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孤独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查看话题 >在北上广,有1000万人在假装不孤独

此前,网络上流传着一张“孤独量表”,很多人借此自测孤独:

但显然,这张量表最大的问题在于,“一个人”不一定意味着孤独,在群体之中更不意味着远离孤独。
孤独难以衡量,因为它是极私人化的体验,每个人都领略着只此一份的孤独。
若借林语堂先生之言阐释,“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蝶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2017年,阿里数据发布一份《中国空巢青年图鉴》,分析了约5000万“空巢青年”(远离家乡,独居在大城市的年轻人)的生活。数据显示,光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就已经聚集超过1000万“空巢青年”。

总是被外界打上“寂寞空虚冷”之类标签的“空巢青年”,并非全部受困于孤独。但长期独处的生活状态,的确让很多人对孤独产生了不一样的见解。

1.
“于孤独时作画”
@田Sir
那段时间,画出来的画。


我画过很多在美景中的孤独人物,但那些人物都没有在欣赏美景。其实,借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句话,就能够明白。“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2.
“戈壁,山丘,雪和我”
@恶来的恶
14年参军入伍。戈壁深处,九月飘雪。夜深的时候,只能看到白色的雪,黑色的,连绵的山丘。能听到通讯设备不时传来的沙沙声,自己在面罩里的呼吸声,还有风的呜咽声。枪会冻在手上,面罩会成一个冰壳。孤独感会像满天的雪花一样把自己包围。
这是我经历的最孤独的场景吧。学生年代所有为孤独而产生的矫情般的孤独相比起来,都不值一提。
放空脑袋,想象自己腾空而起,在夜空下盘旋飞舞,我在黑暗中在飞。

3.
一个人旅行,3个月,3个城市
@绿罗裙
曾经我很害怕一个人,每次都喜欢走到人群中,逛街,逛超市,跟遇到的很多人都能聊得眉飞色舞,很投机的样子。可是总归还是要回到安静的房间。心若浮躁,根本守不住自己的心。会试图抓住别人给的一点点好,一点点温暖,便以为那就是爱情,那就是全部。直到失去,才发现若是自己的心是孤独的空空的,没有人可以温暖。那种患得患失,真的可以逼疯别人也可以逼疯自己。
最近,终于买了火车票,开始了一个人的旅行。一个月去一个城市,只在周边的城市,一个人背着包漫无目的地走在陌生的街头。一整天就是不停地走走走,也遇到同样独自旅行的人,只是同行了一段路便立即分开,选择一个人出门便不希望被别人打扰吧。三个月去了三个不同的城市,这个月打算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了,因为太近的地方,风景太相似。

4.
午夜的一支单人舞
@陳川禧子
我有一个小房子,午夜,留声机上放上黑胶片,我端着一杯葡萄酒,跟着旋律轻轻地踩着鼓点,翩翩起舞,没有其他人,只有我,和这偶尔闪着灯光的夜幕中的都市。

5.
“我的孤独日常”
@叶凌生
1)上个礼拜宵夜忘记刷的碗,今天回去依然没人洗。
2)周六周天都是在单位度过,回家满屋子灰尘都是心酸味儿。
3)开车到家,总要在车里抽烟积蓄上楼的勇气。
4)外出逛街,双手无处安放。
5)想找个人聊天,在通讯录上划拉,直到没电,也只问了句妈妈最近身体怎样?
……
总结一下,孤独于我就是:子(人类)、瓜(植物)、犬(动物)、虫子(昆虫)。明明活生生存在,却没人能和我讲一句话。

6.
如果孤独有形状
@T47X
一个人放好三脚架,架好相机,看着坐上旋转木马的人。木马开始旋转时,同时按下了慢门。慢门拍摄的过程中,坐在木马上的人笑得很开心,而相机背后的我,撑着雨伞,遮着相机,木然地等待慢门结束。结束时,看着慢门记录下来红得渗人的光轨,坐在木马上的人模糊的叠影,好像真的感到有些孤独了。这张照片可能就是我孤独的形状吧。

7.
最容易感受到孤独的时刻
@朵兰纳娜
车来车往的街头,一个酷似某人的背影,想追上去打个招呼,忽然想到我和某人早已阴阳相隔,瞬间就会孤独。
婚礼现场,听着千篇一律的海誓山盟,又联想到生活中夫妻间的貌合神离,莫名的孤独,为自己孤独,也为别人孤独。
无话不谈的朋友,拨通电话后,对方说“在忙”,孤独爆表。
孤独只是一种现象,就像高兴,就像悲伤,可以享受也可以打破,孤独的时候也是认识自己的时候。如果想打破,我会选择看电影或者朋友聚会。

8.
“首先要搞明白,孤独对自己来说是什么”
@木木
如果承认孤独是一种感受,一种单纯的负面情感,那么最好的办法便是解决它或者削弱它,比较推荐的是找个亲密朋友叨逼叨(《亲密关系》一书中说男性之所以比女性体会到很多的孤独,就是因为男性不擅长叨逼叨)。
如果承认孤独是人存在的本质,那就去不掉了,所以不如就和平相处吧,毕竟很多时候灵感也都是在孤独中孕育出来的。另外最近发现一种与孤独和平相处的新方法——正念(起源于佛学的行为疗法),还没试过,不过貌似挺有趣的~

9.
把孤独当作朋友
@有刀没有刃
不喜欢一个人呆着,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意思,所以我总是喜欢找各种人聊天,爱人,朋友,同事,家人,甚至陌生人。
可即便如此我依然觉得孤独,总会有说不了的话,总会有一个人的时候,然后我就慢慢地明白了,当孤独来袭的时候,你转身就跑,但即便钻进人群,她仍然可以找到。
所以我开始去面对她,去享受她的友好,去认识她的不同。我开始牵着她的手带她去人多的地方,她会很羞涩地在你侃侃而谈的时候躲起来,不过当你心满意足地送走朋友后,一个转身就会发现她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没有一个人会如此静静地守护着你,只有她,你欢笑她便隐退,你淡然她便陪伴。

10.
“极度压抑时,我学会了写作”
@角木蛟
对我来说,孤独感是始终存在的,我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问题,因为我认为有些孤独是内生的,不可能通过和别人交流来消除或者缓解,人生而为人,拥有心灵,就一定会伴随着不可消除的孤独,这是代价,接受它就好,学会和它相处,把它当做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让别人去充分理解你、感知你,这是强人所难,别人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去这样做。
人越长大,心灵越封闭,会一层一层结茧,形成一个巨大的茧房。不过也不是不能打开,而是不愿意打开了。
对我来说,真正心无芥蒂的挚友只有童年时才有——那几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挚友,但我们之间也只是拥有共同的童年生活记忆,一起分享快乐,很多内心深处的东西我们彼此都是不会讲的,因为从小我们就认为,男孩向别人倾吐内心的秘密是一种软弱的表现,会遭到鄙视,甚至可能毫不留情地把你赶出男孩的圈子,有时候小孩子的残酷是大人无法想象的。
以前我偶尔也会和别人说一些内心深处的片段,但都是和一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比如几天几夜的长途火车上同座的乘客,他们不会进入我的生活,因此很安全,我其实是把他们当成了树洞,并不指望交流,只需要倾听。后来我也不这样做了。
再后来,当我极度压抑时,我学会了写作,匿名(以笔名)写小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释放,而且因为是小说,情节都是虚构的,谢绝对号入座,所以也很安全,但很多内心的话可以借此说出来,压抑的情绪可以借此释放。我觉得这是我发现的一种完美的交流方式。
不过,我也没有指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孤独(孤独感不是坏事,不需要消除),就像我小说里写的,人像一个密闭的高压锅,想打开锅盖看里边的东西是不可能的,但是,当压力过高的时候,可以通过气压阀放气减压以确保安全,对我来说这个气压阀就是小说。

11.
“此生隐没在无爱的忧愁”
@被你的美惊呆了
从二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铁达时的那句经典广告词——此生隐没在无爱的忧愁。总觉得莫名的亲切,一眼就记住了,现在四十岁了,才明白为什么当时会有这种感觉,原来这句话就是形容我这一生的😅

12.
“孤独之最”
@朝雲橫度
还有比这个更孤独的吗?!

如果孤独在世上存在代言人,时间君会认为是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终其一生,他独自一人漂在海上,只与钢琴为伴,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更别提爱情。
他不是没有机会走向“繁华“,可是当他站在那座通往“俗世”的桥,又是什么促使他回头呢?

那是1900的选择。而对待孤独,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有人选择回避,有人试图寻找,也有人认为,孤独逃不开也抓不住,它与生俱来,端看我们如何理解它。
- 今日互动 -
你最近一次感受到强烈的孤独是在什么时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