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中最坦率的10句话
1、你可以暂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你绝不能永远欺骗所有人。(Y 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 no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林肯的名言。客观地讲,世上骗人的把戏很多,让人真假难辨、捉摸不透。然而骗局终究是骗局,最终总会被戳穿。因此,林肯奉劝人们最好不要欺骗别人。 2、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 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原话只说了“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并没有说没有永远的敌人,但已经被指责为英国外交的立国之本是惟利是图。 3、打不过的敌人,就是朋友。(Beat the enemy, is my friend.) 一句美国谚语。中美建交时,尼克松借着茅台酒的酒劲,在宴会上说的。不自觉地道出了美国处理国际事务的一贯做法,欺软怕硬! 4、说话要和气,但手中要有大棒。(Speak softly, but hand has to stick.)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名言。做为美国总统来讲,这句话算得上是至理名言,是美国外交政策始终如一的原则。只是近些年来,美国挥舞着大棒的时间远远要多于说话和气的时间,不过这也和美国成为世界独在有关,所谓财大气粗,有钱有势的人,奉承的人多了,有时候自然不知道自己的斤两有多重了。 5、没有人会谴责胜利者。(No one will condemn the winner.) 1949年,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斯大林见到毛泽东后赞不绝口,连声说:“想不到你这么年轻!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真大!你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我们祝愿你健康!”毛泽东听后虽然得到一些安慰,但还是有点委屈地说:“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斯大林立即打断毛泽东的话,露骨地说:“不,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公理。”斯大林以此对他当年的失误向毛泽东作自我批评,但实际上也道破了“胜利者才有话语权”的逻辑。 6、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A lie repeated one thousand times becomes the truth.) 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的名言。戈培尔认为,“宣传的唯一目的,就是征服民众。我们的宣传对象是普通老百姓,故而宣传的论点须粗犷、清晰和有力;真理是无关紧要的,完全服从于策略的心理;信仰什么,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只要我们有信仰。”连自己都可以成功欺骗,不是真理是什么。世界最棒的谎言家会在自己说出“真理”时,用心理暗示法,让别人包括自己相信所说的是事实。最好的谎言,要连自己都欺骗。 7、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The battlefield is not something, the table could not be.) 板门店谈判时,中朝代表说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是对停战谈判最好的解释。中朝公然对联合国诉诸武力,“世界霸主”美国却不得不同意中朝方面的和平建议并派出代表谈判;在我军出国作战时,战线抵近鸭绿江,而最后确定的停战线则是在距离鸭绿江400公里的三八线附近。没有军事上的胜利做后盾,是根本办不到的。 8、如果你喜欢别人的东西就把它拿过来,辩护律师总是找得到的。(If you love something, take it over, the defense counsel can always find it.) 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名言。有什么理由怀疑一个伟大帝王的结论,这个世界就是强权世界,真理就是大炮,实力就是道理。近年来,美国不断地跑到别国狂轰滥炸,颠覆当地的政权,把别国的领导人指控为“战犯”审判。国际舆论或许略有微词,最终结果还是差不多的。别忘了,谁有实力谁就掌握世界话语权。 9、条约是什么?一张废纸,只有在遵守它们对你有利时,才对你有约束力。(What is a treaty?A scrap of paper. T reaties only bind you when your interest is to keep them.)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指责普鲁士撕毁和平条约并对德国宣战时,引用的德国首相俾斯麦的话。不能证明俾斯麦说过这句话。不过,后来事实证明,很多协议、条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张废纸,只有对缔约双方(或实力强大的一方)有利的时候才会被遵守。只不过,撕毁条约的时候会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不再肆无忌惮地公然宣布蔑视正义原则。 10、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All history is contemporary history) 克罗齐这句话,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指的是失去了当下的语境,历史可能真的一无所用,甚至可能无法存在下去。对政治家而言,则是指可以肆意地解释,甚至歪曲和否认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