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维的“便签学习法”
看书这件事是一个大事,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把这件事情做好。没有投入时间也就罢了,可惜就可惜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最后结果却是非常之差。人到中年甚至老年时还想着自己真正读过的书依旧是九年义务教育那几篇课文时,那种可悲可叹算得上“痛彻心扉”了。我们不能允许这件事情发生,尤其对一些有想法同时愿意付出时间的人,我们更好找到一个方法,这里我就想说一个非常好的,也是目前为止我觉得最好的一个方法:便签学习法。
这个方法我是通过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学习到的,书比较厚,作者把这个方法介绍的很是详尽务实、易懂易操作。赵周这个人算得上一个很会学习的人,资深企业培训专家,开创了拆书帮家这个全新的读书方法。精髓也就在便签学习法。拆书帮这个活动团体影响力也是进步巨大,目前覆盖到了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很多人都受益于此。
那么便签学习法究竟是怎样一种方法呢?说具体方法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个我上个月参加的一个业务培训。为期两天,价格5800元。培训内容其实就一本很薄的书,字数10000字不到。但是导师真是用在说这10000个字的时间可能加起来不到1个小时。那么剩下的还有15个小时去哪里了呢? 我大概统计了下,这中间3个小时左右我们学院之间的互动环节,2个小时左右留给我们自己的思考准备时间,另外还有差不多10个小时都是培训师大篇幅根据培训内容分享的自己的经验和案例。那么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可能在5800元里面,有3000多元钱就是来听他的“故事”的。另外2000元是我们来交朋友互动。800元可能就是场地费用以及那一本培训教材。为什么呢?我们5800元不是为了来学那一本书的内容的吗?是的。不冲突,因为这个知识技能不是通过直接这本书来学习到的,而是需要我们结合实际经验来重新分析梳理知识,再有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把这些知识如何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当中去,最后是制定出具体的有时间限度的行动方案出来。这才是培训的意义所在,也是为什么相比市面上只要几十元的书本,他却要几千几万培训费的原因。
其实标签学习法一定程度上和培训老师的方法很接近,这里在详细说明下,便签学习法,应用于自己读书上,这个是前提。方法就是看书的时候要做标签(笔记),看到有启发的地方,争取做好3个标签,I 标签、A1标签和A2标签,分别阐述如下:
I 标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注意是自己的语言,不是原文摘抄。逻辑清晰,文字精炼。可以适当做一些总结或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建议步骤。重点关注:切忌附会旧知!举例如下:
不太好的:这段阐明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人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人只要不被失败打垮,不像命运低头,最后一定能迎来成功!
不错的:这一段力,作者分析了乔布斯人生的两次失败。其中第二次乔布斯在市场中遇到的挫折给了他真正的学习感悟。所以,要从失败中学习,必须充分尝试和运用反馈。
A1 标签: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自己亲身经历的认知但是与I标签有关,然后相关叙事基本完整,有前因后果。通过这个标签更深入的理解知识和自己的经验。这个标签切忌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经验。还是举正反两个例子:
不太好的:我在刚参加工作是也犯了好多以己度人的错误。人总是这样,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也认为被人会喜欢。
不错的:上个月去苏州与合作伙伴会面,我努力和他们强调新项目的好处,但并没有什么用处。他们只是说考虑考虑。现在想来,问题就在于“以己度人”,我讲了太多我认为好的地方,没有想过他们最在乎什么、最担心什么。
A2: 应用(目标与行动),也是学以致用的关键。要有目标,目标符合SWART法则。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sult-based\Time-based; 要有具体行动,有步骤、有行动人、有时间。这个标签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标签。往往成功与否就在于这一点。因此要注意这个行动一定要自己能做到的,最好可以量化同时请身边人参与监督。再有就是要注意不要只是“鸡血类的决心泛滥”,喊口号、拉横幅无济于事!还是正方两个标签例子:
不太好的:我要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这样就能有非常稳定且不受打扰的时间。我可以听一些线上课程或写日记。极少成多,一年下来我可以做很多事情。
不错的:目标:寄一个月的晨间日记
行动:每天10点半睡觉,6点半起床,这样可以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用“印象笔记”来记日记, 主要记录几项:自己前一天感恩的事情、有成就感的事情、人际关系和近期的重要事项。为了督促自己坚持,在办公桌上贴一个打卡表。
便签学习法的精华就在上面三个便签上面了,做到很难,坚持做更是难。但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小伙伴们只要按这个方法坚持做下去,一定会成就自己的美好未来!
© 本文版权归 marionett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