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人不说河南话,却说山西话?

焦作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焦作人,却不会说河南话,这让我纳闷了很久。
小时候没怎么出过远门,最远也就做趟公交车到市区,发现我说的话和市区里的人说的话也不一样,他们倒和我在电视上听到的河南话有些相似,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用各自的语言进行沟通交流。
那时,我并不知道我所说的话属于哪一种方言,不过,我们自称为“土话”,难道是听着很土吗?
上大学参加同乡会,我只能用普通话与其他同乡的河南话进行交流,因为我能听懂他们说的河南话,他们却听不懂我所说的焦作话。后来听说我们所说的话是接近山西口音的。
我曾先后两次去过山西,第一次是很小的时候去的山西晋城,那个时候并没有在意当地人的方言,甚至是去哪里玩了都记不得了;后来一次寒假去了山西的平遥古城,听到当地人讲话,虽然听不懂,可是那个说话时的语调却十分的熟悉,竟然还有一种找到乡音的感觉。
难不成我们讲的真的是山西话?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找了一些资料来看,并足足做了两页纸的笔记。这些资料很多我都看不懂,想什么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声韵、缀词啥的都是一头雾水。好在我这人有一大优点,那就是看不懂的问题我就不看了,只看自己能理解的部分。
不过我至少弄明白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焦作话可以分为怀庆与市区两种方言吗,其中怀庆方言确实是属于山西话,或者说是“晋语”更准确一些。你听我从头给你讲起。
焦作市位于河南的西北部,北靠太行山,与山西接壤,南邻黄河水,隔河与郑州、洛阳相望。其包括武陟、温县、修武、博爱四个县,沁阳与孟州两个县级市,市区包括山阳区、解放区、中站区、马村区与一个高新区工5个区。
据史料记载,这片区域原本是人口密集之地,不过在魏晋之后,特别是元末明初的时候,由于长期的战乱,这里近乎成了无人之地。为此,明朝在此设怀庆府(包括今天的温县、修武、武陟等八县在内),并于洪武年间,政府曾先后三次从山西移民以此。
加上黄河的天然阻隔,使得这片区域成为较为封闭的方言区,最终形成了受“晋语”影响很大的怀庆方言。
这是从历史移民的角度来判断怀庆方言属于“晋语”,还有一个判断依据就是怀庆方言方言中含有入声,什么是入声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入声在当今的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仅存在于为数不多的方言中,晋语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说,今天焦作市的各县方言都可以归为怀庆方言,不过各县之间的口音还是略有不同,一些词的说法也有所差异,可以粗略的说它是山西话。不过有一个县例外,那就是孟州,孟州话中并无入声,因为其靠近洛阳,和洛阳口音接近,属于中原官话的范畴之列。
那么市区方言又属于什么语系,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市区方言同样也属于中原官话,口音接近与现在的河南话,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
焦作的城区其实是建立在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之上的,现在的河南理工大学就是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
早在1910年清政府就在此地设立焦作镇,进行煤炭的开采,在之后的近半个世纪,焦作的煤矿曾遭到英国的掠夺性开采。1956年,在原焦作的矿区设置焦作市,并在之后几十年间,陆续将周围的几个县划归到焦作市。
现在市区的很多常住人口中,不少人其祖上就是招工到焦作来的,除了附近的农村之外,还有很多人是来自于洛阳、安阳、南阳、驻马店等地市,这就使得在焦作市区这片区域,怀庆方言与中原官话相互融合,最终经过演化,形成了今天的焦作市区方言。
我是焦作市修武县人,之前写过一篇《焦作话,傻正出品,原声放送》,这里的焦作话指的是怀庆方言,里面有我录的音频,你可以点击打开听一下。
当时只是一时兴起,现在我还想简单介绍一下怀庆方言的一些字词读法、特点啥的,虽然不会有什么系统性可言,还是简单的以修武话为主的介绍一下,因为市区方言我不会讲,其他县区的与我所说的口音,叫法还是略有不同。
先从一些字词的读法开始吧,冒号前为怀庆方言的读法,冒号后为解释说明。
身体部位类
的郎:头 光马蛋:光头 雨央儿:刘海 细眉头/额娄:额头 眼则毛:眼睫毛 biu(二声):鼻子 圪老针儿:腋窝 肚不脐:肚脐眼 腿圪节儿:膝盖 接:脚 西脊梁:光背 西巴督儿/西督不捻:光着身子
动物昆虫类
小虫儿:麻雀 长虫:蛇 歇虎:壁虎 liong:龙 xio:蝎子 臭臭虫:臭虫 么则:蚂蚱
表时间类
基个儿:今天 一个儿:昨天 米个儿:明天 才以个儿:前天 大才一个儿:大前天 后一个儿:后天 大后一个儿:大后天 强潜:早上 晌午:中午 半huong:下午 heer七:晚上 将/将才/将年年:刚才 屁大会儿:一会儿 迟会儿老:晚一会 然(三声/四声)/然fe:现在
懒得分类类
并:别 卓:这个 诺:那个 耳:打、怼、凶、骂、干等 喘:搞笑、搞怪 奏是?/奏是!:是吗/就是 瓷耐:脏 恶(一声)水:刷锅水或者剩饭剩菜水之类的 火色:出风头,略含嘲讽之意思 qiou(三声)实:黏人 哩:的、呢、吗、了等 圪意:恶心,感到难受 酸杂:山楂 恁:你们 烧/烧包:嘚瑟、显摆 昂:他、他们 日他得儿里:脏话的意思,表震惊 圪蹴:蹲着 四跟:几个人一起走或者一起去做某事 利洒:干脆、利落 姑绿:滚 圪星:玉米面/零星小雨 噌:炒菜用的锅 扯会儿:聊会儿天
还有很多,一时想不起来,就先这么多吧,下面说一下在怀庆方言中经常会用的一些特别的字。
1.老,用作副词,表示程度的加深,常用于“老 AA”或“老ABAB”形式中,例如:老好好(特别好)、老丑丑(十分丑)、老烧包烧包(特别爱显摆)、老牛逼牛逼(特别牛逼)。
2.圪,这个字经常用,但单独一个字好像没有什么意思,通常与其它字词连用构成一词,比如:圪料(弯曲)、甜圪档(甘蔗)、圪角(角落)、圪肢(挠人痒痒)、圪紧(赶紧)等。
3.介,经常放在句尾,无实际意义,常与恁连用,构成“恁……介”,恁表示程度的加深,比如:恁傻介(那么傻)、恁弱介(那么弱)、恁厉害介(那么厉害)等。
4.子,这个字是很少用的,比如说iou(椅子)、biu(鼻子)、个儿(盖子)、儿(儿子),很多以“子”字结尾的词,通常会将“子”字省去,或是以儿化音代替。
再说一个平常的打招呼方式,就不说了:
甲:吃罢饭了没有?(吃过饭了吗?) 乙:将吃罢。(刚吃过。) 甲:然去哪啊?(现在去哪里呀?) 乙:有点事,到四柳一趟。(有点事情要到市里面去一趟) 甲:昂,那中,那你圪紧去吧,车奏待来呀。(嗯,行,那你赶紧去吧,公交车差不多就来了) 乙:中,那我去了啊。(好的,那我现在去了啊)
一种方言的形成是由历史、地理环境、文化、人口、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成了人与人之间沟通、连接的有力工具,但是绝大部分的地方方言,很有可能会逐渐地边缘化,甚至是消失。
为什么要这么说?这次写的太多了,快写不动了,就留着下次再说吧。
往期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