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凡,好狠一男的


去年,电影《邪不压正》上映的时候,廖凡和朱元璋的梗被玩火了。

当他缓缓从黑暗中探出头来,那异常突出的下巴简直跟画像里的朱元璋一模一样。
画面一出,观众不禁发出阵阵哄笑,真可谓是神还原了。
不过玩笑归玩笑,正是这个被观众笑称“鞋拔子脸”的演员,用自己的演技征服了大批观众。
甚至有人看完《邪不压正》说,第一次觉得廖凡比彭于晏还帅!
而不久前,在集结了张震、廖凡、倪妮等大咖的电影《雪暴》里,廖凡又双叒演了一个“变态”,是个杀自己亲弟弟也毫不手软的狠角色。
可即便如此,也仍有观众感叹,怎么感觉廖凡比张震帅。

由此,让人不禁想问。
怎么同样是演反派,为何其他演员动不动就被骂,而我们却对这个“长得不怎么样”的演员格外喜爱。
或许他就是有一种魅力。
演的坏人再恶,观众也只会把敌意停留在角色中,戏外却对廖凡的神仙演技格外钦佩。
廖凡,是个克里斯马的影帝级演员
要问他的演技有多好,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
在此,先随便举几个例子感受下什么叫无敌。
在《北平无战事》中,廖凡的角色是最难演的。
他一边是国民党的间谍,一边是我党发展的外围成员。
他一边是破坏我党地下活动的主力干将。
一边又憎恨贪污腐败的国民党官员,内心深处认同共产党。
他一边单恋何孝钰,却只能看着何孝钰和方孟敖相互爱慕。
一边崇拜他的谢木兰,最后死在自己怀里。

就是这样复杂纠结的情绪,被廖凡在一场哭戏中不着痕迹的演绎出来,让观众看着也为他揪心难过。
更多观众认识廖凡,是从《白日焰火》开始的。
在电影中,他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警察。

当一无所有的廖凡在路边嚎啕大哭时,那种悲凉仿佛能穿透屏幕直达内心。
影片最后,有一个当他将心爱的女人吴志贞绳之以法后,独自跳舞的片段。
廖凡的舞姿不优美,甚至异常笨拙用力,但你就是会情不自禁地被他狼狈的动作吸引。
在欢快的音乐声里,那是一个感情的出口,一种宣泄与释放。
姜文的《邪不压正》,真正让廖凡圈粉无数。
在电影中,廖凡是一个欺师灭祖的大反派,梦想着当皇帝,有着极其动物性未开化的一面。
要想把这样的角色演好,还要演出姜文式的滑稽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脸谱化的深渊。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是他和许晴为了臀部的印章而互扇耳光,其中的蛮愚凶残,被廖凡诠释的很到位。
面对这样的演技,导演刁亦男也毫不吝惜溢美之词:他的脸上有你所想要的任何东西。
钻研角色与演技,是廖凡最在乎的事
廖凡出生于湖南一个演艺世家,父亲曾任湖南省话剧团团长,母亲也是一名演员。
小时候,他就经常趴在排练厅的玻璃上看别人演戏,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岁时,他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成为表演系的学生。跟他一同入学的,还有李冰冰、任泉等,是名副其实的明星班。


相较于别的同学,晚熟的廖凡,在大学期间被老师说不开窍、不会变通。
同学也说他不善交际、不懂人情世故。
但我想,廖凡只是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戏剧创作上。
那会,老师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去观察生活,廖凡就把上海的大街小巷跑了个遍。
从奔跑追逐的孩子到公园闲聊的大爷大妈,从辛苦劳动的清洁工到行色匆匆的上班族,都是他静静躲在角落观察过的对象。
有一回,廖凡跟着一个收破烂的遛遛转了好久,甚至到后来还帮忙给他捡东西。
毕业后,他觉得自己的演技还远远不够。
于是又将目光对准了话剧舞台,只有在观众面前近距离表演,才是对演技最好的磨练。
1997年,廖凡只身一人来到北京。
后来,在话剧《思凡》、《死无葬身之地》、《生逢其时》、《恋爱的犀牛》等众多优秀的话剧舞台上都能看到廖凡的身影。
多年后,刘若英与他共同出演话剧《半生缘》时曾说:“在舞台上,一见到廖凡,连气都喘不过来了,整个舞台就交给廖凡了。”
导演孟京辉也曾评价:“廖凡在《半生缘》中的表演,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当代话剧表演上的最高水平。”
每个配角都全力以赴,是对角色起码的尊重
1998年,廖凡参演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正式踏入影视圈。
随后,接连出演了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像雾像雨又像风》、《别了,温哥华》。
遗憾的是,这些剧相继捧红了李亚鹏、徐静蕾、陈坤、周迅、陆毅等一众主演,而廖凡却成了戏红人不红的“万年绿叶”。
甚至,当年还有人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苦命的廖凡》,来细数他种种的悲惨经历。
究其原因,廖凡这粗旷的长相实在不适合在偶像剧中担任柔情男主,他只能演一些苦命的配角,观众自然印象不深。
后来,廖凡回忆起跑龙套的那些年,他却说:“我一直都不觉得自己在演配角,每一部戏,我都当自己是男一号来演。”

或许正是这样的心态,让廖凡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角色当中,让自己成为那个人物。
其实,从影这么多年,廖凡出演的角色不计其数,但为何观众总对那些“变态”印象深刻,还不就是因为演的太像。
《绿帽子》里那个得知女友出轨后,万念俱灰,劫持人质的抢劫犯。

《好奇害死猫》里喜欢千羽,却被其利用,最终崩溃自杀的小保安。
《一半海水一般火焰》里爱着丽川,却仍旧卑鄙无耻,“渣”到极点的皮条客。

虽说都是坏人,但却各有各的恶,也各有各的心酸,其中的差别与层次,都从廖凡的眉宇间、神情里准确地传达给了观众。
不管角色是大是小,是好是坏,廖凡都会把自己揉碎了再重新拼成角色的样子。
正因为对每一个角色都全力以赴,才让他在穿上戏服时能做到该是谁就是谁。
就连桂纶镁都说:“我一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认不认识廖凡,他的人在拍戏过程中完全活在他的角色里头。”

从“绿”到“红”,无非是把自己喜欢的事坚持到底
2014年,廖凡终于红了,他凭借《白日焰火》里的精湛演技,获得了柏林电影节影帝。

媒体赞誉、观众惊叹,从不知名的“谁谁谁”到家喻户晓的影帝,他走了20年。
人们总说,只要坚持就能成功,可回顾整个过程,廖凡的坚持未免太艰难了些。
拍《建党伟业》时,廖凡为了补拍一个镜头,不慎从马上跌落,在手术室躺了八个小时后,他的肩膀多了12颗钢钉。
拍《心理罪》时,廖凡有一场在泥地里的打戏。
反正脸上都糊的泥巴,找个武替也看不出来。
但廖凡坚持自己打,打了五个通宵才把这场戏拍好。
过程中,为了追求真实,廖凡还一直叫对手再打狠一点。
拍《师父》时,没有一点武功底子的廖凡,为了贴近人物,每天四点就开始练功,一练就是几个月……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天分不够,努力来凑。
能力不够,努力来凑;当努力也不够时,只能遭罪来凑!
可廖凡遭的这些罪,真不是一般人能扛下来的。
也因此,这些经历每每被人说起时,都是励志的教科书。

可他自己却不这样认为,坚持不是一件惨烈的事。
这主要看你用什么心态去面对坚持,只要你真心喜欢这件事,就会很愉快的完成它。
因为热爱,所以投入。
因为热爱,所以享受。
说到这,忽然觉得他在《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里的台词,对此形容的最为贴切:
“出来混,我和你不一样的地方是,你是为生活所迫,而我是喜欢干这行!”


戏外的名利,都是虚无的东西
这年头的娱乐圈是真的很娱乐,有太多明星为了增加曝光度各种上综艺、买热搜、立人设……
可廖凡不是。
戏外的廖凡活脱脱就是同学口中那个不善交际的“蠢直男”。
去年,为了宣传电影《邪不压正》,他和彭于晏一起上了爆火综艺《创造101》。
在主持人的邀请下,廖凡僵硬地与小姐姐们互动、比心,那种溢出屏幕的尴尬真是连神仙都难救。

不过对于这些,他倒也无所谓。
反正对廖凡来说,只要角色的形象在观众心中立住了,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细想想,现如今其实也有许多年轻演员很努力、很认真,但演技总感觉还是差了些火候。
对比廖凡,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对某些虚幻的东西看得太重,而无法放下自己,真正投入到角色人物的情绪之中。
获得“柏林影帝”是对角色的认可,对演技的肯定。
而肯定之后带来的光环与掌声,却是烟花般稍纵即逝的幻影,对此,就淡然一点,洒脱一点吧。
否则,廖凡也不会在多年后,被问起柏林奖杯时说:“放在一个什么地儿,我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