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法斗争史讲义前言
当前,批林批孔运动正在深入、普及、持久地进行,积极认真引导中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读一点儒法斗争史是十分必要的。
为什么今天要了解历史上的儒法斗争史?
首先是深入批林批孔的需要。林彪、刘少奇一伙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宣扬尊孔反法,把孔孟之道作为复辟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林彪同一切反动派和党内机会主义头子一样,都是尊儒反法的。为了复辟资本主义,他一面乞灵于孔孟之道,搞“克己复礼”;一面咒骂秦始皇是“暴君”,诬藏法家是“罚家”,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因此,批林一定要批孔,不批孔,批林就不彻底。
两千多年的儒法斗争,影响到现在,继续到现在。在这个斗争中,法家作为儒家的对立面,正是同儒家“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了解历史上儒法斗争的情况,看看儒法在哪些问题上斗,怎么斗,在斗争中谁是进步的,谁是反动的?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揭露孔孟之道的反动本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同时,也会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林彪之所以尊儒·反法,就是因为他与儒家主张复辟、倒退的路线同气相求,与法家主张变革、前进的路线背道而驰,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和反动思想根源。
其次,是上层建筑领域社会主义革命深入发展的需要。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两千多年来,一切行将灭亡的反动没落的统治阶级都把孔孟之道作为维护和复辟反动统治的理论武器,并不断地对它进行加工,广为传播,致使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都充斥着儒家思想的污浊。历史上主张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前进的法家,为了实现他们的政治主张,也曾经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儒家进行过批判和斗争,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哲学、历史、教育、文学、艺术、法律等,都贯穿着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
儒家魔爪所到之处,无不留下法家的战斗足迹。今天我们研究法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各个领域中对儒家的批判,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儒法斗争的历史,批判地继承,吸取有益的经验,对于荡涤儒家思想的污浊,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各个阵地,搞好教育革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第三,了解历史上的儒法斗争,有助于我们认识阶级斗争的规律性,更好地搞好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历史上的儒法斗争虽然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阶级斗争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和政治内容,但同样是阶级斗争、党派斗争的一种形式,是政治思想领域里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具有共同的规律性。总结儒法斗争的历史经,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从而提高我们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觉悟,坚持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坚持革命,反对复辟,坚持前进,反对倒退,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从路线的高度来看历史上的儒法斗争。儒法斗争是历史上政治和思想领域里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决不是什么“狗咬狗”。首先是一场政治上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是历史上复辟与反复辟、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关系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前进的大问题。其次,也是思想领域里两条路线的斗争,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思想上的路线斗争是为政治上的路线斗争服务的。
第二,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了解历史上的儒法斗争,主要是通过历史事实、历史过程来总结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规律,总结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经验教训,为现实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服务,进一步提高我们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致条件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第三,要明确历史上儒法斗争在整个阶级斗争中的地位。老主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历史是奴隶们创造的。历史上站在反孔斗争前列的也是劳动人民。从春秋末期柳下跖领导的奴隶起义,到近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这连绵两千多年、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打击了当时的反动统治势力和儒家路线,因而也就一步一步地推动了社会生力的发展。正是在奴隶起义、农民起义的基础上,历代法家的革新、统一的路线才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实行。二千多年来的儒法斗争史是整个阶级斗争史的一个侧面,是在当时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推动、制约和影响下展开的。我们研究儒法斗争,肯定法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是因为他们的革新、统一的路线颠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历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肯定法家是为了尊重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引导人们向前看,从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中,加深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规律性的认识。这同历代反动派宣扬“英雄史观”以及林彪鼓吹的“英雄和奴隶们共同创造历史”的谬论是有原则区别的。
什么是儒家,什么是法家?
儒家和法家,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两个对立的学派。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丘。儒,是当时的一种职业,是给奴隶主贵族办祭祀、丧事、当司仪、吹鼓手的那样一些人,称作儒。孔丘在青年时从事过这种工作,后来他教学生,成立了一个学派,称为儒家。它是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一个反动学派,鼓吹和推行的是一条反对任何社会变革、反对一切新生事物、顽固维护没落的奴隶制的政治思想路线。
法家,是代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一个进步学派,他们提出法治,作为他们主张革新,反对复辟的政治纲领,所以后来称为法家。
历史上儒法斗争的性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大体是:
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时期。这个时期的儒法斗争的中心问题,是建立、巩固封建制,还是维护、复辟奴隶制,实质上是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同奴隶主阶级反夺权的斗争。
二、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到鸦片战争前这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随着地位的变化,对待儒法两家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儒法斗争的阶级内容和政治内容也随之而变化。当地主阶级政权受到奴隶主贵族残余势力严重威胁时,地主阶级尊法反儒,反映在政治思想领域里的儒法斗争,主要是奴隶主贵族残余势力安图复辟分封制同地主阶级巩固中央集权制的斗争。当奴隶主贵族残余势力复辟危险基本上过去以后,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突出了,越来越尖锐。这时期,地主阶级专政主要用来对付农民,地主阶级便从革命进步走向保守反动,反映在政治思想路线上,由尊法反儒变为尊儒反法,儒法斗争也就逐渐变为地主阶级内部下层革新派和上层顽固派之间的斗争。宋代以后,地主阶级日趋衰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不可一天没有的精神支柱。在这种形势下,进步思想家,或者反儒不反孔,或者托古改制,以儒家的名义反击正统的儒家。
三、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又进入一个大变革时期。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开始了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这个时期的儒法斗争主要是以尊儒反法和尊法反儒两种思潮的斗争形式表现出来,斗争的中心问题是资产阶级要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封建地主阶级顽固维护封建统治,做帝国主义的走狗。近代史儒法斗争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是尊儒反法同崇洋卖国相结合;其二,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决定了他们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反孔斗争也是软弱和不彻底的。
毛主席教导我们:“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现实的阶级斗争,是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继续。当前,积极引导中学生批林批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孔孟之道在教育战线的流毒既深又广。《三字经》之类的东西,就是反动阶级和反动儒家针对少年儿童编写的。我们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粗知一点儒法斗争的历史,敢于批判孔老二,把历史斗争同现实斗争结合起来,深入批林批孔,在斗争中提高三大觉悟。中学生学习历史,困难是有的。我们要号召学生以工农兵为榜样,学习工农兵敢想敢干、势如破竹、知难而进的革命气概,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愚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周作人自编集》阅读记录 (1人喜欢)
- 《冯友兰文集》阅读记录 (4人喜欢)
- 《中国近代史从书》阅读记录 (2人喜欢)
- 《费孝通著作目录》阅读记录 (2人喜欢)
- 《汪曾祺别集》阅读记录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