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记]190618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
爱的要义并不是什么倾心、献身、与第二者结合(那该是怎样的一个结合呢,如果是一种不明了,无所成就、不关重要的结合?),它对于个人是一种崇高的动力,去成熟,在自身内有所完成,去完成一个世界,是为了另一个人完成一个自己的世界,这对于他是一个巨大的、不让步的要求,把他选择出来,向广远召唤。
这段话让我想到了圣艾克絮佩里在《风沙星辰》中所说的“爱绝不是相互凝视,而是一起展望同一个方向”。里尔克的说法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爱不是简单的献身与结合,爱不仅仅是一种欲望,它是一种精神动力,推动沉醉在爱之中的人变得更为美好。人们应在这样的助力下完成自己的世界,而不是为了爱而放弃自我。
但是青年们在这方面常常错误得这样深(因为在他们本性中没有忍耐),如果爱到了他们身上,他们便把生命任意抛掷,甚至陷入窒闷、颠倒、紊乱的状态:——但随后又该怎样呢?这支离破碎的聚合(他们自己叫作结合,还愿意称为幸福),还能使生活有什么成就吗?能过得去吗?他们的将来呢?这其间每个人都为了别人失掉自己,同时也失掉别人,并且失掉许多还要来到的别人,失掉许多广远与可能性;把那些轻微的充满预感的物体的接近与疏远,改换成一个日暮穷途的景况,什么也不能产生;无非是一些厌恶、失望与贫乏,不得已时便在因袭中寻求补救,有大宗因袭的条例早已准备好了,像是避祸亭一般在这危险的路旁。
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以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疯狂的迷恋来形象地表现出上述这段话。这种以爱为名的欲望极其自私,给不了任何好处,只不过是在自毁前途,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隘的世界中,越来越痛苦越来越暗淡。爱一个人不能到满眼只有对方的地步,所以我非常反感一些小说将主人公塑造成一个为了爱丧失尊严放弃前途的懦夫。这样的情节安排对于读者究竟是什么意义?一流小说告诉大众这种爱只会导向一条死路,三流小说则是作者自我沉醉于毁灭罢了。
如果妇女将来把这“只是女性”的习俗在他们外在状态的转变中脱去,随后那从痛苦与压迫里产生出的妇女的“人性”就要见诸天日了,这是男人们现在还没有感到的,到那时他们将从中受到惊奇和打击。有一天(现在北欧的国家里已经有确切的证明)新的少女来到,并且所谓妇女这个名词,她不只是当作男人的对立体来讲,却含有一些独立的意义,使我们不再想到“补充”与“界限”,只想到生命与生存——女性的人。
这个进步将要把现在谬误的爱的生活转变(违背着落伍的男人们的意志),从根本更改,形成一种人对于人,不是男人对于女人的关系。并且这更人性的爱(它无限地谨慎而精细,良好而明晰地在结合与解脱中完成),它将要同我们辛辛苦苦地预备着的爱相似,它存在于这样的情况里:两个寂寞相爱护,相区分,相敬重。
里尔克写上面这段话时年1904,正值大量新思潮涌现的时代,可以看出,对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他是抱有相当大的期待与信心的。以里尔克的观点来看,任何将女性视为附属品的想法都是属于落伍的男人们的意志,女性将从痛苦与压迫中觉醒身为人的天性。
而爱更不是狭隘的两种性别的吸引,而是人与人建立在平等的地位上产生的对等关系。
文章至此得到了升华。
什么是爱,爱是寂寞灵魂间的相互吸引,爱是珍惜保护彼此,敬重彼此。
爱更是独立,给对方空间来构筑自己的世界。
爱,理应成就彼此。
keep251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浅谈从北魏鲜卑改汉姓到西魏鲜卑赐鲜卑姓
- 四十有余再读《出师表》 (1人喜欢)
- 已经固定了的我们在电影里寻找那个曾经变化的自己 (2人喜欢)
- 从射雕访谈四人组关于内功参悟谈起 (2人喜欢)
- [人生]走在向死而生的旅程中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