为在某些环境中都会有其效用,因此,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为。
九,Every one already possesses all the resources needed 每个人都经具备使自己快乐的资源 所有事情或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把事情或经验转为绊脚石抑或踏脚石,由自己决定,有能力替自己制造出困扰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情绪、压力、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自己内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产生出来的。
十,In any system, the most flexible person has the control 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容许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灵活来自减少行使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多凭观察而运用环境所提供的其他条件,灵活便是有一个以上的选择;选择便是能力。因此最灵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灵活亦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态度会越强硬。 在一个群体中,固执使人紧张,灵活使人放松;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容许找出双赢的可能性(更进一步而三赢);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弃立场)。 灵活是用自己的步伐去作出转变;而固执则是在被迫的情况下作出转变。
十一、There is no failure, only feedback 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
“挫败”只是指出过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给我们需要改变的信号,“怎样改变做法”是指向未来。
十二、Intentions and emotions are never wrong, only the behavior has not been effective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动机在潜意识里总是正面的,潜意识从来不会伤害自己,只是误会地以为某行为可以满足该动机,而又不知有其他做法的可能。 情绪总是给我们一份推动力,它使我们在该事情之中有所学习,学到了,情绪便会消失。
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同时不接受他的行为,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觉出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肯让你去引导他作出改变,任何一次行为都不等于一个人。 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是两人的共同目标,能使两人有更好的沟通和关系,找出更好的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