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践行极简消费主义的?
查看话题 >【极简】“预演”断舍离——PPT管理衣橱使用反馈
三月份的时候写了一篇管理衣物的日记:【极简】把你的私人衣橱做成PPT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09708044/
三个月过去了,简单说下对这个方法的使用反馈。
总体来说,很符合我的使用习惯,方便对所有的衣服心里有数。
这三个月新添置的衣服不多,买衣服前打开PPT扫几眼,可以确保新买的衣服都是可以和现有衣物搭配的款式,不会闲置。
在初始版本的PPT基础上,我又增加了三个版块,用来进一步确定自己能穿且常穿的衣服,对实际上的断舍离进行“预演”。
这三个版块放在了最初的PPT的末尾,不需要单独新建一个PPT。
版块一:“因为胖穿不了的”

因为对自己的体重不是很上心,之前断舍离的时候把需要瘦十斤才能穿得好看的衣服送人了,把需要瘦五斤才能穿得进去的衣服打包到一个袋子里束之高阁,并且在PPT里把它们的图片和信息剪切(而不是复制)到一起。
如果一个四季循环内还没有瘦下来,就把这些衣服趁早送人。
分出这个版块也可以帮助正在减肥的人看清楚目前可以穿的衣服,和“瘦下来就能穿”得衣服的具体数量和比例。
你是否在为还没到达的未来买衣服?
是努力减肥,还是接受自己现在的样子果断断舍离?
【我自己的话,一直在标准体重的边缘反复横跳,所以只想随缘减掉5斤,对体重没有很大执念(不影响健康就行),所以把曾经瘦十斤时穿的衣服果断送人了,瘦五斤能穿的衣服还留着。我这里的分类只是对衣服的一种描述,不要给自己造成额外的心理负担。】
版块二:“很久没穿的衣服”

还有一类占据衣柜空间的衣服是“能穿,但是不常穿”。并且对它们有各种各样的“滤镜”而通常舍不得扔。
比如过生日时收到的礼物,第一次拿到工资奖励自己的衣服,陪伴你很多年但质量极其过硬看起来崭新的衣服,在某个重要场合重要时刻曾经穿过的衣服……这些衣服看起来都没什么毛病,甚至大小尺寸都很合适,但依然一年穿不上一次。
我仔细查看了一下自己拥有的这类衣物,发现“穿不出去”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
1.穿着时要付出额外的小心谨慎,比如要随时注意有无走光,有无污渍。
我有一件蝙蝠袖的半袖,款式落落大方,但是要注意不能高抬胳膊,否则会露出来一截肚子,虽然它很百搭,但是一想到穿它出去就不能久坐之后随意地伸懒腰就种莫名的疲惫于是不想穿。
还有一件吊带长裙,也要时常检查肩带的位置。
有一件浅色羊绒大衣,合身又大方,但因为我一直背随身包(单肩包或双肩包)往返于宿舍和实验室,一想到穿这件大衣就要既小心包不能给衣服染色,也要注意不沾油污;而且大衣很长,不能随意坐下或者堆放,于是每到冬天都是穿着一件半长且宽松的灰色羊毛大衣使劲蹦跶。
按照我的性格和工作,我不太可能有需要妆容精致着装严格的时候,也不喜欢出门,所以以后买衣服买看起来落落大方又容易打理的就行。
2.衣服风格“过时”。
这里的“过时”,是指衣服和你现在的风格不符,不是真的过时。
大学时买了好几件格纹衬衫,质量出众,五六年过去了依然很新,但是现在年近三十,已经不适合穿深红色或者深褐色带格纹的衬衫了,以前能用满脸胶原蛋白压住这种颜色和格纹,现在穿出去就显得“装嫩”,于是更偏爱浅色的纯色衬衫。只有下田干活或者大扫除的时候会翻出来穿。
这里不得不感慨一下,当年以纯森马美特斯邦威的衣服质量是真的好,把衬衫当劳保服穿多年过去依然坚挺。
类似状况还有欧根纱小碎花流苏民族风等元素的衣服,不适合抓起来就穿出门,需要花点心思搭配。
3.衣服的款式/材质/厚度/适穿季节不符。
有一类衣服很奇怪,款式和颜色做成夏装,材质和颜色是冬装;或者材质和配色是冬装,但是厚度是夏装。
于是天热了穿出去捂汗,天凉了穿出去哆嗦。
私觉得那种看起来非常厚重可爱但却有浑身窟窿的大毛衣也可以归在此类。
还有一种衬衫,从领口到袖口都设计得严严实实厚度惊人,但材质却是纱质?!夏天穿热不透风,冬天穿和别的衣服画风不符。
这类衣服很容易在网购的时候踩雷,但是因为看起来款式大方百搭且合身就留下了,总是穿不出去才发现问题。
版块三:已经处理掉的衣服。

此处包括(打算)扔掉、出闲置、送人等处理掉的衣服。
真的把衣服处理掉了,就把图片放到这里留个纪念,并标注上不留下来的原因,防止以后掉进同一个坑里。
而且人们有时候会有一种心理,本来舍不得扔掉的东西,拍个照片留个念之后,就舍得扔掉了。
重点:“预演”断舍离
处理衣服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这时候不如试试“纸上谈兵”,先在心理上进行一次断舍离的“预演”。
方法:
1.按照你习惯的方法,给自己拥有的所有衣服列个清单,最好带图(照片,手绘等),方便一眼就认出来。我个人习惯是放到PPT里(就是开头提到的那篇日志里的方法),因为进行后续的剪切很方便,还直观。
统计一下每种衣服的数量,列个表:粗略按照上衣、外套、裙子、裤子、内衣、睡衣、鞋子、包这种大类分就可以。
2.列几个断舍离的分类,方便把不常穿不打算穿的衣服对号入座进行整理,比如
a)不合身的:衣服过小或过肥
b)流行款式已过时:曾经某一年买的爆款,现在穿不出去的(或者没准十年后再流行)
c)穿旧了但穿出感情的:衣服发黄,有洗不掉的污渍,变形,打补丁等等——但还不至于穿不出去
d)画风不对的衣服:读书或者刚上班时买的和自己现在画风不一致的衣服,虽然能穿,但穿上很怪
e)……
狠心地把1中PPT里的衣服大胆地剪切到每个分类对应的PPT页面里,反正又不是真的扔,只是动动手指头。
这时候可以比较一下留下来的衣服的数量和最开始衣服的数量。
更进一步,此时勤快的朋友可以在这一步整理完之后把每个分类里的衣服也对应打包收好,束之高阁。
过了一段时间,比如几个月或者一年半载的,这些衣服依然没上身,或者你的生活状态依然没变,就可以严肃考虑把它们整包处理掉了。

上图是我最近整理过的结果,把衣服(不包括睡衣和内衣)从63件减到了45件,包从23件减到了13件。
整理的事情不着急,我打算毕业前把上面提到的不常穿的衣服都处理掉。
我之所以推荐这个“预演”断舍离,因为心理学上有一种错觉:人们总是会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找原因,并且为还没发生的事情找借口,所以很多事情开头难,真的做起来之后反而没那么抵触。
整理衣服也是如此,如果预先接受了有一些衣服不适合你,它们只是在占据你宝贵的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你带来心理压力(花了很多钱买的衣服穿不出去/因为体型变化很多衣服不合身等等),你早晚要把它们处理掉这样的一种“结果”,就会在开始整理的时候不断地发现要达到这样结果的原因(或借口),而不是陷入这件舍不得扔,那件衣服承载了回忆于是始终下不去手的循环。
我们唯一能掌控的只有当下,沉浸在回忆里或者畅想未来的时候确实很快乐,每个人都有无法“断舍离”的东西。
但是对于我来说,如果一打开衣柜,每一件衣服都是刚好合身,并且可以迅速搭配好一身穿出去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如果衣柜在视觉效果上清清爽爽井井有条就更快乐啦。
如果你有时间看,我会很开心的一些小事
1.关于为什么要这么“折腾”管理衣服
上一篇日记发出后,很多人的反馈是“折腾”,“麻烦”,“舍本逐末”。
对此我表示理解,因为每个人的喜好和习惯都不一样,我是那种特别喜欢收拾东西整理东西的人。
把东西井井有条地放到盒子或者抽屉里,或者满满当当但不显杂乱地摆放到桌子上架子上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玩的娱乐活动。
(我半夜失眠的时候就会爬起来收拾东西,或者重新排列组合它们的位置,直到困意来临。)
把房间翻个遍都找不到想要的东西的那种烦躁感是我再也不想体验到的,我想做到对我拥有的所有东西都心里有数(现在已经做到了)。
再加上我是生物专业的,对于“记录”和“统计”这个事情本身就很喜欢,也不觉得麻烦,也可以说是职业习惯?
我很喜欢极简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知道当下的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拥有的东西都是喜欢并且用得上的,不喜欢或者用不上的东西不会占据我的时间空间金钱和精力。
被喜欢的东西包围,不用经常花心思做选择和取舍,专注在想要完成的事情上。
整理衣柜是我在极简过程里最容易做到,也是最容易看到效果的。(每个人最容易断舍离的东西都不同,先从最容易取舍的东西开始会更简单。)
有了这个经验和心路历程,后续我对文具、书、纪念品、餐饮具、生活用品的断舍离就变得容易起来。
2.关于为什么不用手机app管理衣橱
上次日记的评论区很多小伙伴推荐了衣橱管理的软件,我之前没接触过,看大家的推荐下载了“今日装”来研究研究(安卓手机)。
花了几个小时把我的衣服都输入进去,试用了几天之后发现,用手机app管理有可取之处,但是对我来说不适合。
一是,我已经把衣物精简到每季衣服不超过10套,并且对于自己的穿着和搭配不是很在意(因为风格搭配已经相当固定),我在意的是衣服能物尽其用,所以对记录每天穿搭或者统计频次价格这类功能是没有需求的。这类app可能更适合衣服更多,对着装风格搭配有追求有心得的人。
二是,我对手机应用也做了精简,在安装衣橱管理app和以不高的频率(每个月一两次)查看PPT里,我选择后者。
三是,我喜欢按照自己的标准把衣服分类来分类去,在PPT里可以方便地复制剪切粘贴,在APP里没有这样的选项。
基于以上,我在试用过手机app之后得出了不适合我的结论,继续使用我的PPT。
3.关于“想尝试但是衣服太多想象就觉得麻烦”这种心理
这是一种在任何整理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的心理。
从心理学上说,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做选择”这件事尤其消耗意志力。
或者说一个人一整天的意志力精力就那么多,上班或者学习消耗了绝大部分的意志力之后,没有动力去做整理或者打扫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把收拾东西这件事当成一件正儿八经的事儿来做,也别想着一下午一晚上就一口气做完,大部分人都没有那个精力和耐心(特别喜欢收拾东西的除外,对他们来说收拾东西是一种放松,并不消耗意志力,比如我,咳咳)。
见缝插针地挑点时间,比如等泡面的间隙,敷面膜的时候,网页卡顿的时候……站起来伸个懒腰,打开衣柜,花个三五分钟扫一眼,慢慢地把绝对不穿也不想留的衣服挑出去。
不着急处理(送人,出闲置都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先把这些衣服和喜欢穿的衣服物理上分离出来就行。
4.我是如何处理闲置衣物的
扔:衣服本身有明显瑕疵脏污,装到袋子里扔掉。纯棉材质(狠得下手)的衣服可以剪成一块一块当一次性抹布使用。当然,如果你平时就用不到抹布这种东西,这一步可以省略。
送:干净且看起来不旧的衣服鞋子包送给实验室保洁阿姨,她老家有和我身材差不多的人,我很感谢阿姨可以帮忙送出我的衣服。
捐:宿舍楼里定期有组织收旧衣物的箱子,把送不出去的衣服洗干净捐掉。
衣物这种东西我不出闲置,一是很花时间沟通,毕竟衣服合不合身是一个玄学问题,还容易出现各种各样售后问题。日用品,比如杯子碟子,或者架子书本这种东西比较好出闲置,因为它们好不好用是物理问题。
最后想说,整理物品不是最终目的,不应该为了整理而整理。
有需求,就整理;没有需求,维持现状也未尝不可。
更重要的事情是去思考,我是否满意现在的我,我是否满意现在的居住环境,我想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希望我的物品尽可能地少且功能不重复;我希望我的居住空间里除了桌子和书架上满满当当,其他地方最好开阔空旷;我希望被我喜欢的东西包围,不需要做很多无聊的选择。
我也很好奇别人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所以我花了时间看了好几本关于极简和断舍离的书,我也花了很多时间清理我的居住空间,让它逐渐变成我想象中的样子,在这个过程里我很快乐,看到空间变得整洁我很满足。
希望我们都能以最快乐的方式生活。
© 本文版权归 Carole每天崭新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