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香蕉
人到不惑,已经不知道吃过多少根香蕉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五岁的时候吃过的一根香蕉。
那时候吃水果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在东北,夏天吃的最多的是洋姑娘,地天天,这些都是河边,林子里长的,甜得很,随手捡来吃不花钱。冬天吃冻梨,条件好的时候吃苹果,其他时候就吃大白萝卜,除了辣些,一家人都认为比苹果好吃。
香蕉因为是南方才有的,八十年代交通也没那么方便,到了东北就很贵了。一个夏日的星期天母亲带着我哥和我出去玩,路过水果摊买了一只香蕉。哥比我大五岁,已经失去了分享资格,何况还要给我做榜样。母亲则是一贯的“我不爱吃”,香蕉自然就到了我手里。
我立事很早,虽然都不说破,也知道买一根是因为贵;只给我买因为我小;何况我也很少有机会吃,香蕉又是那么的好吃,就含在嘴里抿,不肯大口吃掉,想留一些回家再吃。谁料得意忘形加上蹦蹦跳跳的,没走多远便把香蕉掉在地上,头部摔扁掉。
母亲眉头一皱,我明白是心疼的意思。她用手绢垫着小心翼翼拾起来,说了我几句,便扯着我俩找水龙头。
那个年代公厕都很少,更不要说洗手池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店铺肯借水龙头的,母亲讲明来意,老板倒很好说话。小心翼翼地把粘在上面的泥土冲掉,用手指把大粒的沙子剥掉,好少损失些香蕉肉。转一圈再次送回到我手中,叮咛我快吃下去。
经历这么一番失而复得,我倒愈发觉得这根香蕉的来之不易,愈发不肯快吃下去,心想只要更加小心看路就是了。
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水冲过的香蕉发滑,没走多远,香蕉再次脱手。因为冲过水,沾到的泥土比前次还要多些(那个年代街道卫生还不好,柏油路上尘土很多)。母亲压不住火了,大声训斥我为什么不早点吃掉;连大哥也看不下去,加入战线,直骂我手笨,话语里还有些不甘。我虽然委屈落泪,自知理亏,默不作声。
母亲再次用手帕包了,到处问水龙头。好不容易找到,母亲把实在无法下咽的扔掉,洗不太干净的自己吃掉,剩下小半截干干净净的直接塞到我嘴里。我不敢再造次了,和着眼泪,边听着母亲和大哥的唠叨,囫囵地吞了下去。
隔了一年,不知道是家里条件好转,还是别人送的,书柜里忽然多了一串香蕉。一家人早有默契,都不肯吃(即使要吃,也要先问过父母的)。哥和我馋是馋的,都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心里暗暗盘算着家里来客人或者谁过生日的机会。放了一段时间,一串香蕉还是一串香蕉。
有一天,记不得什么事情,我被父母惹到伤心了。盛怒之下无处发泄,想起书柜里的香蕉,一口气吃下三根。肚子已经撑饱,气却没有出尽,努力又吃了两根。前面来不及咂什么滋味,后面更吃到有些发呕。但长这么大没如此过瘾过,生气之余又有窃喜,大剌剌民族英雄似的往炕上一躺。
父母亲回来发现,便来询问。我转头向里不做声。母亲立刻猜到是我,虽不知道原因,寻思着以我的懂事,不该做出这样反常举动。问我为什么都吃掉。我心有余怨,更恨别人不懂,嘟着嘴不肯说。我做好准备要挨一顿骂,甚至是打。谁知他俩犹豫了一下,只说了句:“不管怎样,还是要给你哥留点。”这事就过去了,倒让我有些失望。
谁知事情并没有完,此后一段时间每逢亲戚朋友来家,父母亲都会把这事当个笑话说给别人听,“谁知道这么懂事个孩子忽然就嘴馋,把一整串都吃掉了。”亲戚就来逗我,“怎么这样自私啊”,“馋猫啊”,“吃得下嘛”之类的。懊恼得我抵赖又不能,又不好意思说出背后原因。
后来生活慢慢变好了,交通也发达起来,不要说南方的,冬天里过季的水果都是买得到、买得起的。我才发现,自己并不是很喜欢吃香蕉。只是过了几十年,每每想起那年夏天细细抿在口中的香蕉的甜,一种温暖的幸福感还是会油然而生,盘桓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