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D9:北庭故城
沿着从长安到天山廊道丝绸之路路网串起来33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22处:甘肃5、陕西7、河南4、新疆6),新疆6处: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及西寺遗址)。今天过后六处世遗全部打卡。
唐朝通西域有北(新北)、中(北)、南三道:
“新北道”经天山北麓,发自北庭,经昌吉、乌鲁木齐、呼图壁、奎屯、乌苏、石漆河等地,然后穿越天山,从伊犁河谷,再到阿拉木图、碎叶城到达楚河河畔,也称碎叶路。
“北道”由北庭,向南到车师国、焉耆国、龟兹国,拜城、姑墨、疏勒、大宛,然后到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境内最终到达里海东岸。
“南道”从瓜州向西敦煌、阳关到楼兰后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经若羌、且末、精绝、于阗、莎车,从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大夏国到里海南岸。
【北庭故城遗址·唐】(国三)
唐贞观十四年(640)太宗西征平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府址高昌(西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在北庭地区设庭州。平定西突厥后在安西都护府设立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安西四镇”。武周时期投降唐朝的突厥人在黑沙城建立东突厥汗国,不断进犯让女皇伤透脑筋,长安二年(702)女皇设北庭都护府,中宗李显景龙二年(708)升级为大都护府。开元二十九年(741)创北庭节度使,主东管辖瀚海、天山、伊吾三军。玄宗李隆基天宝四年(745)回鹘怀仁可汗杀了突厥白眉可汗,献头长安,东突厥汗国彻底灭亡。《资治通鉴》记载:于是北边晏然,烽燧无警矣。
玄宗末年(755)回鹘协助平定安史之乱,获得特权和大量财富,达到鼎盛。后经不断内乱于开成五年(840)灭国。灭国后回鹘分三支西迁,一支往河西走廊,一支往吐鲁番盆地,一支往中亚草原。北庭回鹘政权,就是吐鲁番这支。咸通七年(866)北庭回鹘仆固俊建立“西州回鹘”,史称“高昌回鹘”,陪都就在北庭。10世纪初高昌回鹘皈依佛教,对外城大规模补修加固并营建了北庭内城。10世纪中到13世纪中建造回鹘王家寺院——北庭西寺。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将北庭作为戍守西域的陪读,改称别失八里(突厥语五城之意)。14世纪中期蒙古察合台汗“黄金家族”伊斯兰化,也强迫高昌地区改信伊斯兰教,别失八里中心迁往伊犁。走向暗淡的北庭被瓦剌人占据几十年后,最终于15世纪初元末明初彻底废弃。
回鹘人兼容并蓄,北庭回鹘境内佛教、摩尼教、道教并行。丘处机曾路径北庭,留下:有龙兴、西寺两石刻在,功德尚存。如今故城存内、外两重城,夯筑城墙厚有7到10米,残高5到7米。外城建于唐朝初年,内城建于高昌回鹘时期。
当晚一行奔伊犁而去。
2019.6.14 于昌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