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以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 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印象贵州网讯 (特约记者 刘军林)今年以来,威宁自治县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及“五步工作法”,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大力推进500亩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建成农村产业革命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实现坝区产业增效,农户增收。

强化组织领导。今年以来,威宁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部署要求,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严格遵循“五步工作法”,在省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500亩以上坝区建设工作调度会议召开后,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不定期召开会议进行调度。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指挥长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指挥部,下设6个工作组,分别由6名县级领导任组长。印发了《威宁县委县政府领导领衔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和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制度》,落实县乡两级领导责任制。印发了《2019年威宁自治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督查考核方案》,成立6个专项督查组,重点对坝区结构调整工作开展督查指导,责任到人,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
强化设施配套建设。今年以来,威宁重点抓好灌溉水利设施建设,按照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结构的要求,充分整合农田水利项目投入坝区,抓好以排灌渠系、集雨蓄水和提灌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好产业便道设施建设,以田间耕作道路、干道连接基地路为重点的路网建设。抓好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以滴灌喷灌、棚架、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等为重点的基地设施和以产品分级、包装、储藏、加工、预冷处理、冷藏运输等为重点的产后处理设施建设,以及销售环节中电商、物流平台构建。
强化生产组织。今年以来,威宁不断加强土地流转工作,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行土地流转。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坝区新型经营主体覆盖率达96%(其中样板坝区、达标坝区覆盖率100%)。推进产销衔接对接,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的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出台了《威宁自治县农特产品促销政策(暂行)》、《电商产业扶持奖励办法》等文件,鼓励各单位、企业积极参与。
强化科技服务。今年以来,威宁通过在40个坝区全部实行良种良法,使用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开展马铃薯、蔬菜、中药材有机肥示范点,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扩大配方肥、生物农药使用范围,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因地适宜发展主导产业,蔬菜、中药材等坝区主导产业。加强技术服务,实行一个坝区一个工作班子,从县选派40名技术骨干蹲点坝区进行技术指导。乡镇成立技术服务组开展技术指导,坝区技术服务指导率达100%。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在有坝区的29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6个企业配备了农产品检测速测仪。
强化政策性保障。今年以来,威宁按照印发的2019年农业保险实施方案,除中央财政补贴的保险品种外,将13个蔬菜品种、6个中药材品种、7种水果及地方特色优势作物纳入保险范畴。预计坝区平均亩产值在8000元以上,其中2个样板坝区亩产值在12000元以上,14个达标坝区亩产值在8000元以上。
强化坝区土地保护。今年以来,威宁不断落实坝区保护政策,认真贯彻《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保护办法》,在城镇、开发区、园区、村庄、道路、河流、水库等容易被蚕食、侵占的地域,设立界线标志明显的界桩、标识牌,40个坝区标示标牌竖立全部完成。坝区种植土地范围划定按照与其他重大建设用地互不交叉重叠的原则,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的衔接。
据了解,威宁原有500亩以上坝区53个,面积21.22万亩,涉及农户37987户171531人,其中贫困户6826户29569人。2019年列入样板坝区2个,面积12581.2亩,达标坝区14个,面积17571.2亩。计划在53个坝区调减传统玉米5.03万亩。计划在坝区种植马铃薯2.1万亩、蔬菜14.77万亩、水果0.8万亩、中药材0.9万亩、烤烟2.55万亩、其他作物0.1万亩。目前已完成种植马铃薯2.1万亩、蔬菜14.77万亩、水果0.8万亩、中药材0.9万亩、烤烟2.55万亩、其他作物0.1万亩,种植后管护工作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