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女儿,我一定不是为了有朝一日替她找个男人!
别揭开这五彩面纱,芸芸众生都管它叫生活。这本书的导读这句话一开始就吸引我了。其实这本书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与丈夫瓦尔特毫无感情的已婚妇女凯蒂出轨渣男查理,最终认清查理渣的本性并随瓦尔特前往瘟疫事发地,在修道院进行心灵的救赎…… 书的前半部分重在凯蒂与瓦尔特的相遇相识以及出轨查理,这一部分不太吸引我,吸引我的是在书的后半部分,凯蒂在修道院的觉悟。这一部分重在描写凯蒂是如何在修道院的院长、修女自己维尔特和他的夫人影响下,逐渐认清自己认清生活甚至认清生命的本质。 从一开始凯蒂是粗俗不堪、平庸浅薄、愚蠢轻浮、势力虚荣的,到后来她甚至能去主动寻找生命的意义,并发出“世间万物,包括芸芸众生,犹如大江小河中的水滴,在奔泻流淌中,既亲密无间又相隔遥远,共同汇成一股无名的洪流,最终注入汪洋大海中。既然万事万物皆是转瞬即逝,无以足观,世人为何还要对琐屑小事斤斤计较,导致彼此间龃龉不断,闷闷不乐呢?这真是荒唐可笑,堪堪可悲啊”的感慨。 就像她自己所说的,在修道院的这几周她就像是过了一辈子,生活的酸甜苦辣辛,爱恨嗔痴怒她都有所见有所闻。以前她总觉得情感一旦破灭,人生就会索然无味,唯有痛苦相伴始终。现在她终于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寄希望于爱情,有的人信仰上帝,有的人沉湎威士忌,那不过是在追寻自己的“道”罢了。 她明白了,可她的“舔狗”瓦尔特却在瘟疫中丧失了生命,对于从未爱过的丈夫,丈夫的逝去对她也算是中解脱。她回到了老家,而母亲的逝去也让她意识到之前全家对父亲的冷漠与忽视,她也算是与家人达成了和解,用余生来尽孝。 这本书我觉得本质上并不是在讲述爱情,而是在讲述人性、生命和家庭,颇具有哲理。在最后凯蒂与父亲的对话中,凯蒂说“我很想要个女儿,我会亲自把她抚养成人,不让她重蹈我的覆辙。回想我早年的成长经历,我真痛恨我自己,可是我当时没有任何机会。在教育我的女儿时,我要让她心灵自由,我要让她自立自主。我把女儿生下来,带到这个世界,就会真心爱她,养育她,而不是为了有朝一日替她找个男人”。“我曾经是个愚蠢的女孩,品行不正,面目可憎,我已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下定决心,绝不让我的女儿重蹈覆辙。我希望她能无所畏惧,坦荡做人。我希望她具有独立的人格,能拥有真正的自我,因此就不会依赖别人。我希望她能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且要活得比我好”。 凯蒂为何会发出如此感慨?最大的原因还是来自于她母亲对她的教育,一直以来,凯蒂的母亲从未把她当成一个人,而是一个物品,一个用来换取上流社会通行证、地位财富的物品。她从未教过凯蒂如何去爱去生活,只是让她穿梭于各种宴会去物色金龟女婿。这样一个精于算计,笑脸逢迎的母亲又怎么会认真爱她养育她?可以说,凯蒂一开始与瓦尔特结婚就是个错误,而这个错误也是她的母亲一手造成的。 最后,再说书中的这个渣男查理像极了当代的某些渣男。家有贤妻却还去偷腥,用甜言蜜语吸引诱惑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可怜的姑娘却还以为他是真爱她的。而只有到最后才会发现自己不过是渣男众多猎物中的一个而已。真是可悲可叹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