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景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有位老师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就要去给自己充电,去学习。”我猜他说的应该是那种完全脱产学习吧,去读个研,出国留学等等。
然而对于像我这总没几个存款还要裸辞更要待在北京的人来说,完全脱产是一件难事。
从18年下半年开始,不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实业公司,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所谓员工调整的情况,一些小型创业公司更是风雨飘摇,性命难保。我的前公司“紧跟潮流”,在18年年底到19年年初,部门领导毫不手软地辞掉了两三个同事,虽然部门人员很紧缺。
全面进入19年之后,大多数公司都有这样的一个现象:一边辞人一边招人。前公司去了人大、央财等名校招人,收到了非常多的简历,虽然最后留下的人不多,但这对前公司的招聘工作算是一个好的开始,终于快要摆脱农业工业大学,开始向人才辈出的名校招手了。估计对其他公司的人才招聘都是一个方向性的转变。
于我而言,不论是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是18年的“寒冬”,我都不曾感觉到危机或是惶恐或是紧张。直到19年3月裸辞之后,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才切身地体会了什么是经济的“寒冬”。
所有的一切都如往常一样平静,有规律,然而当你亲临其境,切身体会过才知道里面暗潮涌流,到处都是凸起的黑刺,随时会扎你个遍体鳞伤。

裸辞之后,我开始持续投简历,从互联网到房产,从行政到教育,几乎投了个遍,除了一些非常需要专业知识的岗位,然而收到的回应少之又少,大公司几乎都悄无声息,一些小公司的邀请又不太想去。
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小型公司的招聘要求发生了变化:大学本科及以上,工作经验1-3年,或3到5年,熟练使用办公软件,会PS,会策划,文笔好,对热点新闻比较敏感;会剪视频,熟悉某娱乐平台,或熟悉某行业等等。薪资却是几千到1万左右,没有奖金,没有公积金,节假日弹性休息。
就上面这些要求我最多只能满足一半,可想而知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

是什么让我们必须拥有十八般武艺才能找到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工作,是这酷暑里的“寒冬”啊;是什么给了我如此大的勇气去裸辞,是我以为我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啊。
裸辞有风险,辞职须谨慎。
经济不景气时,我无知地选择了裸辞,3个多月之后依旧在诺大的北京城内游荡,从一开始的轻松,迷茫,到现在的惶恐,无所适从,这中间我从没有静下心来去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只有广撒网式地去找工作,效果甚微,浪费的只是我的时间以及精力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经济不景气时,裸辞后需要花一段时间去充电吗?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人生慢,也可以投稿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