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君子定终身——黄药师
药师,这个我少年时就喜爱至极的男人。
好似一个理想的梦走在了行动的前头,虽然空洞,好在诱惑无边,美不胜收。如今迎风微笑,看到的也是一种美妙空前的中年的情怀。唯有胡言乱语如此抒发才可。然,自恐才疏学浅,且越是深,越不容易浮上来,遂决定整理下各路点评。如下纪录:
最经典的几个场景
景一:漫天飞雪,茫茫大地。
他一人,脸色凝重,神情苍茫。一手持剑,一手倒酒。以酒洗剑,酒水沿着剑身滴滴淌淌,融在雪里。剑泛着寒光,印着他的眼神,深邃而缈茫。思绪飘飘然到了许多年前,心情直直跌落到了谷底。青海派的门碑厚重依旧,见证了当年他从这里离开时的咬牙切齿,又见到了今日他从这里离开时的绝然深深。他说:“从此江湖上再没有青海派,谁用青海派的武功,我就杀谁。”
之一闲话:书中描绘黄药师“形相清癯,丰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这份孤高、冷傲,记忆中,一直被曾江完美地演绎,风雅清寂,长身独立,桃花林里,一支青玉长笛,那般风采,以为也只有曾版药师方能如此。可是,这些天,满眼满心都是姜大卫的黄药师,他没有英挺的身材,清俊的五官,但有着让我心动的沉默气质,和干净温暖的笑容。看他雪中饮酒,以酒拭剑,一片肃杀,黑白画面,杜可风式的拍摄手法,让我身在金庸世界,却感受到古龙式的杀气,姜版药师,就这样横剑踏雪而来。
景二:夜凉似水,笛声轻吟。
诺大的房间里,不过一张小桌,一栏屏风,一席被褥。
两人隔着屏风,静静地坐着。他背着她坐在桌边,吹着笛子,对着窗外的夜色,神情迷离。她坐在屏风边,透着些许缝隙偷偷得看着他的背影,眉头微蹙。
空气里也许还留有空山新雨后的残清,他的笛声就这样幽幽地漫开,清亮而纯粹,却又无比地寂寥与冷清。她的目光悄悄地弱弱地定在了他的身上,在那荒漠而寒冷的地方却让人隐隐觉到了一丝暖意。
之一闲话:典型的日式。听雨楼的这间屋子是我最见过的最简单的客房,那一幕戏也实在是我见过的最冷清的情节,但后来无论再怎样的房间里上演多煽情的对白戏,却再也没有一出能像这一刻让我觉得此情无限。
现在,演绎药师的深情,我想,还是姜版更胜一筹,那样抿着的嘴角,微露的笑意,正是看到阿衡时的柔情;刚见时,本来是要点哑穴的,一眼后,没有下手。抓了阿蘅回来,阿蘅要逃回金国,自顾自向门口走去。结果门还没碰到,药师就过去三下五除二把阿蘅的外衣剥去,阿蘅惊叫一声躲进屏风后面,药师却在外面气定神闲的倒了杯酒,然后说:“你老实呆在这,不然把你那件也脱掉。”这就是东邪:邪门的思维,正气的为人。简单的青衫布衣,一支长笛,一段悠扬的旋律,这样的药师,让我们开始多了一丝温暖,他拥有的,不是孤高的肩膀,而是一份让人渴望的依靠。至情至性,出世又入世,他希求的,不是听雨楼的香衾暖酒,不是江湖中的一代盛名,只是,和红颜知己把酒言欢,性之所起,便心之所在。
上天还是眷顾他,终于,独自舐血十载后,阿衡出现了。
景三:刀林剑雨,手起头落。
言语的尽头,他从地上站起,就这样直直地冲进了刀剑之中。他们叫嚣着朝他的身上狠狠地砍上去,然而他的表情却没有丝毫的变化。他的眼睛从到来的那一刻就直直地盯着站在最里面的那个人——他的师傅,他的仇人,赵不凡。
裘千仞的那一掌将他送到了赵不凡的面前,他一口鲜血喷在赵不凡的脸上的时候,他的剑已拔出。如此快,如此狠,那个人连表情都来不及变化,便已身首异处,洒得他仰起的面孔满脸的血。而他的眼神,飘过一丝惘然,却没有任何的快意。
之一闲话:黄和他师傅的这场了断,很man。他受了数刀,还下了跪,是为了还师徒之情。随即,那个禽兽叔父的头颅被他一刀斩下,奠奉在了被逼而死的师妹坟前。黄药师对师妹说,以后不会再来看她,然后晕倒在阿蘅的怀里。就此挥别旧事,干净利落。快意恩仇,血花四溅,支离破碎的场面在武侠电影电视里早已看得见怪不怪,唯有那时那人眼里的深沉落寞让人觉得最是苍茫。而他一言不发带着她从容离去的场景也在心底留下一道难以抹去的痕迹。这般的震慑人心。还好,我至今都没有和谁结过很大的梁子,最多不喜欢某人,合不来,直接说出来,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敷衍。不过这样的性格也的确让我结识了很多性情中人。不问出身,不问地位,不问贵贱,能分享,有担当,足矣。
景四:重逢一瞬,承诺一生。
她走的时候,留下寥寥数言却已深深烫进了他的心。这世上,终究还是有一人知他懂他,然而却不在身边,又是别离,其心戚戚。看着他们擦肩而过,又或者咫尺天涯,心中真是着急,恨不能进入银幕里将她从树后拉出,又或者将他的窗户打开。他的寂寥与她的企盼,揪着人心。
当他停下整理包袱的手,回首刹那,他惊讶的眼神尽入心底。而后他轻轻拥着她的时候,先是良久沉默,却最后终于笑了。那个懂他知他的人,终于可以这样相拥,终于还是让他又遇见了。那一刻,他的笑容里不再是讥诮,不再是苍凉。而他的笛声里,也终于可以不再只有寂寞。“他们来抓我了,你快带我走吧!”——当萨满教的兵士追进房中,她请他救她时,黄药师对她说“我不轻易为女人出手,你要我出手,就要跟我一生一世”,随即挥剑而起,剑出封喉。
血光四溅的杀戮声中,黄药师一手保护阿蘅,一手对付敌人,冯蘅却紧偎他衣袖,随着他的步履前倾后转,眼睛闭着,脸上笑着,完全是小女人听到情人告白后陶醉的幸福,更重要的是在这刀光剑影的厮杀中,那种丝毫不惧怕的信任,这一笑,冯蘅的美呼之欲出……周围的一切已经不再重要。(配乐好听,镜头处理巧妙)
之一闲话:那样的果断与笃定。再次相遇,一个已经是天涯漂泊的侠客,一个却是亡命江湖的孤女。那时他的身材依旧挺拔,至少长袍之中还看不到臃肿的曲线。脸上有沧桑,怒目时有威严,注视冯蘅时爱意盈盈却不露声色,以一敌十时气定神闲,拉着爱人从刀光剑影中一路前行,目光坚定,旁若无人。“我从不轻易为女人出手,如果你真要我出手的话,就要跟我一生一世。” 这一幕这一句被很多人传颂着,承诺这玩意在电影电视小说里屡见不鲜,然而那个人眼瞅着追兵就要到了的时候却那样淡淡笑着缓缓说出来,好似很轻易地说出了口,但又让人由心踏实起来。超喜欢。黄药师就是这么说了,我只救我的女人。多完美的老男人腔调!这简直就是我这个单眼皮长脸大叔控的启蒙形象。在我心里,黄药师简直应该像神一样,不会老,不会死,受伤了偶尔吐下血,也是为了让女士们有个登场的机会。看,阿蘅含羞带怯。两人破窗而出,跃身马背,马蹄达达,一路月光。流沙饮马,从此天涯。爱死这场景了。
景五:浪迹途中 知己默契
店小二问“你们不是本地人?”
冯蘅答“我们夫妻二人路经此地……”
东邪笑了下“你似乎对我太有信心了,你别忘了,我的外号是东邪。”
蘅也笑之“正邪只在一线之间,而我的看法往往和别人不同。”
第一次,看到黄药师那么腼腆地笑出来。是欣赏,也是默契。
之一闲话:还有一个镜头:曲灵风偷画被追杀,画掉出来,阿蘅蹲下身去看,这时候敌人的剑刺过来,她肯定感受的到,刀光剑影中,她头都不抬一下,仍是专注看画。这种胆识和魄力,真是因为有黄药师在身边,果然,黄药师帮她挡了下来,她继续赏画。这种绝对的放心和镇定自若,令人佩服和感动。从不知道,梁佩玲原来这么美,而且美的如此大气,看过她许多古装剧,唯有阿衡,一件似于汉装的纯色布衣,一支再简单不过的发钗,却装扮出脱俗的容颜,喜欢她美目生姿,笑容婉转,聪慧而执着的心,也只有她,才配得上药师。一个刚,一个柔,一个默,一个懂,她是他的如花美眷,他是她的今世良人,真希望,芙蓉宝剑,青玉长笛,伴他们听碧海潮生,赏春花秋月,不问世事,归隐在醉人的桃花岛。
景六:执子执手,与子天涯
冯衡与黄药师失散了,遇上了洪七公,洪七公为帮阿衡亲自引黄药师前来,那一幕:洪七公用轻功走到冯蘅面前,“喂,你看谁来了!”和洪七公一路打斗比试的黄药师正拿着剑冲向这里。冯衡回头的一霎那,黄药师立刻收起了剑。他收回剑,就这样定定地落在她的面前,看着她,几多刻骨相思。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他再不顾其他,握着她的手一路狂奔。忘记了有人抢了他的包袱,听不到紫烟的叫唤,更看不见旁人的异色。他满心里只有她。分离的时时刻刻,想念着牵挂着,她不在他身边的时候,他几乎没有笑过。
闹市,小巷,山路,他就这样握着她的手跑着。越是面无表情,越是感觉得到他心底的狂喜。而在这长长的奔跑中,冯蘅的眼光,没有一刻从黄药师脸上移开过,惊,喜,爱,恋,全部写出。在拍着浪的海边硬生生停住脚步,她扑入他的怀中,他抱得那样紧,他的神色头一次藏不住他的动容。“想不到你这么坚强,我以后用不着为你操心了。”“不是,我的坚强,只是为了让你在为我操心。答应我,以后我们再也不要分开。”
之一闲话:那样的欣喜与安定。黄药师拉着阿衡,一路上不管不顾的,然后阿衡就这样看着他,任由他拉着走——至于去哪里,阿衡大概也是不管不顾的吧。我开始不明白为什么梁艺龄能以不美的五官,演出一个这样美的冯蘅。原来,冯蘅之所以美,只因黄药师爱她。
九阴真经里最爱三首配乐:《岛歌幻想曲》,《Lyrical Short Piece》和《The Old Road》。每次听《The Old Road》,都会想起这一幕。海边她顺势被他拥住,是那样自然而然,思及此刻,除了为他们的重逢而万分激动之余,平添一丝甜蜜与欢喜。
景七:不辞而别,眼见分离
阿衡决定要回金国自己不告而别后却被鉄掌帮抓到时,药师一直在找她,起先大家是听到药师在很远的地方叫她,结果,下个镜头,药师已经和紫烟站在石头上等著鉄掌帮他们,一看到裘千任抓著阿衡,他说,“放开她”,裘千任没放,他又再一次说,“放开她”,之后,裘千任说要药师让路,不然就要杀了阿衡,药师就说,“你敢”。随即一颗小钢珠救下了爱人。但最终阿蘅还是执意要回国。
之一闲话:这一整段戏,觉得药师的气势真是帅啊!!!
景八:刺匕焚帕,从此一方
“我来带你走。”
“不行,我不能跟你走。”
“为了你父王?我也带他走。”
“他是一国之君,不会跟你走的。”
“你可以为他冒险回来,难道他不可以为你放弃王位?”
“我不会让他这么做。”……
“我也不会让你留在这儿。”
“我要跟完颜熙成亲了!”
“他逼你?要是你愿意,上次就应该和他成亲。”
“他现在对我很好。”……
“这个世上除了我,没有人对你更好。”
“我不想再跟你到处漂泊,我要过荣华富贵的日子。”
“这不是你。”
“人会变的。”
“心不会变。”
“我已经不再爱你了”
“别在骗自己”
她把匕首刺入他胸膛的时候,一脸惊讶和说不出口的伤心,他自信地说“这个世上除了我,没有人对你更好”的时候天真如少年。然而那一刀却将他的笑连同他的心一起凝结成冰。他其实是知道她有苦衷的,却不愿面对她的绝决。那时的挽留与此时的相见,也许都不曾想过会是这样的结局。他自信有能力保她与她父亲的周全,却对她的决定无可奈何。到底还是疼惜她,不愿勉强。纵然相信她的心不曾有变,可是她的人却不肯和他走啊。
她洒泪将血帕抛入火炉里,神色惨淡悲哀。他慢慢走在雪里,却没有任何悲伤心痛的表情,只是当匕首从指间轻轻滑落,掉在雪里的时候,却能分明感受到他的心如死灰。心死了,怎会有悲有痛。看着他无悲无痛,我却心悲心痛起来。
之一闲话:见惯了那些生离死别撕心裂肺时或悲泣或凄嚎的种种激动,却再不及这一刻天地的沉默,空气的寂静。纷飞的大雪就这样让悲伤无声无息弥漫扩散。紫烟撑来的伞可以挡住天地的风雪,却挡不住他的心灰意冷。
景七:白发暮颜,怜卿如故
宫闱大变,美人白头,流落民间,生不如死。终有一日,在小集市,早已苍老的落魄阿衡撞见药师,黄药师对他说了声“对不起”,她却鬼使神差地说了声“你认错人了。”她回到了所居住的空地,望着水中的自己。肝肠寸断。不远处响起了他的笛声,她赶忙躲起来,怕他发现自己。可是,她又是多么的希望,他能那样……因为身为一个女孩子,最能体会她的感受——不希望所爱之人看到自己的那一面。笛声断了,她到外面看了看,没有人,是失落,还是庆幸?她放弃了,回头走了。
“阿蘅。”
“你认错人了。”
“你既然不是阿蘅,为什么听见我的笛声就躲起来,躲起来哭。”
“你吹的曲子那么哀怨,所有的人听见了都会哭。”
“你真的不是阿蘅?”
“也许你要找的人已经死了。”
“既然知音已经死了,那我这支笛子,留在身边也没用。”
黄药师把笛子扔进了火里。
冯蘅急忙把笛子拾了起来。
黄药师握紧了她的手。
她想逃开,不想让他看见她,可是她被他紧紧的拉住。
他就那样握着她的手,轻轻唤:“阿蘅”。她到底忍不住,靠入他的怀里。他抚着她的苍苍白发,心痛心怜,也许还有一丝心喜。看着她苍老的容面时,他的眼神中有惊讶,但也许更多的是不相信此刻他还可以再见到她。他看她的时候,深情如初,他唤她阿蘅的时候,那样轻柔。
“药师……我还以为这辈子也见不到你了”
“不会的,就算找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你。”
“可是我现在变成这个样子……”
“你无论变成什么样,也要跟我一生一世你答应过我的。”
他说的时候,语气里竟听出一丝恳求。他是那样一个自信自负骄傲张扬的人,刀山火海前也不会变色的叱咤人物,这一刻却如同深怕要被人舍弃的孩子一般讨求着。她嚼泪点头的时候,他竟比她更开心地笑着。面对这样的他,她怎能又怎舍得再推开。
之一闲话:记得看过一个对这一幕的评价,银幕里爱人毁颜而不弃者并不新鲜,但或多或少都有些施予之态,惟有这一出是例外。不弃,不是“我不会因此而弃你”,而是“求你不要因此而弃我”,较之前者,更是深为折服与感动,况又是那样一般的人。亦同感。
景八:受掌磕头,但不负人
阿蘅中毒,只有欧阳锋可以救她。欧阳锋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件,受其三掌。用尽全力的三掌打得他也不禁吐血一地,料到他定是面不改色,傲气依旧。第二件,磕头认错。他是如此骄傲的人,不曾被任何人侮辱过,如何能接受。然而他离去,却又折回。在对方不相信的目光里就这样跪下来,着着实实磕了三个头。第三件,带回他救走的人。他只是深深看了西毒一眼,一言不发,掉头救走。身后是西毒不甘挫败的气喝:“我就不信你可以眼睁睁地看着你心爱的女子死去。”
之一闲话:东邪,一生孤傲,何时求过人,更何况是下跪,在他去而复返叩头时,我们感动了,他的样子虽卑微,但一点都不损他的英雄气概。前两个要求黄药师都做到了,当他听到第三个要求时,没有说一句话就转身离去,没有丝毫考虑。为了阿蘅,他可以委屈自己,但他不可能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去损害别人的幸福。(这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这一段编排虽然狗血,可是黄药师傲气盈身,英姿不可逼视。欧阳锋不是他这样的人,所以他不信,梅若华同样如此。然而倘若他也如此,他就不是那样一个绝妙的黄药师了。我行我素,却又有仁有义,方算得上真正的亦正亦邪。
景九:夫妻结发 短暂甜蜜
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澄红如练;笛声悠悠吹绉水,乍翻起心潮片片。千红万紫百花竞艳,昙花何独命短?庭前桃花正成盛开,但怕明年惜花人不见。——冯蘅
“黄昏总是是诗人多愁善感,可是换个角度来看,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沅水吞碧落,斜月吐黄昏,何尝不是一番美景。”
“景色虽美,只可惜已近尾声。”
“药师……”
“我身边有桃花美酒,芙蓉宝剑,青玉长笛还有红颜知己,我已经比很多人都幸福了。生命是不应该计较长短的。只要过的灿烂,就已经不枉此生了。”……
“我们成亲吧。”
“我就快不久于人世了,你不介意?”
“就算做一日夫妻,我也愿意。”
之一闲话:黄药师为了给阿蘅逼毒,不惜将毒转移到自己体内。后来中被细心的阿蘅发现。就算一日夫妻,也愿意。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的两个人。
成亲后,总算美满过一段时间,就像黄药师说的,宝剑,玉笛,美酒,月色,红颜知己,他都有了。特别是当他给阿衡诊脉后,那隐藏在脸上的淡淡笑意,将得知阿衡怀孕后的喜悦表现的恰到好处,阿衡问他什么病,他侧身附耳告诉她后,让她好好休息,而自己则急于起身离开。我觉得编剧和导演安排的非常聪明,非常精彩,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和表现,就将黄药师得知妻子怀孕的表现发挥的淋漓尽致,加上姜先生的纯熟自然的演技,简直配合的天衣无缝。这一切通过聪明可人,善解人意的阿衡给一语道破:让他安静安静,他现在比我还高兴呢。
景十:曲断肠断,情何以堪
夕阳的余晖照在她的脸上,显得无比安谧。他看着她好似熟睡的面庞,神情憔悴。他轻轻叫了她几声,好似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他的眼眶里瞬时间便盛满了泪水,他忙抬起头不让泪落下。他看着屋顶,又看看她,而后四下张望,如同神游了一般,仿佛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这一刻,他不知所措起来。
待到夜深,他将孩儿的襁褓放在桌上,看着熟睡的婴孩露出了笑容,而后独自坐在窗前,静静地吹起了碧海潮声。他的笛声一如往常那样清泠,却嘎然而止。他低下头,捂着脸,肩膀轻轻地颤抖。他,还是哭了。
之一闲话:流水花香,薄霭淡雾,这一刻,桃花岛幽静得不似人间。然而伤情暗涌,温柔的微笑转眼即逝,悲伤却源源不断袭来。承诺要照顾他一辈子的人不在了,往后的漫漫长夜,还有谁的耳语低吟。看着他无言垂面而泣,不禁悲从中来,再也没有人可以懂他的碧海潮声了。看他在那桃花掩映下吹起《碧海潮生曲》,抽搐的背影伴桃花而落,已够痛彻心扉。
景十一:漫天飞雪,茫茫大地。
他从林中走来,一手持剑,一手抱女。三岁还是懵懂未知的年纪,眼里是一片好奇。那个人离开他,已然三年。身旁的桃林早已在寒冬里萧萧瑟瑟,等着来年的春天。他舞剑,快速移动的身影在纷纷大雪里,让人心里生起些许惨淡,斯人已逝,寂寥如初。待身形停住时,一瓣桃花平平稳稳地落在剑尖,再看向他,他的脸上霜露依稀,神情又苍凉了起来。
好似一个理想的梦走在了行动的前头,虽然空洞,好在诱惑无边,美不胜收。如今迎风微笑,看到的也是一种美妙空前的中年的情怀。唯有胡言乱语如此抒发才可。然,自恐才疏学浅,且越是深,越不容易浮上来,遂决定整理下各路点评。如下纪录:
最经典的几个场景
景一:漫天飞雪,茫茫大地。
他一人,脸色凝重,神情苍茫。一手持剑,一手倒酒。以酒洗剑,酒水沿着剑身滴滴淌淌,融在雪里。剑泛着寒光,印着他的眼神,深邃而缈茫。思绪飘飘然到了许多年前,心情直直跌落到了谷底。青海派的门碑厚重依旧,见证了当年他从这里离开时的咬牙切齿,又见到了今日他从这里离开时的绝然深深。他说:“从此江湖上再没有青海派,谁用青海派的武功,我就杀谁。”
之一闲话:书中描绘黄药师“形相清癯,丰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这份孤高、冷傲,记忆中,一直被曾江完美地演绎,风雅清寂,长身独立,桃花林里,一支青玉长笛,那般风采,以为也只有曾版药师方能如此。可是,这些天,满眼满心都是姜大卫的黄药师,他没有英挺的身材,清俊的五官,但有着让我心动的沉默气质,和干净温暖的笑容。看他雪中饮酒,以酒拭剑,一片肃杀,黑白画面,杜可风式的拍摄手法,让我身在金庸世界,却感受到古龙式的杀气,姜版药师,就这样横剑踏雪而来。
景二:夜凉似水,笛声轻吟。
诺大的房间里,不过一张小桌,一栏屏风,一席被褥。
两人隔着屏风,静静地坐着。他背着她坐在桌边,吹着笛子,对着窗外的夜色,神情迷离。她坐在屏风边,透着些许缝隙偷偷得看着他的背影,眉头微蹙。
空气里也许还留有空山新雨后的残清,他的笛声就这样幽幽地漫开,清亮而纯粹,却又无比地寂寥与冷清。她的目光悄悄地弱弱地定在了他的身上,在那荒漠而寒冷的地方却让人隐隐觉到了一丝暖意。
之一闲话:典型的日式。听雨楼的这间屋子是我最见过的最简单的客房,那一幕戏也实在是我见过的最冷清的情节,但后来无论再怎样的房间里上演多煽情的对白戏,却再也没有一出能像这一刻让我觉得此情无限。
现在,演绎药师的深情,我想,还是姜版更胜一筹,那样抿着的嘴角,微露的笑意,正是看到阿衡时的柔情;刚见时,本来是要点哑穴的,一眼后,没有下手。抓了阿蘅回来,阿蘅要逃回金国,自顾自向门口走去。结果门还没碰到,药师就过去三下五除二把阿蘅的外衣剥去,阿蘅惊叫一声躲进屏风后面,药师却在外面气定神闲的倒了杯酒,然后说:“你老实呆在这,不然把你那件也脱掉。”这就是东邪:邪门的思维,正气的为人。简单的青衫布衣,一支长笛,一段悠扬的旋律,这样的药师,让我们开始多了一丝温暖,他拥有的,不是孤高的肩膀,而是一份让人渴望的依靠。至情至性,出世又入世,他希求的,不是听雨楼的香衾暖酒,不是江湖中的一代盛名,只是,和红颜知己把酒言欢,性之所起,便心之所在。
上天还是眷顾他,终于,独自舐血十载后,阿衡出现了。
景三:刀林剑雨,手起头落。
言语的尽头,他从地上站起,就这样直直地冲进了刀剑之中。他们叫嚣着朝他的身上狠狠地砍上去,然而他的表情却没有丝毫的变化。他的眼睛从到来的那一刻就直直地盯着站在最里面的那个人——他的师傅,他的仇人,赵不凡。
裘千仞的那一掌将他送到了赵不凡的面前,他一口鲜血喷在赵不凡的脸上的时候,他的剑已拔出。如此快,如此狠,那个人连表情都来不及变化,便已身首异处,洒得他仰起的面孔满脸的血。而他的眼神,飘过一丝惘然,却没有任何的快意。
之一闲话:黄和他师傅的这场了断,很man。他受了数刀,还下了跪,是为了还师徒之情。随即,那个禽兽叔父的头颅被他一刀斩下,奠奉在了被逼而死的师妹坟前。黄药师对师妹说,以后不会再来看她,然后晕倒在阿蘅的怀里。就此挥别旧事,干净利落。快意恩仇,血花四溅,支离破碎的场面在武侠电影电视里早已看得见怪不怪,唯有那时那人眼里的深沉落寞让人觉得最是苍茫。而他一言不发带着她从容离去的场景也在心底留下一道难以抹去的痕迹。这般的震慑人心。还好,我至今都没有和谁结过很大的梁子,最多不喜欢某人,合不来,直接说出来,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敷衍。不过这样的性格也的确让我结识了很多性情中人。不问出身,不问地位,不问贵贱,能分享,有担当,足矣。
景四:重逢一瞬,承诺一生。
她走的时候,留下寥寥数言却已深深烫进了他的心。这世上,终究还是有一人知他懂他,然而却不在身边,又是别离,其心戚戚。看着他们擦肩而过,又或者咫尺天涯,心中真是着急,恨不能进入银幕里将她从树后拉出,又或者将他的窗户打开。他的寂寥与她的企盼,揪着人心。
当他停下整理包袱的手,回首刹那,他惊讶的眼神尽入心底。而后他轻轻拥着她的时候,先是良久沉默,却最后终于笑了。那个懂他知他的人,终于可以这样相拥,终于还是让他又遇见了。那一刻,他的笑容里不再是讥诮,不再是苍凉。而他的笛声里,也终于可以不再只有寂寞。“他们来抓我了,你快带我走吧!”——当萨满教的兵士追进房中,她请他救她时,黄药师对她说“我不轻易为女人出手,你要我出手,就要跟我一生一世”,随即挥剑而起,剑出封喉。
血光四溅的杀戮声中,黄药师一手保护阿蘅,一手对付敌人,冯蘅却紧偎他衣袖,随着他的步履前倾后转,眼睛闭着,脸上笑着,完全是小女人听到情人告白后陶醉的幸福,更重要的是在这刀光剑影的厮杀中,那种丝毫不惧怕的信任,这一笑,冯蘅的美呼之欲出……周围的一切已经不再重要。(配乐好听,镜头处理巧妙)
之一闲话:那样的果断与笃定。再次相遇,一个已经是天涯漂泊的侠客,一个却是亡命江湖的孤女。那时他的身材依旧挺拔,至少长袍之中还看不到臃肿的曲线。脸上有沧桑,怒目时有威严,注视冯蘅时爱意盈盈却不露声色,以一敌十时气定神闲,拉着爱人从刀光剑影中一路前行,目光坚定,旁若无人。“我从不轻易为女人出手,如果你真要我出手的话,就要跟我一生一世。” 这一幕这一句被很多人传颂着,承诺这玩意在电影电视小说里屡见不鲜,然而那个人眼瞅着追兵就要到了的时候却那样淡淡笑着缓缓说出来,好似很轻易地说出了口,但又让人由心踏实起来。超喜欢。黄药师就是这么说了,我只救我的女人。多完美的老男人腔调!这简直就是我这个单眼皮长脸大叔控的启蒙形象。在我心里,黄药师简直应该像神一样,不会老,不会死,受伤了偶尔吐下血,也是为了让女士们有个登场的机会。看,阿蘅含羞带怯。两人破窗而出,跃身马背,马蹄达达,一路月光。流沙饮马,从此天涯。爱死这场景了。
景五:浪迹途中 知己默契
店小二问“你们不是本地人?”
冯蘅答“我们夫妻二人路经此地……”
东邪笑了下“你似乎对我太有信心了,你别忘了,我的外号是东邪。”
蘅也笑之“正邪只在一线之间,而我的看法往往和别人不同。”
第一次,看到黄药师那么腼腆地笑出来。是欣赏,也是默契。
之一闲话:还有一个镜头:曲灵风偷画被追杀,画掉出来,阿蘅蹲下身去看,这时候敌人的剑刺过来,她肯定感受的到,刀光剑影中,她头都不抬一下,仍是专注看画。这种胆识和魄力,真是因为有黄药师在身边,果然,黄药师帮她挡了下来,她继续赏画。这种绝对的放心和镇定自若,令人佩服和感动。从不知道,梁佩玲原来这么美,而且美的如此大气,看过她许多古装剧,唯有阿衡,一件似于汉装的纯色布衣,一支再简单不过的发钗,却装扮出脱俗的容颜,喜欢她美目生姿,笑容婉转,聪慧而执着的心,也只有她,才配得上药师。一个刚,一个柔,一个默,一个懂,她是他的如花美眷,他是她的今世良人,真希望,芙蓉宝剑,青玉长笛,伴他们听碧海潮生,赏春花秋月,不问世事,归隐在醉人的桃花岛。
景六:执子执手,与子天涯
冯衡与黄药师失散了,遇上了洪七公,洪七公为帮阿衡亲自引黄药师前来,那一幕:洪七公用轻功走到冯蘅面前,“喂,你看谁来了!”和洪七公一路打斗比试的黄药师正拿着剑冲向这里。冯衡回头的一霎那,黄药师立刻收起了剑。他收回剑,就这样定定地落在她的面前,看着她,几多刻骨相思。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他再不顾其他,握着她的手一路狂奔。忘记了有人抢了他的包袱,听不到紫烟的叫唤,更看不见旁人的异色。他满心里只有她。分离的时时刻刻,想念着牵挂着,她不在他身边的时候,他几乎没有笑过。
闹市,小巷,山路,他就这样握着她的手跑着。越是面无表情,越是感觉得到他心底的狂喜。而在这长长的奔跑中,冯蘅的眼光,没有一刻从黄药师脸上移开过,惊,喜,爱,恋,全部写出。在拍着浪的海边硬生生停住脚步,她扑入他的怀中,他抱得那样紧,他的神色头一次藏不住他的动容。“想不到你这么坚强,我以后用不着为你操心了。”“不是,我的坚强,只是为了让你在为我操心。答应我,以后我们再也不要分开。”
之一闲话:那样的欣喜与安定。黄药师拉着阿衡,一路上不管不顾的,然后阿衡就这样看着他,任由他拉着走——至于去哪里,阿衡大概也是不管不顾的吧。我开始不明白为什么梁艺龄能以不美的五官,演出一个这样美的冯蘅。原来,冯蘅之所以美,只因黄药师爱她。
九阴真经里最爱三首配乐:《岛歌幻想曲》,《Lyrical Short Piece》和《The Old Road》。每次听《The Old Road》,都会想起这一幕。海边她顺势被他拥住,是那样自然而然,思及此刻,除了为他们的重逢而万分激动之余,平添一丝甜蜜与欢喜。
景七:不辞而别,眼见分离
阿衡决定要回金国自己不告而别后却被鉄掌帮抓到时,药师一直在找她,起先大家是听到药师在很远的地方叫她,结果,下个镜头,药师已经和紫烟站在石头上等著鉄掌帮他们,一看到裘千任抓著阿衡,他说,“放开她”,裘千任没放,他又再一次说,“放开她”,之后,裘千任说要药师让路,不然就要杀了阿衡,药师就说,“你敢”。随即一颗小钢珠救下了爱人。但最终阿蘅还是执意要回国。
之一闲话:这一整段戏,觉得药师的气势真是帅啊!!!
景八:刺匕焚帕,从此一方
“我来带你走。”
“不行,我不能跟你走。”
“为了你父王?我也带他走。”
“他是一国之君,不会跟你走的。”
“你可以为他冒险回来,难道他不可以为你放弃王位?”
“我不会让他这么做。”……
“我也不会让你留在这儿。”
“我要跟完颜熙成亲了!”
“他逼你?要是你愿意,上次就应该和他成亲。”
“他现在对我很好。”……
“这个世上除了我,没有人对你更好。”
“我不想再跟你到处漂泊,我要过荣华富贵的日子。”
“这不是你。”
“人会变的。”
“心不会变。”
“我已经不再爱你了”
“别在骗自己”
她把匕首刺入他胸膛的时候,一脸惊讶和说不出口的伤心,他自信地说“这个世上除了我,没有人对你更好”的时候天真如少年。然而那一刀却将他的笑连同他的心一起凝结成冰。他其实是知道她有苦衷的,却不愿面对她的绝决。那时的挽留与此时的相见,也许都不曾想过会是这样的结局。他自信有能力保她与她父亲的周全,却对她的决定无可奈何。到底还是疼惜她,不愿勉强。纵然相信她的心不曾有变,可是她的人却不肯和他走啊。
她洒泪将血帕抛入火炉里,神色惨淡悲哀。他慢慢走在雪里,却没有任何悲伤心痛的表情,只是当匕首从指间轻轻滑落,掉在雪里的时候,却能分明感受到他的心如死灰。心死了,怎会有悲有痛。看着他无悲无痛,我却心悲心痛起来。
之一闲话:见惯了那些生离死别撕心裂肺时或悲泣或凄嚎的种种激动,却再不及这一刻天地的沉默,空气的寂静。纷飞的大雪就这样让悲伤无声无息弥漫扩散。紫烟撑来的伞可以挡住天地的风雪,却挡不住他的心灰意冷。
景七:白发暮颜,怜卿如故
宫闱大变,美人白头,流落民间,生不如死。终有一日,在小集市,早已苍老的落魄阿衡撞见药师,黄药师对他说了声“对不起”,她却鬼使神差地说了声“你认错人了。”她回到了所居住的空地,望着水中的自己。肝肠寸断。不远处响起了他的笛声,她赶忙躲起来,怕他发现自己。可是,她又是多么的希望,他能那样……因为身为一个女孩子,最能体会她的感受——不希望所爱之人看到自己的那一面。笛声断了,她到外面看了看,没有人,是失落,还是庆幸?她放弃了,回头走了。
“阿蘅。”
“你认错人了。”
“你既然不是阿蘅,为什么听见我的笛声就躲起来,躲起来哭。”
“你吹的曲子那么哀怨,所有的人听见了都会哭。”
“你真的不是阿蘅?”
“也许你要找的人已经死了。”
“既然知音已经死了,那我这支笛子,留在身边也没用。”
黄药师把笛子扔进了火里。
冯蘅急忙把笛子拾了起来。
黄药师握紧了她的手。
她想逃开,不想让他看见她,可是她被他紧紧的拉住。
他就那样握着她的手,轻轻唤:“阿蘅”。她到底忍不住,靠入他的怀里。他抚着她的苍苍白发,心痛心怜,也许还有一丝心喜。看着她苍老的容面时,他的眼神中有惊讶,但也许更多的是不相信此刻他还可以再见到她。他看她的时候,深情如初,他唤她阿蘅的时候,那样轻柔。
“药师……我还以为这辈子也见不到你了”
“不会的,就算找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你。”
“可是我现在变成这个样子……”
“你无论变成什么样,也要跟我一生一世你答应过我的。”
他说的时候,语气里竟听出一丝恳求。他是那样一个自信自负骄傲张扬的人,刀山火海前也不会变色的叱咤人物,这一刻却如同深怕要被人舍弃的孩子一般讨求着。她嚼泪点头的时候,他竟比她更开心地笑着。面对这样的他,她怎能又怎舍得再推开。
之一闲话:记得看过一个对这一幕的评价,银幕里爱人毁颜而不弃者并不新鲜,但或多或少都有些施予之态,惟有这一出是例外。不弃,不是“我不会因此而弃你”,而是“求你不要因此而弃我”,较之前者,更是深为折服与感动,况又是那样一般的人。亦同感。
景八:受掌磕头,但不负人
阿蘅中毒,只有欧阳锋可以救她。欧阳锋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件,受其三掌。用尽全力的三掌打得他也不禁吐血一地,料到他定是面不改色,傲气依旧。第二件,磕头认错。他是如此骄傲的人,不曾被任何人侮辱过,如何能接受。然而他离去,却又折回。在对方不相信的目光里就这样跪下来,着着实实磕了三个头。第三件,带回他救走的人。他只是深深看了西毒一眼,一言不发,掉头救走。身后是西毒不甘挫败的气喝:“我就不信你可以眼睁睁地看着你心爱的女子死去。”
之一闲话:东邪,一生孤傲,何时求过人,更何况是下跪,在他去而复返叩头时,我们感动了,他的样子虽卑微,但一点都不损他的英雄气概。前两个要求黄药师都做到了,当他听到第三个要求时,没有说一句话就转身离去,没有丝毫考虑。为了阿蘅,他可以委屈自己,但他不可能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去损害别人的幸福。(这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这一段编排虽然狗血,可是黄药师傲气盈身,英姿不可逼视。欧阳锋不是他这样的人,所以他不信,梅若华同样如此。然而倘若他也如此,他就不是那样一个绝妙的黄药师了。我行我素,却又有仁有义,方算得上真正的亦正亦邪。
景九:夫妻结发 短暂甜蜜
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澄红如练;笛声悠悠吹绉水,乍翻起心潮片片。千红万紫百花竞艳,昙花何独命短?庭前桃花正成盛开,但怕明年惜花人不见。——冯蘅
“黄昏总是是诗人多愁善感,可是换个角度来看,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沅水吞碧落,斜月吐黄昏,何尝不是一番美景。”
“景色虽美,只可惜已近尾声。”
“药师……”
“我身边有桃花美酒,芙蓉宝剑,青玉长笛还有红颜知己,我已经比很多人都幸福了。生命是不应该计较长短的。只要过的灿烂,就已经不枉此生了。”……
“我们成亲吧。”
“我就快不久于人世了,你不介意?”
“就算做一日夫妻,我也愿意。”
之一闲话:黄药师为了给阿蘅逼毒,不惜将毒转移到自己体内。后来中被细心的阿蘅发现。就算一日夫妻,也愿意。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的两个人。
成亲后,总算美满过一段时间,就像黄药师说的,宝剑,玉笛,美酒,月色,红颜知己,他都有了。特别是当他给阿衡诊脉后,那隐藏在脸上的淡淡笑意,将得知阿衡怀孕后的喜悦表现的恰到好处,阿衡问他什么病,他侧身附耳告诉她后,让她好好休息,而自己则急于起身离开。我觉得编剧和导演安排的非常聪明,非常精彩,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和表现,就将黄药师得知妻子怀孕的表现发挥的淋漓尽致,加上姜先生的纯熟自然的演技,简直配合的天衣无缝。这一切通过聪明可人,善解人意的阿衡给一语道破:让他安静安静,他现在比我还高兴呢。
景十:曲断肠断,情何以堪
夕阳的余晖照在她的脸上,显得无比安谧。他看着她好似熟睡的面庞,神情憔悴。他轻轻叫了她几声,好似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他的眼眶里瞬时间便盛满了泪水,他忙抬起头不让泪落下。他看着屋顶,又看看她,而后四下张望,如同神游了一般,仿佛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这一刻,他不知所措起来。
待到夜深,他将孩儿的襁褓放在桌上,看着熟睡的婴孩露出了笑容,而后独自坐在窗前,静静地吹起了碧海潮声。他的笛声一如往常那样清泠,却嘎然而止。他低下头,捂着脸,肩膀轻轻地颤抖。他,还是哭了。
之一闲话:流水花香,薄霭淡雾,这一刻,桃花岛幽静得不似人间。然而伤情暗涌,温柔的微笑转眼即逝,悲伤却源源不断袭来。承诺要照顾他一辈子的人不在了,往后的漫漫长夜,还有谁的耳语低吟。看着他无言垂面而泣,不禁悲从中来,再也没有人可以懂他的碧海潮声了。看他在那桃花掩映下吹起《碧海潮生曲》,抽搐的背影伴桃花而落,已够痛彻心扉。
景十一:漫天飞雪,茫茫大地。
他从林中走来,一手持剑,一手抱女。三岁还是懵懂未知的年纪,眼里是一片好奇。那个人离开他,已然三年。身旁的桃林早已在寒冬里萧萧瑟瑟,等着来年的春天。他舞剑,快速移动的身影在纷纷大雪里,让人心里生起些许惨淡,斯人已逝,寂寥如初。待身形停住时,一瓣桃花平平稳稳地落在剑尖,再看向他,他的脸上霜露依稀,神情又苍凉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