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博弈
三国,其中就和现今企业间的博弈一样,三大利益集团互相争斗却又“暗通合作”,谁也不让谁,谁也不肯被其他两个吞并,相互胶着。蜀吴联手火烧赤壁、刘备称霸川蜀之地的火烧连营七百里等等都可以体现几大利益集团的走势趋向,无非就是一个道理: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罢了。
刘备,一直以忠义立身,但忠义之下却也盖不住他的称王称帝之志,只是想换一种方式让世人接受,掩盖自己的伪善。放在当今这个时代来说,刘备的这种性格其实个人感觉并不适合当一个领导者,身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有开阔的胸襟和坚决的判断力,而不应该唯唯诺诺,遇事不决。纵然身边有很多能人异士,诸如孔明、姜维等,但关键时刻更应该体现出一种领导者所具有的魄力。
孙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继任父兄之志之前,还记得九岁的仲谋能深入刘表大营,乞求归还父亲尸骸,足以看出他的无畏;第二个阶段是成就帝王之后,虽贵为吴王,但部将大都听从于周瑜,名存实亡,直到公瑾死后局面才得到缓解。但孙权有一点在当今很值得借鉴,那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孙策死前对其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曹操,虽然是一代枭雄,但却礼贤下士,任贤为用。在破吕布之时,依然能够对其部将张辽赦免释放,最终感动了他并投靠了自己;在许攸深知袁绍昏庸无能,投靠自己时竟能光脚跑去迎接,足以看出他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再者,是一个非常具有激情、热情的领导者,无论身处什么险境,总能够让士气回涨。在征讨袁术时为解决战士口渴,谎称前方有梅林;在赤壁大败军心涣散时,依然能鼓励战士重振旗鼓,东山再起。这些领导者品质在当今仍然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一个企业对于人才应该有真诚重视的态度,同时作为一个领导者更应该具备一种激情和活力,去感染员工。
正如进化论中所说:适者生存,谁能抓住机遇率先抢占先机,谁就赢得了优势,谁就能胜出,三国是如此,当今社会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