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丨蔡祝源:专业零售空间的创新营造
讲师介绍

蔡祝源 佛山市博思道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合伙人|执行总监 高级室内建筑师 艾特奖分赛区执委会执行主席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CIID)佛山委员 国际品牌与设计交流中心(IBID)设计委员会佛山执行秘书长 深圳室内设计理事单位 佛山市环境设计协会副会长 荣誉奖项: 2018第五届金砖奖评委 第十六届(2018)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年度精英设计师大奖” 第十六届(2018)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TOP30成长力设计机构奖 第十六届(2018)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年度最具商业价值设计机构奖 2018光华龙腾奖“中国装饰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评选 作品入围2018法国INNODESIGN PRIZE国际创新设计大奖 2018瓷砖中国行星推官 金砖奖最佳设计机构 CIID佛山十年十人入选十佳 现代装饰杂志佛山十大设计新势力 广州设计周授予设计驱动产业升级先锋人物 第十四届(2016)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年度最具商业价值设计机构奖 第十四届(2016)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年度展示空间大奖 作品入选“联合国70+华人当代艺术成就展”
本期主题
专业零售空间的创新营造
大家好,我是蔡祝源,感谢设计头条跟王建军老师的邀请,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专业零售空间的创新营造》。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佛山博思道设计有限公司的蔡祝源,我们公司基本上是以新零售这一板块为主的设计公司。

我今天以三个点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个就是专业零售空间的创新设计,第二是专业零售空间的专业化,第三是探索,不设限。
一、专业零售空间的创新设计

其实很多设计师都有讨论过边界模糊跟思维多元的问题,也讲了很多理论的事情,比如说所有的一些新零售方面,你会发现产业的边界模糊,包括行业的边界模糊,设计师的身份可能会越来越多。所以我觉得边界模糊在新零售里面,有越来越多的理论去延伸这一块。




就我个人来说,我是不太喜欢去深入讲理论,我就个人的一些想法直接讲一讲。托马斯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设计师,最近他在纽约设计的建筑里面,我觉得就是在做不同边界的设计,从建筑到艺术到景观的这种变化。





他跟埃舍尔艺术之间的联系或者说创意的延伸,我觉得很有趣,有趣的是最近佐藤大也做了一个相近的设计,大家灵感来源相同,表现出来的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其实我觉得现在很多作品,包括很多新零售,可能大家强调更多的是体验感跟空间。

但是对我来讲,我觉得在新零售里面,所有的体验也好,空间也好,它还是包含了一些专业的方向,所谓的专业方向就是你对行业的了解深度,从行业的理解再到体验的理解。

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新零售,我自己的感觉是除了空间体验,其实有很多需要思考的地方,比如说新零售行业它的商态、它的商品结构、它的空间。我觉得它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纯的我们看到的表面所表达出来的一个手法,或是技巧,或是风格。

这个是我们在做设计之前的一个细分,从品牌的调查到品牌的定位,到产品的结构,到产品的组合。在这一方面来讲,我们在深入做最终结果的时候,是要花很多精力放在这些可能没有注意或是忽略或是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对任何一个行业的了解程度,会影响到你的设计最终能不能帮到企业,最终结果是不是能落地,是不是能得到一个最好的结果。所谓的专业度就是在于你首先要对这个行业有了解,对行业了解的深浅会影响到你设计下笔的思考方向。如果你在做设计之前对这个行业了解的深度够深,包括整个行业的模式、变化,包括它在当下发展阶段到未来发展阶段的判断,会能够让你在做设计的时候帮这个企业往好的方向去做。所以所谓的风格也好,手法也好,其实这些都是很表面的,它最终的落地是为了把企业的战略能够可视化。
大家会发现为什么会有新零售的这个概念?就是我们之前对制造业的要求跟当下的要求、未来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不一样的商态要求里面,每个企业的阶段是不一样的。企业的阶段决定了我们用什么手法来帮企业去占领市场。

企业里面的部门在商态的变化之下,他们的职能也会发生变化,因为之前中国的商业里大多都是低端的,上司粗暴型的主力行为中形成严重的利益惯性,他们更关注的是怎么来赚钱,很少去考虑利益跟利润的策略、方法、专业性,对于很多中国的制造业来讲,企业的管理者是比较重视营销跟销售。对于专业性的立场跟策略,其实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太多的去关注。 相对于非专业而言,其实专业是高成本的,这种成本不只是人力资源的成本,是任何商业计划推进过程中昂贵的专业成本,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和老板都是非专业的背景,而是由市场销售跟营销领域去推广,他阻碍了他们发展的专业立场,所以缺乏创新能力跟专业精神在当下很多制造业面临要升级的情况下,基本上他们是不具备专业态度来发展商业的,所以我们设计师在专业性里,投入有多少,沉淀就有多少。 在很多设计师看来,可能大家关心的都是视觉效果和空间体验,但是我认为至少在制造业里面,我们应该去帮企业梳理后面的专业度,一边学习也好,一边跟企业一起成长也好,必须要把自己的经历跟设计的想法放到专业性这里面去。

所以对设计师来讲,以前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可能我们只考虑这个空间好不好看,这个空间是不是美的,我们从来不去关心客户的产品,也从来不关心客户的定位,只需要把客户的东西很美的展现出来。其实从新零售来讲,因为价值链在前移,所以我认为设计师的身份必须前移,别人在前面已经做完的东西交给我们,我们只是做搭建风格的时候,设计帮客户能够达到的商业结果是很弱的,因为我们在前面没有参与到太多关于他们核心的东西,所以我们也在跟客户合作的过程中会发现,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自己的身份往前移一点,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更前的把控整个专业度的位置。

所以从设计上来讲,我们要考虑商卖跟商空两个阶段,不能只考虑一个空间,而是考虑到商业的延伸、设计的创新。

商态包括商业的要求不一样,我们的定义就不一样,做出来的设计手法或者是驱动的手法就会不一样。


二、专业零售空间的专业化

我了解到的很多设计师在做新零售这一块,餐饮也好,或者是其他一些细化的领域也好,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去关心我们客户的商品。每一个商品或是每一个品牌它都有自己的定位,如果客户的定位是不准的,我们做出来的空间结果肯定是很弱的,我们真正用设计来驱动商业的这种结果一定是很弱的,体现不了我们设计师最终能够帮到客户的这种设计价值。



产品系统其实是一个比较大范围的而且很花精力的范畴,所有的厂家必须要考虑到出品、运作、库存等等这些问题。我是在佛山,大家都知道佛山的陶瓷行业是比较多的,大家在做设计的时候可能都接触到很多来自于佛山的这些陶瓷企业,所以我今天产品的分享基本上以陶瓷为主。





我最早在做零售业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商态,也没有考虑商品,客户给到我的设计里我直接考虑空间的事情,所以在最早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走了很多弯路,好像只是把空间做出来就够了,但是最后会发现这种设计驱动价值的机会真的很弱,你只是把一个空间做完。 所以我们最早接触产品是偶尔一次在跟一个客户的合作里切入了产品这一块,然后发现从设计师的身份来讲,我们对产品的前瞻性评估会更敏锐一点。

这是我从产品切入的一个过程,最早是我在做一个叫奇丽砂的牌子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产品很多,也有不同类型的品种,但是所有的类型只有一两款,很难形成一个互补的系统。所以后来我们在做这个店的时候,先从产品来提升,我们给了他很多建议。之后我们发现,这个是我们在做这个品牌里面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把身份前移到产品板块。




这个是我们在产品的配合里面,从选石材,到扫描,到设计,到看板,到试样的一个过程。


这个是产品最终的落地,这个产品到现在还是他们的热销产品,出口比较多。



有了产品以后,我们就开始用产品的应用展开它的一些搭配,就是它们的组合。




中间的过程我就不多讲,大家可以通过PPT来看一下我们在做空间之前参与的一些内容。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在做一款砖时,通过不同的规格,不同的尺寸,不同的质感,不同的颜色来做了一部分延伸。












这些都是我们继续深化品牌的板块,包括对他们整个产品板块的细化,包括产品结构的搭建,包括后来跟一些品牌的合作里面,我们也能把它的品牌识别接下来作为一个整体打包的服务。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在做产品结构的时候,包括开发它每一个款式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我们在用一个款或是两个款做了很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这种多样组合方式的做法,减低了客户的库存成本,包括库存压力,在设计师的创新延伸方面,又做了不同的展示方向。








这个也是我们在产品的合作里继续深化的一个品牌。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所有事情发展和推进的基础上,用专业的重要性强调专业的思维来做最后的空间,我们在做空间之前是先把这些东西是梳理掉的。








在做奇丽砂这个品牌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是从一个只有145平方的小店面开始跟他们做的合作,我们把它的结构理清了以后,开始做它一个在中国陶瓷城的店面。










这个就是145平方小店面最终落成的效果,虽然面积很小,但是我们的投入很大,比如说从产品的切入到梳理,然后再到空间,再到在市场的定位,到体验感,包括他要找的销售。





这个终端店做完了以后,我们开始有机会接触他们在广州设计周的一些展会设计,从展会的设计到最终他们总部的设计给我们做。





这个是奇丽砂总部最终落地的过程,包括呈现出来的整体。在这个品牌里面,我们跟客户一起成长,一起对市场做分析,大家在相互的合作里学习到了很多。







这个也是我们一个刚做完的项目,也不大,700多平方,我们用了一个更新的展示方向,但这个项目我们没有去切入它的成本板块,所以在市场推动这个品牌里面,最终出来的结果是怎样我们自己其实很清楚。















其实我们在做设计的过程里面,甲方给了我们没有接触过的一些思路,我认为我们在和不同客户的交流和合作里,我们也是能学到很多东西。我相信我们在做很多这种专业领域的设计时,其实我们都是靠跟客户一起成长来推动自己的专业度。
三、探索,不设限
我们在设计的时候,经常是以功能第一、解决商业的事务第一,所以也会发现有一些短板。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一些探索的精神,不能只为了一个商业的转换,我们需要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除了认为这种商业的手法需要有更多不同的理解,或者是说刚才讲的思维多元,包括边界模糊的思路来继续推动行业。








我认为我们的设计师在不同的合作里缺乏一些探索精神的时候,刚好有一个机会来做广州设计周中国设计星的一个装置,所以我们佛山有八家设计公司组成团队来做了一个和山集。









其实我认为我们在制造业里面基本上都缺乏这种创新精神。我们在创新的时候是一种冒险的精神,在很多制造业里面,更多的是一种粗放跟投机型的这种商业模式。我今天讲的最多的一个词应该是专业性,所以我们在专业性里面怎样去获得持续发展?或者说我们在商业危机中怎么用专业的精神或技巧去推动整个制造业的成长?

设计也好,平台也好,所谓的传统就是满足以往的懒惰,所以没有探索就没有什么未来可期。这个是我前几天在朋友圈发的一段话,我希望可以跟我的客户、跟各位同行共勉。今天主要分享了一下我们在做这个领域里面能够做到的一个深度,当然我认为这个深度还是不够的,还可以继续去深挖。
互动问答
问1:假如您遇到不想做设计的时候会怎么办? 没钱的时候就去做,没空的时候就推掉。 问2:怎么着手去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我觉得设计师要保持一个独立思考的能力。设计师二个纬度,一个是设计基础,一个是设计思唯。设计基础是可以靠努力就可以达到,设计思维是需要多元思考,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看书、交流、旅游等都是个很多好机会。 问3:在设计上觉得自己做不好,不够有天赋,是继续往设计做还是转换岗位? 我认为继不继续做设计还是看自己的内心,如果我觉得自己做设计是比较享受、比较快乐的,我认为坚持很重要。我觉得设计师是有一个阶段性的,比如说有一些设计师你刚出来,你要先在第一年去了解最基本的东西,比如说材料、结构、消防等等这一类的,这些就是设计基础。也许我们常常把不努力变成没有天赋的借口。成功的设计没有不努力的。 问4:有没有提高设计技巧或设计能力的一些训练方法? 其实在技巧方面来讲的话,我自己觉得我是那种属于坚持勤劳型的这种,主要还是靠多看、多跟别人交流、多请教一些别人的方法,包括多去走动,多去旅游,多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