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琨的哭泣【读史】
这一次,他知道,很多事情,个人是无力的。这和宋顺帝的哭泣是相似的,有时候个人在大势面前太过渺小,哪怕是皇帝,是贵族。

辛卯,宋顺帝下诏禅位于齐。……右光禄大夫王琨,华之从父弟也,在晋世已为郎中,至是,攀车獭尾恸哭曰:“人以寿为欢,老臣以寿为戚。既不能先驱蝼蚁,乃复频见此事!”呜咽不自胜,百官雨泣。 ----《资治通鉴-齐纪》
这段文字的背景是:公元479年,南朝宋顺帝,禅位于权臣萧道成,南朝齐取代了南朝宋。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
(公元479年四月)二十日,刘宋顺帝颁诏将帝位传让给齐王(萧道成)。……右光禄大夫王琨是王华的堂弟,在晋朝的时候已经就担任了郎中,这时候,他抓着(移出宫的宋顺帝)车上悬着的獭尾痛哭着说:“人们都为长寿高兴,老臣却为长寿悲哀。因为没有及早死去,所以才屡次目睹今天发生的这种事情!”他呜呜咽咽地哭泣着,难以自制,百官也都泪如雨下。

改朝换代本身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即便是和平禅让,也是只闻新人笑,哪知旧人哭。大家不得不告别旧王朝,尊崇新王朝,虽然旧王朝可能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但是这种改变的残酷性还是很能击中人的泪点。
而王琨在这里痛哭,不止是因为朝代更替,更是因为这是他一生中第二次遇到这种事情。当时他已是81岁高龄,他再次遇到了和59年前相同的事情。
那是公元420年,那一年他22岁,当时刘裕取代了东晋朝,建立了南朝宋,而他是东晋的臣子,任郎中。

王琨属于著名的琅琊王氏家族,这个家族长期掌控着东晋王朝,是当时的顶级门阀,南北朝时期王家虽然地位有所下降,但名望依旧。王琨不在这个家族最显赫的那些人之列,但凭借家族背景,他也会长期在朝廷或者地方任职,这是他们正常的发展轨迹。而作为大家族的成员,他们对朝堂剧变的感受往往比一般人要更强烈些,因为和各方捆绑的利益更多。
当时的这种更替,就是皇帝禅让给权臣,朝廷改元。一般的大臣,如果没什么异议,不反抗,顺从即可,然后在新的朝廷继续做官。即便如此,在这种改变的过程中,也充满着派系斗争和争权夺利,也会显露新人换旧人的残酷,暴露出人性的各方面。
在王琨哭之前,当南宋朝的末代皇帝宋顺帝被带出宫的时候,他就哭着说:“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资治通鉴》)希望我以后生生世世都永远不要再生在帝王家中,这深刻的体现了一个人哪怕是帝王在面对天下大势时的强烈的无力感,其悲切让人动容。


对于耿直的王琨来说,这种改变带给他的心理冲击是非常强烈的。
所以当他第二次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情绪就崩溃了,也许第一次的时候他还年轻,没有更多的感受。但这次不同,八十多岁的他看尽了世间百态,可能会有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感觉,老了,身体运转不行了,就像落寞的朝廷,就得被取代了。而自己因为寿命长,居然两次目睹这种事情,真是悲从心中来:人家都说长寿好,我这长寿有什么好。
他不舍旧朝,且毫不掩饰地痛哭,但这种对旧朝的不舍并不足以让他殉节,或者去和新朝对抗。所以,当时虽然很难过,但也只能感慨世事无常,日子还是要继续过的。之后他继续在新朝为官,并且忠于南齐。

三年以后(公元482年),齐高帝萧道成驾崩,王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牛车不在家,家离朝中有几里地,他就步行入宫了:
朝士皆谓琨曰:“故宜待车,有损国望。”琨曰:“今日奔赴,皆应尔。” ----《南齐书》
朝廷众人都说:“你应该坐车啊,这样走着有损国家的威严。”王琨说:“今天是奔赴国丧,都应该这样才对。”不久之后,他就病故了,活了八十四岁。
萧道成去世,他奔丧也是顾不得礼仪了,既然他已经是南齐的臣子,自然是尽忠于南齐,他拎得很清。

从记载看,王琨这个人,整体上是个忠厚、谨慎、正直和清廉的人。他为时局的变故感到悲痛,但也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做哪朝的官,就忠于哪朝,担任什么职务,就干什么事,他有很好的为官操守,可以情绪化,但更能保持理智。
痛哭第二次朝代更替,不怕得罪新朝,说明他是个性情中人。而这一次,他知道,很多事情,个人是无力的。这和宋顺帝的哭泣是相似的,有时候个人在大势面前太过渺小,哪怕是皇帝,是贵族。
我想起了那句话,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个人公众号:管中可窥豹。

汀洲自绿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放马滩和西犬丘 | 秦人在天水及陇东南的源起 (12人喜欢)
- 月岩 | 造化之灵,无所不至如此 (9人喜欢)
- 阳华岩石刻 | 九疑万峰,不如阳华 (15人喜欢)
- 寻访道县玉蟾岩遗址 (19人喜欢)
- 秦琼的呼雷豹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