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动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 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 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多动症的患病率国外报道在 5%~10% 之间,国内调查在 10% 以上,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大约在 6%以上。
孩子多动症的症状表现:
一、注意缺陷症状:指主动注意力达不到相应年龄和智商儿童的水平。
1) 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常常不注意细节,容易出现粗心所致的错误
2) 在学习或游戏活动时显得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3) 经常与他人谈话时显得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4) 经常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家务及工作任务
5) 经常难以有条理的安排作业和工作或其他活动
6) 经常不愿意或回避进行需要持续动脑筋的任务
7) 经常丢失学习、活动所必须的东西,如:玩具、课本、铅笔、书或工具等
8) 很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
9) 经常在日常活动中健忘
二、多动症状:指活动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在需要安静和自我约束的场合更加明显。
1) 常常手脚动不停,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2) 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做好的场合,常常擅自离开座位
3) 常常在不适当的场合过分的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
4) 往往不能安静的游戏或参加业余活动
5) 常常一刻不停的活动,好像有个马达在驱动他
6) 常常话多
7) 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8) 经常难以耐心等候
9) 经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讲话和游戏

三、冲动行为:常表现为任性、克制力差、容易激惹冲动,挫折感强。行为唐突、冒失,事前缺乏缜密考虑,行为不顾后果,易出现危险举动或破坏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孩子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现代医学目前认为,不同年龄的患儿应考虑适当的治疗方法,例如:①对于学龄前儿童(4-5岁),可采用患儿父母和(或)教师管理下的行为矫治;②对于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6岁以上),除行为矫治外,药物治疗可能是必要的,包括中枢兴奋剂(哌甲酯)和非中枢兴奋剂(托莫西汀)等。
行为治疗一般通过父母完成,患儿的父母经过特殊训练从而提高其改变和重塑患儿行为能力及患儿对行为的管理能力。行为治疗策略包括:(1)正性强化法,通过奖赏等方式强化良好行为,当患儿出现良好行为时立即给予正性强化;(2)消退法,治疗前需确定何种因素对患儿不良行为起强化作用,通过对有计划地忽视(停止强化)减少或消除某些不良行为;(3)处罚法,当患儿达不到目标时,承担适当后果或给予处罚。进行行为治疗过程中,任务完成前应一直运用奖赏-结果对应策略,且逐渐提高每一项任务的期望值直至患儿行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