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台》纳西族东巴教发祥地
白水台位于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白地村,自古至今,具有一种浓郁的纳西文化传统。这里的纳西文化很少受汉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所以保留了其自身的特点、原始的内涵,纳西学者称此处为东巴教的发祥地。

白水台不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它还是纳西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称,纳西族东巴教的第一圣祖丁巴什罗从西藏学习佛经回平,途经白水台,被其美景吸引.留下来设坛传教。白水台由此成为东巴教徒的神圣之地 白水台对面的上柏峰下有一溶洞,古时为祭祀龙神之地,后因东巴教第二圣祖“阿明什罗”在此修行,遂称为“阿明能卡”,又称“阿明灵洞”。

香格里拉县是藏族聚居区,但靠近丽江打鼓一带的地方,却以纳西族为多,而且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源地。东巴教是纳西族古老的宗教,“东巴”,可译为“山乡诵经者”,他们有的是本民族中的“智者”。相传,在公元11世纪中叶,就有丁巴什罗(丁巴,藏语,意为祖师;什罗,是人名),在白地附近传播东巴教。他与门徒第一次用象形文字撰写东巴经,开辟了东巴教发展的新局面,被后世奉为东巴教的祖师。至今东巴经内还有关于他的身世和传说的记载。东巴经经过千百年的丰富和发展,成了纳西族古代文化 的宝库。相传了巴什罗曾经修行传教的白地岩洞,也被奉为“灵洞”;丁巴什罗主要生活的地方白地,也被视为“圣地”。每年仲春,阴历二月初八,附近居民常来祭把,远处东巴也来朝拜,人们“不计百里而来,进酒献茶,不约千人而聚”(光绪《中甸府志》稿本),年复一年,相沿成俗,二月初八遂成三坝春游盛会。

就大多数群众来说,与其说来“灵洞”朝圣,不如说来观赏灵洞附近的壮丽风光,享受生活的乐趣。白水台在香格里拉县三坝白地峡谷西端的雪山脚下。当你翻过重重高山,来到白地峡谷的山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青山上镶嵌着一片巨型的玉镜银屏,它光芒四射,闪眼夺目。渐走渐近,渐近渐清。原来,这晶莹耀眼的银屏,竟似千百台迭起的琼台玉阶,又像千百道云波雪浪,自下而上,一台台,一层层,堆云凝雪,纯白如脂,莹润如玉,纤尘不染。台面上,有的如鳞细波,曲折有致;有的如银环滚动,连环相扣;有的如绢扇平铺,折痕四射;有的如花瓣相拼,形成各种奇花异卉;有的如大小梯田,叠层而起。左侧,有道20来米高的“飞瀑”;底下,有个广约半亩的月牙形泉台,泉水清洌澄碧,泉中有一天然塑像,宛如少女在泉边照影,披纱裹素,清秀俏丽,当地群众呼为“神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