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旅行的经历
查看话题 >为什么会有人喜欢一个人旅行?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一个人旅行,网友问、朋友问、各种人都喜欢问。
大部分人旅行时,似乎更在意“和谁去”,而不是“去哪里”。而“一个人旅行”,不是被理解为文艺青年装逼,就是被理解为孤独。
这种刻板印象也并非没有来由,我确实在青年旅舍遇到过无数“孤独”的独行者,他们独自从家里出发,却一定要在旅舍约到人才愿意出发,完全无视和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是否目的地一致、是否适合朝夕相处;我也遇到过无数独自进行长途旅行的青年,走了几个月或者一年,就不堪忍受寂寞而终止旅程了。
但我的情况很不一样。虽然和朋友、恋人旅行大部分时候也很愉快,但“一个人旅行”,才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旅行方式。

第一次独自旅行
我第一次独自旅行,是2010年在巴黎。
那时我21岁,正值大三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的欧洲游学交流项目,去了比利时、法国、奥地利等7个欧洲国家。我们在巴黎只停留3天,非常短暂仓促。但好在主要课程都在比利时和奥地利,巴黎的3天是纯粹的自由活动时间。
作为一个对艺术、历史有强烈兴趣,并且视卢浮宫为心中圣地的人,我给自己的3天巴黎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奥赛博物馆、橘园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塞纳河、巴黎圣母院、圣心大教堂我全部都想去。为此,我研究了非常细致的省钱攻略,精确计算坐地铁的次数,来选择最省钱的地铁票购买方案。

但令我惊讶的是,平时一起活动的几个同学,到了巴黎,像疯子一样,一头扎进了老佛爷购物中心(吐血)。要不是跟着他们,我压根不知道这个著名的购物中心。他们在里面试用各种化妆品、护肤品,看上去没完没了。
当时的我没有任何独自旅行经验,那个年代也没有智能手机、GPS和导航,我们甚至连电话卡都没有,出门靠的都是事先查好线路,再配合纸质地图和问路。手足无措的我,生生陪同学们逛了一会老佛爷,但琳琅满目的粉底和口红实在激不起我的兴趣,我大老远来到了巴黎,是为了这些有价的商品吗?不,我要看的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无价之宝啊!
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一个人离开老佛爷。离开途中,我被一个中国陌生阿姨抓住,她叫我替她去买两个LV的包(因为限购),我连忙摇头逃走。
走出老佛爷,我感觉复活了。那三天里,我去了卢浮宫、蓬皮杜、奥赛美术馆,还去巴黎圣母院欣赏了玫瑰花窗,爬了钟楼欣赏塞纳河沿岸迷人的风光,去橘园美术馆领略了莫奈的巨幅睡莲。我还因为疲劳过度、老眼昏花而排错队、不得不步行走上埃菲尔铁塔,领略巴黎风采(吐血)。
巴黎圣母院大火之后我再次回想,庆幸还好当时没把时间浪费在购物中心里。




三天后,与同学们一番交流,才发现,我是我们这个游学团里,唯一一个没有购物、正经在旅游的。
哪怕“巴黎很乱”,哪怕那时对“独行”心里完全没底,但即使给我一百次重来的机会,我还是会选择独自离开购物中心,去领略巴黎无与伦比的历史和艺术瑰宝。
去年夏天,我又一次来到巴黎,买了博物馆通票,频繁去卢浮宫和奥赛,每天一开门就进馆,午饭是超市里买了带在包里的三明治,看到闭馆才回去,一边听语音导览,一边记了很多笔记,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
这是独属于一个人旅行的快乐,我可以肆无忌惮地挥霍大把时间在一幅画前,可以随便应付午饭、甚至不吃。单单是被艺术滋养、学习新知识,就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喜欢“独自旅行”,是因为喜欢旅行本身
我第二次独自旅行,是大四毕业前去四姑娘山和稻城亚丁。那时我朋友很多,经常可以组织团体毕业游,也有男朋友,但我还是选择了一个人出发。
我从康定坐了18个小时的大巴,经历了一段长达5小时的堵车后,才在半夜12点到达了稻城。沿途山路崎岖,车上超过一半的人都在呕吐,味道非常感人。
那时的亚丁还没有被开发成景区,游客很少,去洛绒牛场和牛奶海的路充满泥泞,但我还是很开心自己来到了那片秘境。

对我来说,并不是因为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没有恋人才不得不独自旅行。事实上,我根本不在意旅行时身边有没有人陪伴,我更在意的是我想去的那个目的地。因为有足够的好奇心,我在独自旅行时,完全感受不到孤独,一切新鲜的风景、人文、动物、民俗就可以填满我的脑海。一个人的时候,我可以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对世界的探索上,而无需关注同行者,这让我尤其轻松和快乐。
可能许多人理解不了这种对事物本身由衷的热爱。
我认为,“热爱”的标准是——你是否可以一个人去做并且沉浸其中,而不感到无趣和孤独。
如果你不是特别喜欢某件事,那么,有人陪伴,能增加你去行动的动力。比如许多人只有在恋爱的时候才会去电影院看电影,而单身或婚后,就不怎么愿意走进电影院,甚至我有朋友说出过“怎么会有人一个人去看电影”这种在我看来无法理喻的话。我认为,看电影是一种审美体验,它可以带我进入一段故事、一份情绪,我并不太愿意这种审美体验被电影结束后无趣的闲聊所打断。我认识的许多真正热爱电影的朋友,都更愿意一个人去看。
旅行对我来说也是如此,我更在意的是去哪,而不是和谁去。当我眼前有宏伟的日照金山、辽阔的草原湿地、密布的森林河流、或迥异的风土人情时,我根本不在乎身边有没有人。甚至一个不怎么合适的人,会打扰我完整的审美体验和求知乐趣。

热爱独自旅行,是因为热爱的是旅行本身,热爱这个无比壮美的世界,热爱融入全然不同的异域文化,热爱探索接触一切崭新的人和事。
独行的好处
但实际上,我并不是一直都一个人旅行。拍风光时,我大约有三成时间和朋友们一起。因为交友广泛,我甚至根本不需要约伴就能获得许多高质量的同行者。从去年年底离开叙利亚后至今的大约半年里,我去了土耳其、北海、霞浦、泉州、新疆、北京,有超过70%的时间与各种朋友们在一起。这种时光当然很开心,但我依然更享受一个人旅行。
首先,一个人意味着拥有无限的自由。
我可以今天决定明天去哪里,也可以明天一早醒来突然决定不去了,并且我不需要为这种突然的改变主意而向任何人解释;
我不用迎合同行朋友有限的假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旅程,天气不好便多等几天,也不枉费这遥远的路费;
我可以临时决定突然结束我的旅程,或者突然延长旅程。我可以选择今天忙于拍风光而只吃一顿饭,明天下雨没事干而吃4顿饭。我可以因为懒而选择每天只吃同一家拉面店,也可以因为对当地美食的好奇而去夜市吃个痛快;
我可以一个人在山间奔跑、追逐夕阳,而不用顾忌队友的体力是否跟得上……
总之,一个人旅行时,不用迎合任何人的时间、口味、喜好,这让我感到非常轻松愉快。

第二,也是对我来说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人旅行时不用照顾别人。
作为一个拥有非常丰富经验的职业旅行者,我和任何人一起旅行,都意味着我要照顾他人、要解决问题。比如照顾他人的口味、体能,考虑安全问题,甚至做翻译、订住宿、联系包车、做行程计划等。当你在一个领域拥有极为丰富的经验时,“带人”就成了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帮助和加持。
我自己是个非常随意的人,不在乎吃什么、住哪里,我甚至可以一整个白天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也可以在有跳蚤的老乡家通铺上住几天;我完全不在乎旅行过程中出各种幺蛾子,比如和包车司机闹纠纷时,我会丝毫不在乎“浪费时间”,而选择报警解决问题;比如坐错车了,我会非常坦然地将错就错;比如找不到地方住宿,我会非常驾轻就熟地去警察局寻求帮助;比如搭不到车,我会非常无所谓地在路边暴晒着等上几个小时、看一会电子书。
但与别人一起出行时,“意外”就变得让人敏感,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这些“意外”带来的体力消耗和时间消耗的。为了尽量避免意外的发生、照顾到他人的情绪,我不得不尽可能细致地规划行程,造成的结果是,我不仅多花了时间和精力,还让旅途变成了无趣的“一帆风顺”。
毕竟,我对旅行的迷恋,除了迷恋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迷恋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未知。花那么多精力和时间为别人考虑,也没有为我那极其专业的服务收费,最后还抹杀了我最在意的旅途的不确定性,我到底图啥呢?
况且,我还是个职业摄影师,一个旅途中男人女人都极其喜爱的完美搭档职业。再加上我体力好、反应快、解决问题能力强,于是,我不仅要承担更多体力劳动、解决各种问题,还要给别人拍照。早期旅行时,我甚至遇到过不少青年旅舍里萍水相逢却要求我用相机给他们拍照、然后把图片发给他们的奇葩。我又不收费,除非我爱你,否则我为什么给自己找那么多事呢?
所以,当然还是一个人最轻松啊!
第三,一个人旅行时,可以有很多时间用来思考。
我不知道对于别人来说,独处意味着什么。但对于我这种热爱思考的人来说,独处、特别是在没信号的地方独处,让我拥有了非常完整的、不被打扰的思考时间。我可以用整块的时间沉浸在自己的脑中剧场,去思考各种各样困惑我的问题。比如在尼泊尔20天的珠峰大本营大环线徒步中,我彻底想清楚了困扰我已久的交友问题。
其实,人与人之间,本不需要太多对话,因为一旦对话过多、思考量跟不上,那么大部分时间,说的只是废话——不断重复一些话题、甚至不断重复鸡毛蒜皮的小事。看上去似乎有人陪伴,但只是一起浪费时间罢了。尤其是旅行这样的朝夕相处,无可避免地要说不少废话。但那些说废话的时间,本可以用来进行系统性的思考,收获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第四,一个人旅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触世界。
虽说我有时也会和朋友一起拍摄风光,但中东之行,自始至终我都是一个人完成的。
与朋友结伴时,很容易局限在小圈子里,少与外界进行沟通。这是因为,首先,一个“小团体”不容易让本地人有搭讪和交流的欲望,无形中增加了一层隔阂;其次,与朋友朝夕相处时,不得不说很多话,但说话是会消耗精力的,所以自然就不会有充足的精力再去与本地人进行过多的交流。
但一个人时,不需要和同伴进行对话,所以我有了更多精力与当地人交流,经常一天讲英语4小时以上。当地人如果看到你一个人,会更愿意与你交流。再加上开朗的性格,我不仅不会因为独自旅行时“没人说话”而感到孤独,甚至会交到很多本地朋友。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可以更多角度地了解那些地方。
第五,一个人旅行时,感受力是最强的。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需要更多的精力去观察细节并随时记录,更需要安静的环境去感受旅程、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感受自己内心的变化。这些个人化的体验,几乎全部都发生在一个人坐火车、坐大巴、爬山、等夕阳、看星空时。
当天地在你面前展开画卷、繁星璀璨,当大巴行驶在荒无人烟的公路上、一路向南,当太阳渐渐落入地平线、华灯初上……在这些美妙的时刻,似乎有一双手,正在给紧绷的大脑做按摩,让它一下子松弛下来,张开所有敏锐的细胞,吸收一切微妙的变化。我尤其迷恋这样的时刻,而它们,总是发生在一个人时。

更何况,我可以书写我的旅途,写作是更系统、更完整的表达,所以旅行时,我没有与人实时分享和交流的需求。我甚至在旅途中很少发朋友圈。
最后,大家不用担心没人给我拍照。我和三脚架联手,自拍出的照片远远好于大部分人给我拍的。虽然我的很多朋友拍的都不错,但也没有好到超过我。再综合考虑照顾别人所花费的精力、以及相应失去的不确定性等各种弊端,我还是更喜欢一个人旅行。更何况,我其实没什么被拍欲,自拍满足的更多是我的创作欲(但我对创作别人的人像没有一丁点兴趣)。


总之,对我来说,一个人旅行时,没了琐事的干扰,没了诸如泡温泉、逛街等娱乐和购物的打扰, 不用花费精力照顾别人,于是,世界的丰富性和旅途的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展现在我面前。旅行,变得充满了冒险的刺激和求知的快乐。
世界对我来,是一本书,而旅行,就是去翻这本无比精彩的书。我太想看得更多、看得更广、看得更深,而一个人时,这样的需求才能被最大化地满足。所以,我尤其喜欢一个人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