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地睡了一場好覺
昨晚跟發小聊天,發現自己真的就很依賴跟人交流。Siqi說人要是可以不跟別人發生接觸就能生存下去就好了。我問如果任何接觸那就是社會活動都不存在,也沒有“工作”“收入”“供求”這一說,那我可以對標滅霸打完響指後在garden裡的養老生活麼,Siqi說對對對對就是那種。然後我和柳柳補充動物social怎麼辦,Siqi說那不排斥歡迎動物植物來social。
說到這個地步是因為聊到他人關係。Siqi說她人生中全部煩惱都來自於別人,獨處的時候毛事沒有。這倒是跟我和柳柳完全相反。柳是會害怕一個人的時候要是出了什麼事而身邊無人傾訴的話就會失控,所以當穩定室友表示幾個月後要回國一段時間柳現在就開始焦慮。
與我而言,雖說他人會帶來苦難,但也有帶來零星快樂的時候。而獨處時面對自己就淨是苦難,所以寧可有個誰能夠交流能夠稍微遠離自己內心巨大的聲音,哪怕只是傾聽他人我也就滿足。
不過她們問這個度在哪裡呢,因為現實當中我並不是一個socially的人呀。想了想我說我的度在於跟對方的信任度和人數。如果是發小們相互信任度很高的人,那麼7個人全出動的時候我也是可以很自在的,能夠聽到自己內心且也能夠對外界做出敏捷回應,是我喜歡的狀態。如果是信任度較低的人,一次一個就極限了,每多一個我的大腦就放空一平方,當身邊一群都是莫名其妙的人的時候為了緩解不安我的大腦就會徹底停止運作,既不能應對外界環境也不能感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這也是我很多次此類情況發生後回來反思為什麼討厭約出門的同伴帶入其好友的原因。
當我意識到自己的狀況和情緒之後就釋然了,沒必要為了自己在外沒有表現得愉快友好而自責,也不再像小時候會有父母在身邊責罵不懂禮數。想明白之後輕鬆了不少。說完siqi和柳都為我感到開心。
另一個話題是關於職場,聽siqi發完牢騷之後感慨也許大部分企業的領導層都是一個鳥樣。做事的人反而陸續都走了,就在煩惱自己下一步該往哪去。回過頭想到自己出國的計劃,每天一邊搜集相關資料的時候一邊在問自己是否下定了決心。但反而不斷反問自己也許是猶豫的表現。只是我沒有別的路可走。
聊完一圈感覺放鬆了許多,趁著心情和睡意都完美的當頭互道晚安。久違地不靠褪黑素就快速進入深睡並一覺到天亮,醒來感覺狀態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