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校日
03:57 朦胧间醒来,发现宿舍灯还亮着,揉着眼探头看了看,室友还在下桌玩手机。他总是很晚睡觉。
05:43 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时间,我总是12点半睡觉,6点左右就醒了。要是以前,只有5个半小时的睡眠,我早就一蹶不振了。勉强闭眼到6点,还是睡不着,拿起手机,但手机有信号、有4G,却刷不出任何内容。我开始焦虑,一直盯着手机,不断开机、关机,仍旧没有好转。昨天也是这样,但昨天好像9点的时候,刷出了内容。我问同是电信的室友,他却可以刷出来。茫然。拿起旧手机点开热点连上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需要获取什么内容,只是无意识呆呆地点开各个app,查阅资讯。那些资讯也在刷过之后,瞬间抛之脑后。困惑。
07:30 开始收拾行李,也整理记忆。
08: 00 室友D回来了。C和D都去了班级聚会。我拒绝了。说实话,班级里的人,大部分我都不认识或者只是点头之交,去了也是尴尬,不如索性与室友一起两人吃饭。我不知道C与D在聚完会又干了什么。我也没有任何兴趣想知道。寒暄之后,又继续收拾。
09:20 室友C快步走进来。再次寒暄之后,继续整理。把布朗熊茶杯、13届数科晚会的荧光头盔、社团的活动门票等等都装进旅行箱,也把记忆打包并留在这里不打算带走。
10:00 整理得差不多,想起电脑还在小吃街修电脑的地方。于是,戴着耳机,听着歌出门。在学校邮局买了邮票粘在之前写好的明信片上。这封明信片是写给两年前认识的友邻。我在豆瓣上也认识了好多人呢。站在邮局外的邮箱,认真、小心翼翼地将明信片塞进缝里。这是最后一次在学校寄信了。离开。快要到校门口了,我走在行人区,发现熟悉的身影。我小步快走,想要看清楚。真的是叔叔。叔叔和他的家人在拍照留念。就好像我来校时,看见别人在拍照。离校与来校的场景原来这么相似。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想要像轻松自由的女主那样,突然闯进别人的镜头,这样,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实现环游世界。越想越兴奋,我甚至已经在脑海里排练好路线与表情。但我终究没有这么做,没有勇气,甚至是不想打扰别人的美好时光。默默离开。发给叔叔微信“再见啦。我爱你喔。”上半年的练习就是让我能够有勇气表达,同时也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情感与情绪,切莫让自己后悔。走在路上,哽咽郁结在胸口,还是抑制不住,低着头哭了起来。耳机里传来绮贞的那句“轻轻放开你的手,漫漫长路继续走,自己才是自己的家”。我是一个悲观的人,今天的离开意味着我再也见不到叔叔了。空荡感充满于胸。眼泪越流越凶。同时,我也在想,记忆中的那两张照片,他们离开的心情是什么。开心,眷恋,抑或是不舍?我还是摇头无法下结论。修车的爷爷好奇地看着我。我低着头快步离开。到修电脑处的门前,把眼泪擦干,礼貌地问老板,系统有没有装好。他说,已经弄好了。让我看看有没有不好的地方。我的MBP重新装上了苹果系统。熟悉的按键声音与触摸板手势。这次,说什么也不会再换windows系统了。离开去吃中饭。特意选了一家有记忆的店。我要了一份常点的台北肉燥饭,坐在回忆里的地方,幻想主任还坐在我的身旁。说过的话,早已忘记。但她的声音,我依旧记得。最后一次见她,还是两年前的晚上,与小金燕、叔叔、萌萌去吃饭,在校门口看到她与她的室友。于是,开始温习与主任的有关记忆。100路公交车、咖啡厅、建行提款机前、樱花园灯光节、老北京火锅店等等,地点与场景总是容易唤醒记忆。我们说的字句早已飘散在空中;承诺太轻,而我总是看得太重,还学不会怎么幽默。
11: 27 回到宿舍。室友和室友D都已离开,室友C还留在宿舍。他是12点40的汽车,而我是14点54的火车。这意味着我是最后离开的。端午节时,我计算着他离开的时间,拖着时间回到宿舍,不愿告别,与离别的感伤。但这次,终是难免。我打开电脑,2倍速看“我们是真正的朋友”。这档综艺做的越来越没有条理,越来越不想看,而我也只是用来屏蔽思绪。
11: 56 我听到他行李箱滚轮声。他要走了。我看着他走到门口。他向我挥了挥手,说:“我走了,再见。”我呢喃地、重复地说:“再见、再见。”他挥手离开的瞬间,让我想到郭芙蓉离开同福客栈的画面。在那笑容的背后,如今想起来却有着悖论式的感伤。“对于告别,我总是显得粗鲁”。我别过头,继续不动脑地看着综艺。
12: 40 算算时间该走了。我合上旅行箱。四处走走看看有什么遗漏的东西,果然我把耳机遗忘在室友的桌上。我走到阳台,看着对面的驾校。两年前,叔叔就在这儿学车。我好像依旧能看到他。我提着行李,告诉自己头也不回地离开。宿舍大门口,我张望着曾是“主席”与“学长”的宿舍。发了会呆,又强迫自己是时候离开了。把钥匙与押金条都交还给宿管阿姨,把学校的号码注销掉,叫了快车离开。
15: 38 坐在火车上的我,切歌到“关于我爱你”。那最后唱的每一句“我爱你”其实并不是情话,而是感谢。“感谢他们成为我生命经验之一”,是他们让我的人生浑圆饱满,而不是书籍与电影。而我们总是在失去之后,才了解珍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