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奇遇记”
有一天傍晚我偶然迈进缅甸小比库的房间,三个人还是四个忘了,小比库嘛,都是刚出家不久,一两个瓦萨。他们在分吃在家人供养他们的一箱士力架。
你知道,佛陀的戒律比库下午吃食物,会犯到一条戒律。但我们平时关系挺不错的,第一次撞到他们吃东西,还是挺尴尬。更因为我是唯一的外国人,尴尬上的尴尬。他们也顺手递给我一条,当时心理一瞬间复杂了几下。犹豫了一下,还是收下了,当时那种感觉,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描述一下当时那个心路,“你的一帮兄弟在犯罪,被你看到,然后我不能假装没看到那样走开,为了以后见到大家不至于特别难为情,你不同流合污一下对不起兄弟”。他们吃完然后马上互相忏悔清净,哈哈😄
所以你看,他们碰到的是我,以我天生的反应,我会在意那个氛围和气氛,多过因为戒律而把气氛搞僵。以后再见面不至于难为情。换作有些人的性格,很可能义正言辞的当面批他们,更严重告到僧团那里,或者因为看到这一幕对缅甸佛教信心粉碎。都有可能。我遇到过。我们不能期待每个人遇到同样的事情都能做出相同的反应
缅甸人对佛法的信心,是基于从小的佛教氛围,更重要的,他们几乎每个人短期出过家,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三个月,一年,几年,或“短出”二十年五十年还俗。在家居士,包括总统总理,将军士兵,几乎每个人都至少规律性去到禅修道场和寺院持守五戒,八戒。当他们短期出家完再次成为在家人过上在家人的生活之后,那种在佛陀教法中的深刻的善的烙印,经常会翻江倒海一样翻出来。所以寺院的清净,魂牵梦绕般吸引着他们。信仰的坚固,不是因为所有僧人都很圆满,而是每个人都能通过佛陀的法,去了解到心最真实的一面。

他们不会因为偶尔看到僧人的不圆满就会轻易失去信心,因为他们也那样走过来,戒律都是在小小的,细微的方面对心的约束,因为受持那个戒律之后才产生的一系列的法,更多的正念,哪怕是追悔,惭愧,宽容自己,原谅自己,已经开始在那个众生心中开始滚动。。。
他们始终知道圆满是可能的,每个人或多或少同时也学会与自己时不时的不圆满相处。他们会去上座长老倾诉,去佛像前倾诉,去礼拜佛塔,去请求原谅,然后一直努力的再次防护,再次防护,一次次的面对自己的心。因为长老和尊者们的定期不定期的法的开示,他们的心得以很好的引导。
然后,因为有戒律,他们每个人最终都会趋于圆满,因为,放逸实则乐少苦多。戒律成为一个佛陀给弟子们的提醒,不是佛陀和我们过不去,佛陀是希望我们快乐的,佛陀希望我们依赖更多没有物染的清净的快乐。戒律服务于禅修,没有禅修的话,戒律也不容易长时间很清净。而当身心进入禅修模式时,自然而然会守的很好,连想要犯的心都不会有。长期出家对一个人考验很多。那种不是外人所能理解的。
他们每个在家人都对比库僧团非常的宠爱。以前我在公园,就有在家人偷偷招呼我要给我钱。哈哈😄。少见多怪。不需要大惊小怪。生活就是这么让人猝不及防。没有什么嘛,因为可能下午那个在家人就变成出家人了。因为僧团一直住世,因佛法僧千年的传承,形成的强大文化,深深的影响了每一个人的言行。我们很多人,对中国旁边这个邻居,缅甸,其实根本不了解。文明差异其实很大。即使是中国有汉传佛教文化,也和真正的更接近原始佛教的上座部佛教圈,相差悬殊。
不管圆满不圆满,这样的人,会因为小小的过失,而心生惭愧。而这在没有信仰的国度,在我们常人看来,是很可笑的。晚上吃个饭嘛,多大点儿事?中国文化里边,你要不就是大善,或者大恶。人们总以一个极端偏颇的形象去认知自己和别人。你不是君子就是小人。一棒子打死。我们的心其实是善恶交替的,这样的理念比较不流行。
但你只要对比一下你之前的生命,那种没有因果概念,什么都敢干的心,那种没有任何内在外在约束的心,你会发现,即使你不圆满,但你已经很牛掰。没有对比你看不到那种超越的。
所以我们人有时候不需要假假的,好像每个人都是阿拉汉。大家都有缺陷,每个人的弱点也不同,你不要看他在吃东西,他可能在很多美德方面完全超越你。你可以把每一条守的很严,每一条都不犯,但戒律是有很深很广的范围,不做这个不做那个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我在他们身上看到希望,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在缅甸很舒服,你看到真实的人性的一面,那种不圆满的一面,那些经历,让你的心可以很打的开。更包容,不虚假。当他某一天决意开始认真禅修时,他们那种自然的心,可以放下自己过去的所有过失,然后突飞猛进,甚至成为未来的大禅师,大长老。但你可以想象,他们还是过去的自己吗?
我观察那些刚出家的小和尚,很多比我快乐洒脱。有个是尼泊尔裔,缅甸本国经济不好,常年在泰国餐馆打工,偶尔放假来到禅修道场,也就精进了几天。也有很多邋遢和坏毛病,但是他们可以每天下午,欢欢喜喜给佛像供花,供水,他们从小形成的对佛教的感情,规律性的礼佛,很深很深的,即使他们在小的地方还有缺陷。但不好通过外表来去评判任何人。
东南亚佛国的确有很多出家人威仪不太好,版纳有很多小和尚骑摩托车,很多很多你看到觉得不太如法的地方。但只要披上袈裟,不要以我们的认知去评判。
所以今天回想起来,还是升起很多的喜悦,我也有很多不圆满,我们有能力第一步正视自己的过失,才会更好的成长。古代大长老宁可舍生命都不犯戒,我还做不到。但我不会给自己压力,我把那个当作圆满的榜样,只要未来,乃至未来世,我可以是那样,我也很满足。我期望那是由内而外,由衷的因为法的圆满,而自然的外表行为毫无瑕疵。不需要努力,不需要遮掩,不需要紧张的自然流露。那个是天底下最美的了
对已经皈依三宝正确的开展修行的人来说,从轮回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过失,好比给恒河里撒一下把盐那样微不足道。而对大部分不曾听闻圣者之法,没有开展修行的众生,他们习以为常的所作所为,足以让他们依然长久的呆在四恶道。
所以你看弥林达王曾经问龙军尊者,“尊者龙军,无戒(无戒指破戒,已经失去出家人的身份)沙门与无戒居士有何区别差异?是否两者之生趣均相等?是否二者之果报也相等或有差异?”“大王,此十德足以区别无戒沙门与无戒居士,且以此十事他进一步净化布施物。何者为足以区别无戒沙门与无戒居士之十德?于此,大王,无戒沙门敬佛、敬法、敬僧、敬同梵行者,勤于念诵,发问,多闻。大王,虽其破戒无戒,当彼赴会场时他具备威仪;因恐怕呵责,彼护身,护语,心趋向精勤,彼已达比库沙门位。复次大王,虽沙门破戒作恶,彼则秘密行之。大王,譬如有夫之妇隐覆自身而秘密行恶亦复如是。大王,此即为沙门的十德足以将无戒沙门从无戒居士区别。”“如何是以十事进一步净化布施物?以披着不可伤害之甲胄,他净化布施物;以现光头相示现仙人之沙门位……以进入僧众的集会……以皈依佛法僧……以住于趋向精勤处所……以搜求胜者教言的财富……以宣扬最胜法……以志求法岛为未来生趣……,以绝对直见,佛为最高……以遵行伍波萨他说戒,彼净化布施物。大王,以此十事彼进一步净化布施物。”“大王,即令一完全堕落无戒的沙门,彼仍净化诸施主的布施物。大王,譬如最濁厚的水也除去软泥、泥泞、灰尘、垢秽,一完全堕落无戒的沙门也净化诸施主的布施物亦复如是。复次大王,即令滚沸的热水可熄灭炽燃之大火聚,大王,即使一完全堕落无戒的沙门亦净化诸施主的布施物亦复如是。大王,又如无味的食物能除饥饿的衰弱。大王,即使一完全堕落无戒的沙门,亦净化施主们的布施物亦复如是。”
-
都市行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22 02:25:39
-
Candimā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8 01:44:00
-
豆苗与栀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03 21:56:06
-
yogi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8 14:23:53
-
coc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8 04:49:51
-
Mi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7 20:21:28
-
爱迪不会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7 19:35:34
-
上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7 19:29:48
-
比库的一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7 18:36:54
-
無相思塵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7 18:35:23
-
晚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7 18:28:23
-
不尽言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7 18: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