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想记下来的来自饭桌的故事
吃饭不要讲话早已不是必须遵守的规矩了,相反,在和父母的饭桌上,总有机会听到在自己平时生活圈子里不怎么能听到的故事。
这个故事来自最近家里是不是去喝茶和下馆子的饭店,距离家里几个街口远,远到两个车站的距离,近到可以沿着江边的路走回家,因此家里常去。饭店大概位于几个江边小区中间,不乏子女已出国、老人还留在国内的生活算宽裕的中老年人去(父母语)。
爸转到在家办公后,午饭时不时也在那吃,由于多有观察/比较八卦,眼熟了几个常客家庭,还能八卦出一些故事来。
故事是关于一个退休干部的家庭,爷爷是退休干部,主要登场的还有他的孙子和儿媳。之间的关系也很简洁。据我爸的整理,爷爷是家里权势中心,也比较宠孙子,有时儿媳在教自己儿子的方面也插不上话。
爸妈说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在仔细听了,不过我突然开始留心听的时候正好在讨论那个小孙子。爸是觉得小孙子已经学会了怎样向权力攀附,因为退休干部的爷爷总是介绍老部下为“这是以前爷爷领导的人”,而且家里明显的权力轻重会潜移默化地教会小孙子。妈的想法不一样:小孩面对大人管教的严与不严可以学习和判断,能让容易生气/严肃的爷爷不生气,自己也不会倒霉。
爸妈两人不同的看法或许可以看出对“他者”感同身受/换位思考的不同。“他者”好像突然拔高了很多,但放到最日常的情景里感觉就是将心比心。一个小孩子的心境,真的和中学生不同,和大学生不同,和出来工作了的成人不同,和历经不同工作的成人不同。大概这也是儿童教育、儿童文学等的困难所在吧,能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大概已是成功的一半了吧。
没有觉得爸妈谁想法更好的意思,各自经历和理解事情的侧重点不同罢辽。爸妈很多时候意见不同,加之我爸脾气倔,容易起争吵,的确容易让生活不愉快。但是他们俩的意见争吵,很多时候是我兴趣点的起源。
© 本文版权归 BiTteRswEet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Curiosity is not enough; you need to have some concerns and, even...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