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极简生活
今年1月初,我在豆瓣里闲逛,看到了一个非常吸引我的话题:极简生活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上瘾似的关注了豆瓣里面与极简相关的所有文章,找出了相关的书籍开始阅读。
经过近半年的时间,来谈谈我的阅读和我的感悟。
一、我的阅读
1、《简单生活的艺术》感觉不是特别实用,和其他极简的书理论都是一样的,认真对待每件物品,少即是多,不占有,不做物品的奴隶等等。
2、《疯狂的简洁》这本书作者西格尔是与乔布斯的合作伙伴,一手策划了超级碗广告案例。这本书不知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感觉会有一点艰涩,而且内容有点杂乱,重复。并非像老师当时推荐的那么好。不过,还是有些有用的信息,记录如下:开会,精英小团队的会议,参会规模减半,可以使会议保持主题。小是相对而言的,只有当你清楚了解项目的本质,清楚界定了什么是人员过剩,什么是人员紧缺,才能充分理解小规模的含义。“三人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往往很多公司会认为开会的人越多越好,但其实参与的人越多,指令就越复杂,规模较小的团队往往更能取得成功,但关键是团队里的人都是精英。 工作质量与参与人数成反比。换句话说,同一件事参与的人越多,获得成果的机会就越小。工作质量的提高与最终决策者的参与程度成正比。
3、《断舍离》整理、收纳、清洁,这三个词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舍弃不需要的物品,而不是收纳。减少物品=彻底地收拾,当你的物品减少到你需要的量时,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纳了 。 世界上将断舍离贯彻最好的是游牧民族,蒙古人,因为他们只能带着简单的行囊在世间行走,所以就不会像我们这些定居的人一样,在家里存放那么多的东西。物品只有在用的时候才有价值。 食品发霉了,肯定是会被扔掉的,那么东西也是一个道理,长期被收在一个角落,没有被使用过,那其实也是发霉了。不能因为东西能用,就被留下。而要关注我是否会用。 物品的流动,就是关闭“断”的闸门、打开“舍”的闸门。
4、《怦然心动人生整理法》整理的要决就是减少你所拥有的物品,只有那些令你怦然心动的物品,才能被保留。而不要去管,这件物品什么数量是合适的,没有合适与不合适一说,只有是否让你心动这一说。 把物品都当人一般的对待,感谢他们为你的付出。只有当你对它们投入了情感,好好待之,才会愈发的珍惜它,不会随便寻找它的替代品。作者理惠小姐真的是热爱整理啊,并将此做成了一份事业,帮助了很多人整理自己的生活,开办了培训班,也是一份很了不起的职业。
5、《极简主义:活动生命真意》健康,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奉献,本书围绕着这五个内容,讲诉如何做生活的减法,精力聚焦,做能让自己有怦然心动的感觉的事情。 不要害怕改变,害怕改变是害怕那种不确定性,但当你生活极简以后,你可以移除那些限制你的枷锁,而去活在当下,拥抱过程,而不是看中结果。不论何时,都要注重健康,清除物欲,追求心中的向往,开发兴趣,对生活充满热情,每天成长一点点,为别人奉献一点点,你会收获更多的满足和简单的快乐。
半年时间,读了5本与极简相关的书籍,不算多,后期还要再做增补,阅读完后,最好能够做一些笔记,因为现在的记忆力真的退化严重,半年内看的书,现在有印象的只有标题。所以把文中的精髓记录下来,显得多么的重要。
不得不说,这些知识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让我逐渐向极简的道路上不断的前进。
二、如何践行极简生活
少即是多——我似乎越来越推崇这一人生的真谛。
物品极简:东西也是在精,不在多,减少选择的时间,也不会让房子都被物品占用和包围,反而减少了我们生活的空间。想想我的房子10万一平米,居然都要给那些物品来居住,留给我的只是有限的居住空间,多么的不划算。今年1月份,开始接触极简相关的知识,我一件衣服都没有买过,我的愿望是一年内不买任何的衣服,还是相当容易办到的。
衣物,最好能够做到有入就有出,始终保持物品的总量不变。能挂着的衣服,就最好不要叠起来。这样你挂勾的位置满了,你心里就知道需要清理掉一些不常用的衣物了。
对待物品,最好是心怀感恩的使用善待他,让每件物品都能够充分发挥他的价值,当他对于你来说没有价值的时候,要想办法把他流通起来,让他能够继续发挥价值。不要只是占有,而不善待。
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在现在的社会,可能很难做到完全不使用一次性的物品,但是希望能够尽量减少它的使用。比如说,我们出去买东西,尽量自备塑料袋;喝咖啡,尽量用店家的杯子,而不用纸杯。尽量不吃外卖,因为外卖的包装太多,吃一餐饭,要用掉很多一次性制品,而且现在的外卖有点过度包装,很浪费。
精神极简。好朋友在精,不在多,不然应酬都累死你。我是一个很懒的人,喜欢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比较害怕去到陌生的环境中,因此,也不太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因为我的性格使然,所以周围的朋友也不多,可能有的时候,确实会觉得自己比较闭塞,缺少消息的来源,但另一方面,也觉得比较清净,没有太多杂七杂八的事情扰人,也享受着自己的一片小清净。
信息极简。现在真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微信、抖音、微博、豆瓣、视频软件等,基本上抱着一个手机就能刷一天。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东西,有的时候,反而因为刷了一晚上的手机,在临睡前觉得很郁闷,因为又浪费了一个晚上,什么也没有做。所以我现在回家后,会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尽量与手机隔离。捧一本书,泡一杯茶,慢慢享受静时光,让自己在书里成长。
2019年,我的极简元年,让我有一种重获新生之感,希望在极简的道路上,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