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医生杜明

上周去了广州图书馆,为了借一本英语原版书,用来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
其实每次去借英语书,我都可以快速决策,借回来的书合适就读,不合适,或者好枯燥,我就放弃。其实对于英语学习,还是一直都在走走停停的阶段。
每次在广图八楼挑好英语书籍之后,我就下楼到四楼或者三楼去挑几本小说来抚慰自己!好像读英语是我脑海里的正经事情,而看小说,总归是闲事。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对于学习这样的需要动脑筋的事情,总是会畏难,而看小说就是愉悦自己,容易有幸福感。
这次在三楼,国产小说区,随手选了一本。
只因为它的封面有医生的字样,而且,还有一句“没有人是干净的”。说的好深刻的样子,一看就是杀人的故事呀。
医生杀人和普通人杀人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专业的杀戮和业余的乱砍之间的差距吧。
我看过美国的小说“双面法医”,把杀人是个技术活推到了一个顶端。而且强调这位法医杀人,只对自己的价值观负责。社会道德,国家法律似乎都没有约束性。
回家第一时间,还是自然的选择了先看“医生杜明”。
值得回味的一本小说。
医生杜明的作者叫小汗,他本身有医学背景。
书由几个故事组成,书的最后部分是一个记者对作者小汗的采访。
小汗是一个安静的人,几乎安静到无语。他从小就不爱说话,极端是孤独、极端的被动,极端的单纯,也就具有了单纯守信和强大的内心活动能力,具有了叙述的才华。
小汗说:“抛开真实性或者其他不说,古龙小说里的死亡让人觉得干净,即使一片血光。而日本小说里的死亡仅仅用干净来形容已经不够了,甚至可以称得上唯美。小说里总会出现诸如“兰花树下敞开胸膛的少年尸体”一样的描写,多少都有些“恋死”情结。而且比起推动小说高潮的死亡来说,我更喜欢那些似乎与情节无关紧要的死亡。若有若无,却将整个小说渲染无比忧伤。我的小说可以说受到日本小说的影响很深。”
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死亡的态度是极其冷静的,在死亡面前可以讨论的事情很多,而死亡画面的美观也进入讨论,必须要有强大的神经系统。
我看了这本小说后,自然有我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作者也在希望借助故事突破一些道德的约束,讲述人性黑暗的一面。
其实每个作品如果希望对人类底线、民族文化底线进行探索,都可能是一次危险的旅程。
就好像行走在生与死的边缘之上,而且对于死亡又有着一种着迷的喜爱,总有滑向死亡的欲望一样。
我看过很多美国讲杀人和死亡的小说,比如劳伦斯布洛克系列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八百万种死法”等,还有“双面法医”,当然最著名要数“沉默的羔羊”,因为国情不同,社会价值观不同,我看这类的小说的时候可以很好的隔绝现实与小说之间的关系,抽离为单纯的故事。
医生杜明的故事背景是我们身处的社会,故事主角更像是我们身边的人,看起来可能内向,生活认真,不善交际。但是个正常的人。
在“没有人是干净的”故事里,医生杜明为了心爱的女人(师姐),杀人。非常冷酷,毫无怜悯之心。好像自己就如上帝一般可以宣布“坏人”的死刑。
在“哥哥”的故事里,讲述了一对双胞胎的,原罪的表述,一个是天生邪恶,看起来善良的哥哥,一个天生善良,表现出邪恶弟弟。从7岁那年邪恶哥哥杀害善良弟弟开始,一场高烧,让哥哥不记得了真是的自己。而妈妈让邪恶哥哥顶替善良弟弟的名字生活下来。
多年后,邪恶可能变成善良吗?
作者有多少智慧,都可以纠结到这个故事里面去呀!
其实对于各种死亡的方式,残酷、血腥、暴力,还是温柔、干净,我没有所谓的喜好。我觉得死亡就是一种离开,离开的时候,速度最重要。
比如跳楼,我觉得勇气足够的情况下,可能结果是血腥的,但是过程是迅速的,受到的伤害反而小。
我更关注的是为什么而死?
生命是如此神圣,能够来这个世界走一次,都是一种福分。而且通过血缘的连接,来到这个世界就有了亲人,有了家族,有了安身立命的环境。
应该万分珍惜!
对于死亡,人类走到今天,其实在这个问题是已经有了很多的共识。
放任心中的黑暗,对一切规则都无视,那么,人就是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