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读书摘要和笔记(20190621)
强调世界和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一向是改良派变法维新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不仅承认变化而且还肯定发展,是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公羊三世学说和谭的社会政治主张中的历史进化论的核心。
与运动、变化这一基本观念紧相联系,谭在改良派中独特的发挥了“破对待”的观点。谭否认在现存程序下事物的矛盾和差异的永恒性、绝对性,极力强调矛盾、差异的相对性质,指出矛盾的双方例如有无、善恶、存亡、生死等等的相互依存和互相转化。
谭的“对待生于彼此”的哲学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实质上是谭对当时封建主义所谓神圣、永恒的尊卑、长幼的社会秩序的准则的坚决否定的的理论基础。(笔者注:谭嗣同的思想和观点在改良派中是最坚决和彻底的。)
在我看来,无论是谭氏的体系,或是谭氏的方法,其内部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是强调事物的变化发展和否认事物相对稳定企图另求永恒的实体的矛盾。一个内部蕴育着这种极其尖锐的几乎是直接陷入形式逻辑矛盾的体系,如本文所不断指出,这就是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区别于其他人(如康有为、严复、章太炎、孙中山)特点所在。
跨出真理一步,便变为荒谬,辩证法主观任意的直线推演便立刻转为诡辩。了解这一点很重要,它是谭氏哲学思想一个关键所在,也是这个哲学留下的重要教训之一,貌似辩证法而实际是主观诡辩论,这在中国近代是颇具代表意义的。
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不成熟的社会政治力量,谭嗣同的哲学深刻的反映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要求自由与解放,而又缺乏和找不到进行现实斗争的力量。(笔者注: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壮大,无力与保守的封建既得利益者抗衡。)
我们说谭氏对自己的哲学作了明白的唯心主义的解释和规定,他是在构造一个唯心主义的体系。但是,在实际上谭氏整个哲学却主要不是建筑在“心力”这个精神概念上,而是建筑在“以太”这个物质概念上,“以太”在其哲学中占据着比“心力”原位重要的基础地位。
充满了光辉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对君主专制、伦常名教和满清政权的勇猛批判,是谭氏思想中最深刻和最重要的内容和特色,它起了极大的进步影响。
谭氏这方面(对封建伦常名教为专制统治者服务)的批判,是直接为五四运动所承继下来,终于烧起了摧毁那个古老而凶狠的旧文化庙堂的熊熊大火。谭嗣同的这支批判的武器到今天仍然闪耀着它的不可磨灭的光彩。今天读着这些充满着战斗气息的批判文章,仍然能够令人亲切的感触到那个时代的进步精神,那种激动人心的巨大力量。
与康有为、梁启超不同,谭在中国近代应是激进派和激进思想的最早代表,他是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真正先驱。他的思想是中国近代由自由主义到激进主义、由改良到革命的意识形态的转折点。(笔者注:谭嗣同在中国近代是承上启下式的人物,正是从他开始开辟了民族主义革命的道路。)
谭氏思想、性格和行动,充满着这种急进又不能急进,要求斗争而没有斗争的尖锐的矛盾——这是一种悲剧性的矛盾。
所以,谭氏之死不能说是为了“报圣主”(梁启超),或者是“个人英雄主义”(杨正典文),而正是谭氏思想的悲剧性矛盾发展到顶峰的光辉呈现。
谭氏思想起了重要历史作用的,是其哲学中的辩证法因素和社会政治思想中对传统伦常道德和君主专制的挑战和反叛。他的这些勇敢思想至今读来犹虎虎有生气,似乎并未失去它的进步意义。(笔者注:作者对谭嗣同思想评价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勇敢”,这也是谭嗣同的人生写照。)——“谭嗣同研究”
严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不是什么“法家”,也不在于代表了资产阶级改良派,而在于他是中国资产阶级重要的启蒙思想家。
正是严复,自觉的担负起时代提出的这个历史重任,通过《天演论》、《原富》、《法意》、《穆勒名学》(这是严译中最重要的四部)等翻译,把进化论、经验论的认识论、西方古典经济学和政治理论,一整套系统的搬了进来,严复是将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说和哲学的理论知识介绍过来的第一人。它标志着向西方寻找真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形式到内容、由现象到本质这条“天路历程”中不断上升的一个界碑。(笔者注:这是严复作为启蒙思想家的主要工作,开启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广阔图景。)
人们通过读《天演论》,获得了一种观察一切事物和指导自己如何生活、行动和斗争的观点、方法和态度,《天演论》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对自然、生物、人类、社会以及个人等万事万物的总观点总态度,亦即新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笔者注:《天演论》奠定了许多人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鲁迅先生受其影响很大。)
严复从一开头就非常重视哲学认识论。他提到哲学路线斗争的高度来考察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整个问题,并明确认定认识论是关键所在,这才是严复思想一个很突出的地方。
严复翻译《天演论》,介绍“物竞天择”思想,翻译《穆勒名学》,介绍逻辑科学特别是归纳法,以及翻译介绍《原富》、《法意》等等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基本理论,都是为了要说明西方资本主义的“强盛”,并不在于“船坚炮利”之类“形下之迹”,也不在于“善会计”、“善机巧”之类的注重功利事务,真正的关键在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论世变之亟》)。也就是说,“黜伪而崇真”的自然科学方法和“屈私以为公”的民主政治制度,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这其实也就是五四提出来的赛先生与德先生——科学与民主。
严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了解比改良派任何其他人更为深入,他把个人自由、自由竞争,以个人为社会单位,等等,看做资本主义的本质,从政治、经济以及所谓“物竞天择”的生存竞争进行了论证。并且指出,民主政治也只是“自由”的产物。这是典型的英国派自由主义政治思想,与强调平等的法国派民主主义政治思想有所不同。(笔者注:我还是倾向于英国派的自由主义,同意严复的观点。)
严复的“自由”、谭嗣同的“平等”、康有为的“博爱”,完整的构成了当时反封建的启蒙强音。——“论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