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吧,那些杰克苏的爱情——金庸笔下的爱情
经常听人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我觉得更准确点说,是成年男人的童话。
男主人公多生于乱世,不管身世多凄苦,经历的江湖多险恶,总能偶遇种种奇遇,经常是身处绝境或身陷囹圄之际,或绝处逢生巧得武功秘籍,或逃出升天偶遇大师传功,而后进展神速,往往刹那间隙尽抵他人一生之功,瞬达至尊境界。种种巧遇之际,往往还能奇遇身世不凡冰雪聪明容貌绝色的佳人,偏偏就对尚在微末之时的男主人公一见倾心,倾尽所有地支持他、帮助他,使他如虎添翼因缘际会一战成名。
从无名小辈,最终笑傲江湖抱得美人归,夫复何求?不自觉地代入满是光环的主角角色,大大过一把杰克苏的瘾,大约看过金庸小说的男性都会痴迷吧?
金庸小说中的每一个成功男主人公的背后,必然站立或牺牲着几个女性。不但美丽聪明机警善谋一呼百应的女子,偏偏愿意为了男主角,离经叛道抛父弃家有的甚至还要搭上性命,来争取见一个爱一个男主角的爱情。连心狠手辣在江湖上人人闻之色变躲之唯恐不及的恶女,如李莫愁和天山童姥等,也都把爱情视为自己人身唯一的目标,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为情所困,无一例外。
比如《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她是汝阳王的女儿,美貌可以颠倒任何一个男子,她武功不算绝高却工于心计,将玄冥二老为代表的一众江湖顶级高手笼入袖中,她要做的是控制中原武林,实现元朝大一统的伟业。她和哥哥一明一暗,哥哥带领蒙古金戈铁甲在战场狂飙突进,她靠绝顶聪明分化中原武林挑起正邪之斗,整个江湖都被她玩弄于鼓掌之中,在蒙古对中原的征服中平分秋色各立武功。
赵敏和张无忌的爱情不是那种传统形式上媒妁之言的爱情,或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情,而是女追男式的爱情。赵敏一直都可以很轻易地摆布张无忌,却一见张郎误终生,统一大业、郡主之尊还有宠爱她的爹爹全都不要了。
遇到张无忌后,那个生杀予夺的赵敏不见了,她低下去,百般讨好千般忍让,与周芷若、小昭、殷离一起,争取张无忌摇摆不定的心意。而张无忌,不过是个会喜欢朱九真这样二流货色的没甚格调的傻小子,犹豫懦弱妇人之仁,如果不是赵敏的执着,张无忌即使明白跟赵姑娘一起才最快乐,但也并不妨碍他会跟眼前的姑娘亲亲抱抱举高高。除了著名的四美同船的意淫,直到故事的结尾与赵敏你侬我侬之时还想着小昭殷离和周芷若。
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任盈盈。她是魔教圣姑,只在绿竹巷听到令狐冲对岳灵珊的一往情深便对令狐冲钟情。彼时的令狐冲伤残病弱,连走镖的金刀王家小K都打不过。受过圣姑恩惠的魔教中人明白圣姑的心意,为讨她欢心,一路对令狐冲高格礼遇以至于使岳不群这个伪君子生妒,魔教怪杰想尽一切办法为令狐冲疗伤,于是有了轰轰烈烈的五霸岗群英会,碍于任盈盈的矜持腼腆而秒散。圣姑让他们死,便没有人敢偷生。就是这么一个威慑江湖邪侠的心思缜密足智多谋甚至暴戾残忍的圣姑,与令狐冲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腼腆单纯执着所爱的小姑娘。
明知道令狐冲是因为小师妹的移情痛不欲生,还是对令狐冲一路呵护,甘心为他身陷少林囹圄以换取方丈用易筋经为令狐冲疗伤。黑木崖上杀了东方不败后,任我行对令狐冲下最后通牒,盈盈与令狐冲只得回到各自阵营,眼看着任盈盈的人设有了颠覆的机会,金庸却又让任我行暴毙,任盈盈顺畅地回到了一切以与令狐冲爱情为主的轨道上。
即便在金庸唯一的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白马啸西风》中,主角李文秀喜欢的哈萨克男孩苏普喜欢上了美丽的哈萨克女孩阿曼。小说结尾,李文秀为关怀、照料自己的两位亲人的死而伤心,更为自己所爱的苏普爱别人而伤心,她只有骑着老白马,慢慢回中原。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爱而不得,更极端的例子还有李莫愁、李秋水和天山童姥。李莫愁武功超绝,黄蓉曾说李莫愁的武功在全天下的女性高手中可以排进前三,她年轻时的情人陆展元却偏偏喜欢上了何沅君,而陆展元的武功也不过而而,在江湖上实在算不得第一流人物。李莫愁一生为情障所困成为江湖人人称恶的大魔头,葬身火海仍哀哀苦问“问世间情为何物”。
李秋水和天山童姥为无崖子争斗一生,两人到最后才知道无崖子惦念的是李沧海,无崖子的犹疑不爽浪费了两个女人的一生。至于程灵素、公孙绿萼为爱人而死,华筝、小昭远走他乡,连小小的郭襄也要带着对杨过的思念四出江湖寻访萍踪。
女性角色在金庸小说中存在的意义仿佛就仅仅是为了成就男主人公,不管她们在遇见男主人公前是怎样的光芒四射,遇见男主人公后,只能,与其她痴情女子一起变为星星,以衬托男主人公这个月亮。
金庸是舍不得让自己的男主角去做这些的。如果让张无忌与赵敏互换角色的话, 张无忌为了赵敏不顾父母之情,国家忠义,民族之战,一味追逐爱情的话,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名教至尊名扬四海,招来的只能是宋青书似的下场。
是不是闻到了熟悉味道?金庸作品中的情感书写是传统文学中一脉相承的男权中心视角,所以有一种淡淡的裹脚布的味道。
从牛郎织女、董永和七仙女等神话传说开始,男性文人的这种男权中心的集体无意识就开始了,到了《聊斋志异》发展到极致。
在《聊斋志异》中,男主人公往往是因各种原因而穷困潦倒的失意男子,女主人公则是狐鬼花妖变成的倾城倾国的美女。她们善良可爱一往情深执着热情,她们善解人意,为情人排忧解愁,打发枯寂,共度良宵。在情人困难时援之以手,为情人献出一切,甚至生命。她们做了男人希望她们做的一切,需要时应需而来,不需要时退隐而去,她们是妻是妾是资助人是保护者,毫不利己专门利男主角。遍观整个文本,我们甚至看不出牛郎、董永、宁采臣、许仙这些男子身上,到底有什么不世之才人格魅力,值得我们那些法力无边的美丽仙女狐女白蛇花精为他们生儿育女种田织布洗手作汤羹?
金庸为了满足这些传统男性主义的理想,在夸赞女性主角的钟灵毓秀纯洁聪慧天上难找地下无双后,为剧情需要,又都能把她们矮化为单细胞爱情生物。
小龙女不论涉足江湖与否,始终保持着单纯的性格。小说前半部里,她冷漠高洁从不出古墓,与杨过相处数年后,对杨过产生了超越师徒之情的男女感情,后两人因误会分离。小说中段,杨过寻觅小龙女时遇上郭靖黄蓉等人,这时小龙女也出现了,尽管已在江湖飘荡多时,但她仍像是第一天出古墓,说话的语气也如孩子一样稚嫩。黄蓉问她是不是喜欢杨过,她说:“是啊,你们为什么不许他跟我好?”问她是不是打算住在古墓里不出来,她说:“是啊,出来干么?外边的人都坏得很。”她的思想和语言与她的个性一样,简单、稚嫩,而杨过这时已经熟稔种种明暗规则,已然是小龙女的指引者了。
金庸深恐小龙女年龄长过杨过,不符合传统男性对女性恋人的“细幼”标准,多次在书中描补——小龙女因无情欲,心性单纯之至,面容衰老的速度只相当于年龄的一半,明明已是熟女之龄,看起来也不过是15、6岁,而杨过在痛失所爱的痛苦中一夜白头,沧桑不已,又转回了男人成熟、女人单纯的传统两性关系的窠臼。
《神雕侠侣》本来是金庸最有可能突破的一部作品。然而却没有。小龙女年龄长过杨过,武功在前半段都强于杨过。杨过自小孤苦,为人所不容,小龙女于他,是恩师是亲人,小说本可以如谷崎润一郎的《痴人之爱》,成为武侠版的《贤者之爱》,写成男友の养成的故事。
然而,在金庸这儿,只能是杨过阅尽千帆,归来龙儿仍是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