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一)
余华的文字真是有魔力,明明是一个悲情并且略显压抑的故事却能用如此活泼有趣的文字表达出来,单单读着文字使我感觉快乐趣味黯然,而细细品着故事却让我胆战心惊。
短篇小说人物并不复杂,男主许三观和妻子许玉立以及他们的三个儿子构成故事的核心,而卖血则是故事的纽带。许三观的第一次卖血经历从跟风开始,而结束的时候却已然变成了他的习惯,从年轻壮实开始到年老衰弱结束,从嘻乐玩笑开始至泪眼不甘结束。
许三观的第一次献血是跟着爷爷和四叔的村里人一同去的,他本人其实并没有强烈地欲望,只想跟着去体验一番,而后发现赚的钱还真不少,于是,第一次认真思考起这笔款项的用处。又是许三观的第一次,他猛然意识到自己要成家娶妻。对比了两个心目中的心仪人选,一个是同厂的同事一个是有男友的油条西施,一个朝夕相处一个美貌如花,我并没有看懂为何许三观就这么直率的拿着钱请油条西施一起出去逛街了,然后他又很直率的对西施求婚了,“你嫁给我吧”而西施却也天真的感觉到吃人嘴软,没有办法很强硬的拒绝,最厉害地莫过于许三观居然如此轻易的就说服了岳父嫁女予他。“咱两同姓许,你把女儿嫁给别姓的人家你家就算是断后了,嫁给我其实就是给你自家续香火,而我自然也成了你的上门女婿”许三观的这些话真是有道理,把他岳父说得心悦诚服。他真是机智勇敢果敢大度,要是我有女儿也必定就被说服了。我的这些夸赞并非是虚的,结合当时重男轻女的背景,许三观能说出这般话绝对是非同凡响的,值得赞善的。
最后一次卖血并没有成功,毕竟他已经到了花甲年月,而这次为何要卖血呢,我想又是心血来潮。同村人教导过,卖血前必须多喝水,至多喝八碗,这样血淡了量就多了;卖血后必须吃炒猪肝喝黄酒,猪肝补血黄酒活血,然后敲下桌子加一句黄酒温一温,许三观就像个经常下馆子的人了。许三多虽然无需再养儿也不缺钱,可是想吃猪肝了那么就该卖血了,平日里怎么会想吃猪肝呢。收血的人换了,没有交情可谈,而如今的这个年轻人说话也真是口无遮拦,毫无尊卑,不收血便罢了,偏偏要贬低羞辱一番老年人才算快活。“你都老成这样了,身体里也都是死血多于活血了,谁还能用你这样的血,当然刷油漆的需要,毕竟每次上漆之前都得先刷一遍猪血”可憎否,年轻人就是喜欢妄自尊大,戳人短处。上天给每个人的血都是平等的,都够维持基本生命的。有些人匀出血来救他人,有些人匀出血来救自己,有些人一生守护着够维持生命的血不加不减。前两种人会更看重血更懂得血的重要性,无论是把血当作为换取钱财的商品还是作为积善救人的功德;而后者虽知道血的重要性但感触并不会太深,毕竟明白只要不出过大的意外,身上的血总是不会缺的 。许三观属于前者,他卖了许多次血,身上的血增增减减,增加的时候没有多少感觉,而减少的时候差点要了他的性命,那么他听着这个年轻人如此诋毁流淌在他身体里的血能不气愤,不伤心吗?于是他气愤的停不下脚步,四处游走,伤心的留下眼泪,不想搭理他人。以前吃猪肝多么的简单的事情,而今吃猪肝怎么这么不容易呢,不仅要被赶出来还要被侮辱,我的血曾经立下那么多汗马功劳,而今为何被如此薄情对待……
许三观卖血很多次,唯有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没有强烈地目的性。第一次并非是为了娶妻而是卖血赚到了大钱才想到成家,最后一次吃炒猪肝其实他自己也买得起,就是习惯了卖血吃肝这样的逻辑,就如现在很多的商家促销都是捆绑销售,例如买泡面送婉,泡面是我需要的婉也是需要的,合并买可以省钱,而单独买要多花钱,为何不一起买呢!许三观的逻辑或许是:猪肝我想吃,而卖血是必定要吃猪肝的,那么卖血不仅可以赚钱把钱装进口袋还可以吃猪肝,那么为何要选单吃猪肝还要自己从口袋里掏钱出来呢?第一次卖血笑的像小孩,拿着这许多钱不知如何用,最后一次哭的像小孩,不能卖血赚钱却不知道口袋里有钱可以买猪肝吃。
许三观的血在身上增增减减,增加时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感觉,而减少的时候有一次差点拿走他的命。许玉立是他的妻,一乐二乐三乐是他的儿,生活顺利时一家五口还是和睦,但是碰到了天灾人祸就只得互相扶持度过难关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了,青年下乡插队不可逃避,不巧一乐得了肝炎要到上海大医院治疗,二乐因为救一乐也得了重感冒,工资都领了,家底也都拿出来了,该借的熟人也都借遍了,兵分三路,妻子带一乐去上海治肝炎,三乐守护二乐在家附近医院治感冒,许三观便踏上卖血筹钱的征途。常去的收血站说:“卖血一次,得休息三个月,你上个月才卖过,这次再卖可是性命不保,可得牵连到我,所以无论我两有何交情或你有多急,我也不能让你在这卖血,但是你要是换个地方,人家又不知道你才卖过血,人家可不查”这话说得倒是轻巧呢,是要推着许三观去卖血去赚钱去送命呢,可是这是许三观跪着求来的办法呀!前往上海途径的第一站顺利卖血了,第二站也顺利,第三站他自己身体垮了,倒了。大众迅速将其送去医院,医院好近的,因为他只是刚卖完血走出大门而已,还好没有走远。医院将他刚卖出的两碗血都输回去又另加了别人的血输给他,这才救回了许三观的命。可许三观伤心了,他不仅没有卖成血还得另外出钱卖血,还要付治疗费,那么头两次卖的血就白卖了,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不是,还在这最要紧最缺钱的时候,那可不行啊,于是他找医生理论了:“医生,他们怎么不经过我同意就把血卖给我了呢,可是我把血卖给他们,他们可都是知道的,你不能强卖啊,你快把多卖我的血抽回去,我不要,我就只要我自己没卖成功的血”“经过你同意,你当时昏过去了要是等你同意,你可就醒不来了”医生愤愤而去。许三观听了这话觉得有道理,而且看到医生也走了,他便也没辙了,想着一乐还在上海等他,只能筹划着先把身体养好别的地方继续去卖血赚钱了。
卖一次血得休息三个月,像许三观这么胡乱来的命还保住的真是他平时行善积德而来的吧!献血前要多喝水,血淡了量就多了,不喝水的血一碗可以抵人家两碗,那为何不能不喝水一碗当两碗卖呢:河里的水上面一层是不干净的,下面一层也是不能喝的,只有中间这层使干净能喝的。有这样一幕,许三观蹲在码头喝水,一碗接着一碗,而且大冬天的这冰冷的河水冻得他牙齿咯咯响,被码头旁的人们看见了,纷纷邀他到自己家喝热茶,可许三观拒绝了,因为他要喝很多怕麻烦人家。人们都问许三观为何要喝这么多水,肚子会撑爆的。许三观答是为了卖血。人们又问为何要卖血,他答一乐病了急需要用很多钱治病,于是人们纷纷送上了盐,这是许三观拒绝热茶热水另外提议要的,这样他就可以吞一把盐然后迅速灌几碗水了,喝水便变得容易了,口干了喝水快,喝水快了就不会觉得冻了。似乎所有人都推着许三观去喝水,去卖血,去救一乐,大家没有再关心许三观是否会把小命也卖了。索性许三观功德无量,救了一乐,也保住了自己。
每个人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后就不会再思考对错了,第一次卖血的时候许三观还会问同村的人卖血是不是要有后遗症,会否把身体搞坏,而今,许三观是卖血的主力军了,便把曾经的疑虑也都忘记了。即使同村的人都因卖血身体被重创或者丢了性命。这不他开始带领新人走上这条道了。卖血前必须喝水,卖完血了吃猪肝喝黄酒,年轻人就是好,卖完血什么感觉也没有,继续干活,以前的许三观也是如此,而今该是老了。许三观为这些新人开辟了新的赚钱天地,即使他再三叮嘱这些年轻人不可以常常卖血,可是我想这片新天地会越来越拥挤,毕竟年轻人只会越来越多,而对于生活在贫瘠里的年轻人来说这又是百利无害的买卖,还能如何停下来。
许三观卖血很多次,每次都让他家摆脱困境,只有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他只是纯粹的想体验一把。第一次因为一无所知,最后一次是习惯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