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寻路中国式的长城探访 · 上篇
2016年春天,我考取了摩托车驾照,有了自己的第一辆国产雅马哈150CC摩托车。摩托结合了汽车的动力和自行车的便利,既不容易堵在路上,也不会在骑行时磨平车主的半月板,只要控制好油门,观察好路面,也足够安全,对我来说是完美的交通工具。我一直计划着骑着摩托车出去走走看看,吹吹别的地方的山风。
直到2017年的十一大假,我才有了三天时间,背着我的禄莱相机和保温壶,骑着摩托车沿着长城进行了一次寻路中国式的探访。
我出发了。
骑行的第一个节点,是位于张家口市万全县北边的万全卫城,距离北京150公里。从GE上可以看到,这是一座菱形的古城。万全右卫的城墙很高大,外墙并不是传统城墙的青灰色的墙砖,而是灰黄色,甚至有点儿泛红,我沿着城墙外围骑了一圈,在东面的墙上还看到有疑似炮弹打入墙壁的痕迹。而内墙的墙砖则多已不见,只露出长满植被的夯土墙芯。古城里的民房仍然入住率很高,可知仍有大批人口居住其中。卫城的南门瓮城有修缮的痕迹,不过依然值得看看这座明代非常重要的高规格堡垒



离开万全右卫,已是正午时间,天气竟然和盛夏一般炎热,我完全没有任何胃口吃午饭,于是继续骑行前往洗马林堡。洗马林堡是今天洗马林村(镇)的所在地,延G6出京往内蒙的路上会看到“洗马林”的路牌。我骑摩托走得是乡道,大概一个小时就骑到了洗马林村。

沿着进村的道路,我一直没有看到堡墙,在路边问了大爷,才找到了堡子的北门,原来进村道路实际上替代了堡子的东墙,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堡子北面的墙体虽然还有不少包砖存在,但是保存状态也并不好了,而北门真的就只剩下一个门框,不过可以看出门框的木构件还是古代的东西。当地政府在北门边可能是瓮城的部分,用现代的水泥砖包裹了一面墙,在墙上还镶嵌了一副巨大而又深入人心的万里长城瓷砖画,上书“保护长城”等字样,看上去有点不伦不类。

攀上北门旁边的城墙,我向四面眺望。可以看到洗马林堡已经处在山地的边缘,下午时间太阳已经西斜,有点雾蒙蒙的西侧山峦上,一座座烽火台占据着制高点,标定了长城的方位和走向,四五百年前看到的景象和今天比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吧。

从北门下来,我骑车试图绕着外墙再看看这座城堡。洗马林村里应该是已经在尝试开发旅游,可以看到村中有新修的仿古民居和街道,但是十一期间并没有看到什么游客。
当我转到堡子的南门外,很意外发现了一个古宅院,保留着很精美的一些细节。院子很小,建筑物也很小,但是无论是斗拱、榫卯以及砖雕都很精巧,虽然破损严重,但是可以看得出来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民居。在敲门获得住户许可后,我在院子里拍了几张照片,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对比在堡子内部看到的新建的仿古建筑,这个小院子才是真正有历史感和故事性的所在,可惜住户也不知道这个建筑的来历。这个小院是洗马林堡给我最大的惊喜所在。





离开洗马林堡,已是下午3-4点,我决定放弃原本计划前往的怀安渡口堡,想要加急前往永嘉堡。永嘉堡是位于北京-大同铁路边的一座古堡,我在17年5月从大同返回北京的列车上很意外地看到了这座古堡,虽然列车一闪而过,但是高大的堡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于是一直念念不忘想要去看看。
沿着X459县道一路前行,气候开始凉快起来,路况非常好而且几乎没有什么车,在这里骑摩托不要太惬意,一边骑行看着两边风景,一边大声唱着歌。沿途有不少村庄,村名里都带着“屯”或者“堡”的字样,这些村子毫无疑问都是明代长城驻防系统的组成部分,有不少村子还保留有夯土的城墙,不过外面一点包砖都没有,不知道是古代就没有,还是在近代被村民挖走了。路边也经常能看到矗立在高处的烽火台,有意思的是,烽火台旁边也矗立着信号塔,可见古代筑墙者选址的科学性。



当我沿着导航一路骑到永嘉堡附近的时候,被导进了一条完全没有路面、起伏不定的乡间土路,而在距离目的地永嘉堡不到1公里的地方,我被一条宽不过2-3米的浑浊小河阻挡住了,可以看到有拖拉机的车辙通过这条小河,但是我的小车让我不太敢冒险,怕摔进水里泡了相机,加上天色已经很暗了,于是决定把永嘉堡放到明天探访。
继续赶路,前往天镇住宿,走了一段夜路,路上运煤的大车多了起来,当夜宿天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