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女人》不成熟的影评一
很久之前我就知道《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当时看了一点,可惜没看下去。几年后静下心来再看,不由得捶胸顿足,感慨当年太瞎。
这篇称不上影评的影评,酝酿了很久,再不写可能就要被搁置了。
《闻香识女人》可写的角度太多,但是我不管,先吹一波阿尔·帕西诺的彩虹屁。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会让你佩服得想跪下来叫爸爸,阿尔·帕西诺就是其中一个。
帕西诺在这部电影中塑造的眼盲退休军官(中校)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人物。
中校毒舌,暴躁,自负,一言不合就开车。
他通过闻女人气味来识别女人,每时每刻想的都是不过审的内容。
但是中校身上有种叙事感,让你情不自禁地想探究他经历了什么,好奇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随着影片深入,你一定会爱上这个男人。
我觉得衡量一个角色是否塑造成功的标准是,影片结束后观众回到现实生活,偶尔会想起这个角色,会认真地脑补角色以后的人生。一句话,观众当真了,觉得这个角色真实存在。这就是演员把角色立在了观众心里。
而中校这个角色不仅仅是立在了我心里,而是我想魂穿影片最后那个政治老师,跟中校谈恋爱!
语言无法描述出帕西诺给我带来的震撼,总之,我先跪为敬。
说点正经的。
中校为什么要自杀?
先来看看中校自杀的这段戏。
中校吃完了美味的晚餐,跟哥哥一家道了别(虽然碰了一鼻子灰),跟纽约最贵的妓女打完炮,在他那无与伦比的豪华套房里,他穿好军装,戴好勋功章,准备一枪结果自己。
(插图)
幸好查理察觉到不妙,中途返回房间。面对查理的阻拦,中校说:
I’m bad.No,I’m not bad.I’m rotten.
我很坏,不,不是坏,是腐烂了。
电影可知,中校过了一段堕落的日子,酗酒,淫乱,刻薄家人,游戏人间,是个十足的混蛋。眼睛也是因醉酒出事故而瞎。
接着他说,
I’m in the dark here.
我活在黑暗里。
“活在黑暗里”,第一层意思就是表面意思,失明了,眼前一片黑暗。失明真是够操蛋的,不但行动受限,而且再也见不到花花世界,尤其是女人。
第二层意思说的是内心深处的黑暗。
配图A爆了
电影没有直接写中校年轻时的事,但是从中校一把提溜起年轻力壮的侄子(纵然瞎了,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宝刀未老)再从那么多军功章可以看出,中校年轻时是一个英勇无敌、战功赫赫的出色军官。
他趟过枪林弹雨,踏遍残肢断腿,未曾觉得黑暗。
但是在他褪下军装,告别军旅生涯,才发现他和战友曾经誓死保卫的人民,尽是苟且人生,见利忘义,出卖原则,毫无底线。
中校是失望的,这是一种信仰的崩塌。
把这种感觉弱化再弱化,就像是我们小时候一直被教育,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但是当我们长大后发现,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你,就算拼尽全力,成功也与你没有半毛钱关系。发现这个事实后,你的信仰也崩塌了。
但是中校这种崩塌跟我们不同的地方在于,中校是一个精神高度崇高的人,他崇尚正直,是这种精神支撑他度过那些枪林弹雨的日子,度过那些踏过战友尸体仍然负隅顽抗的时刻。所以他信仰崩塌起来,威力比我们大得多得多。
信仰崩塌是源于对人性的失望,这之后中校尚未完全陷入黑暗,因为他还可以寻找爱情来慰藉心灵。
他阅女无数,却始终没有求得真爱——那个在他睡醒后,还躺着他身边的女人。
如今他瞎了,被困在小屋子里,再也不能撩妹(只能通过打色情电话空撩),不能撩妹这件事,简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消灭了他找到爱情的可能,让中校生不如死。
至此,中校陷入完全的黑暗。
既然生不如死,那就有尊严地死去。
每次看中校自杀那段,看到中校眼里流露的无望,我几乎要痛哭。人生何其苦啊。
我想中校这个人物之所以这么深入人心,是因为他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男人,睿智,洞悉人性;恋女色,却并不猥琐;毒舌但内心柔软细腻;狂放不羁却也善良可爱。最重要的是,长得真帅(捂脸)。
《闻香识女人》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乱七八糟写了这么多,却连它主题的半个字也未涉及到,还有那段经典的探戈。笔力有限,先到这里,以后再慢慢品吧。
最后,致敬阿尔·帕西诺和导演马丁·布莱斯特。我永远感谢这些创造美好的人,他们让人觉得此生无憾。所谓三生有幸,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