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没了,心却亮了-读亚妮著《没眼人》有感
从小便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任何的美都通过一双明亮的眼睛来传达。或者说无论美丑善恶,都是通过眼睛传达给心灵去感受的。
在上解剖课程的时候亦听老师说过另外一种说法,身体中任何感官部位在正常的时候是感觉不到的,如果某一天你感觉到了它的存在,就证明它出毛病了。也非常符合那一句‘失去了之后才懂得珍惜’吧。正常人的世界无法体会到24小时处在黑暗中的感受,那盲人们在那无边无际的黑暗世界该怎么活?
《没眼人》通过记录作者在中国西部太行山深处的发现,用10年时间的跟踪纪录拍摄,讲述了发生在一支从抗日战争开始就为八路军谍战服务,被山里人称为“没眼人”的奇特队伍里的故事。这支队伍,由11个盲艺人传承组成,70年来以流浪卖唱为生。没人知道那些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小调,其完整的曲牌曲目和原生的演唱方式就保全在没眼人队伍里;没人知道这个与世隔绝的族群,如何在自己完全封闭的真常应物的行为方式中爱恨;没人知道这些“上天不要的人”,有着怎样极其另类的活着和死去的轮回世界、。读者将穿过一个匪夷所思的没眼人世界,在层层揭秘中,看到一段闻所未闻的战争与和平的传奇。
亚妮的这本《没眼人》便描述了这样一群盲人,十年前她放弃了正当红火的事业,放弃了台上光鲜亮丽的主持人身份,只身跑到一堆没眼男人之间,就为了挖掘他们的故事。然后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把这些故事以纪录片的形式保留下来,而后才有了这本书-文字版的记录片。
她说,他们虽然没了光亮的双眼去洞察世间万物,但是常年游走在山间自食其力的他们,心里却比我们任何人都要亮堂。偶尔独处时,会觉得自己分外地理解那句没眼人亲口说出的话:“眼没了,心却亮了。”
或许是纷繁的世界万物渐入迷人眼,身处在花花世界,看了太多想要的太多,反而被欲望迷失到找不到自我,有的人就这么任由内心发黑腐烂,远远比不上那一群心境透亮的盲人。
他们常年游走在山间,靠卖艺为生。不幸双目失明的他们会以没有一技之长来谋生感到很不齿,加入了没眼人行列,是一定要学一项能表演的特长的。传说他们是当年八路军遗留下来的残军,不再能回到家乡,自此开始在太行山游走卖唱的生涯。行军途中,他们严格遵守着八路军的纪律,自己带被褥脸盆,坚决不白吃乡亲们的食物,按公分制发放每个月的那点零星工资。常年的游走,常年的居无定所,使得他们看起来像凡间漂泊的流浪歌手,但是他们自己觉得,很快活。他们会自编段子来唱,遇上开心事唱出来高歌一曲,遇上不开心地事自己编段子过过嘴瘾也非常不错。他们有热血,乡里乡亲需要帮忙的地方他们一定会尽自己所能;他们有爱,哪一家孩子生下来不幸成了没眼人,他们会分一杯羹给孩子,共同抚养他长大,我将这看成是没眼人群体的延续;他们有感情,会共同操心兄弟们的婚事等等。当看到所有没眼人凑齐身上一角一分的钱就为了成全某一个孩子“远离大山”的梦时,我热泪盈眶。
上帝给他们关了一扇门,但是却没有忘记开一扇窗。这扇窗是他们豁达的心境,洁净的灵魂。在我看来,他们比我们当中大部分迷失自我的人要强得多。
我想到了电影【怦然心动】中,男主角的那个懦弱自私残酷冷漠的爸爸。有一次男主妈妈邀请同为邻居的女主一家共进晚餐,女主有一句内心的独白这样形容男主爸爸:“在我看来,这一桌陌生人的谈话很无趣。Paul(男主爸爸)是一个外表光鲜亮丽但是内心却腐烂的人”。我不敢将没眼人群体与之做一个对比,因为对于一个除了驱壳全都腐烂了的人根本没有与他们比较的必要,比不来也没有可比性。
同时,这本书的作者亦让我折服,“一级导演”“金话筒”等等头衔都没有阻挡她深入“没眼人”群体的梦。一个铁血女子,为了挖掘和传承没眼人之间这种独特的文化,只身生活在这一群五大三粗的男人之中。也会像个男人一样要求自己,该走路时走,该背行李时背。甚至时间久了,她被这一群没眼人和乡亲们视为“什么事都可以解决”的“杭州女人”。她偶尔回家,乡下又一次因为说一门亲事两个村庄开始闹腾,村长正僵持不下时,大家也是急忙通知亚妮过来解决。各种大事小事都能把她叫过来给乡亲们做个主,慢慢地她活成了他们喜爱得不得了的模样。
另外是作者倾家荡产、花费十余年只为了这一部纪录片的精神让我感动。在拍摄期间她遇到了很多次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是她依靠自己能赚钱的能力,去做主持、去接电影导,很多次都是靠给别的电影做导演挣来的钱来支持自己拍的这部纪录片。很难想象她这十余年是怎么过来的,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一定不容易。并且在挖掘他们的故事时,没眼人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心愿,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她都在这期间尽力地帮他们实现了。带他们走出了太行山,去到了北京,参与了天安门前国旗升起那神圣的时刻。
有幸能通过书籍见识到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我想,亲眼见到他们时,一定会被他们清澈无比的眼眸所震撼吧。
-
景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0 13:23:39
-
Daisy_fly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22:28:37
-
yuer小玉儿呀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4 21: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