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难以拒绝别人? | 灵即
主标题: 为什么我难以拒绝别人?
副标题:说不出“不”的人需要知道的事

有一个灵即的来访者特别有意思,有段时间遇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一个女孩子给他表白,他不知道如何拒绝对方,反而被对方误认为,他也是喜欢她的,最后事件发酵到成为“仇人”,让他非常难过。
拒绝别人听起来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实践起来却有些力不从心,那句在小时候可以轻易说出口的“我不要”,长大之后,反而咽在口中,出口便成了好吧。
这样的时刻多不胜数。
大学时,明明想去图书馆,可当其他舍友建议去看电影时,为了合群,于是牺牲了自己读书的时间,去看了电影。
工作时,明明不属于自己的职责,可当老一辈员工让你帮忙做一下的时候,害怕的得罪了同事,于是一个人加班到了半夜。
家庭里,亲戚向自己借钱,明明自己也才自给自足,碍于亲戚脸面,自己开始省吃俭用。
......
都说人的本质就是作。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从主观上就不想拒绝他人?

一、过度同情
有些人会因为对他人的同情心而“不好意思、“不忍心”拒绝他人。过度同情,指的是一些人对于自己与他人正在遭受的痛苦的高度敏感,并且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或消除他人的痛苦。
这些人总是觉得,如果拒绝了对方,对方就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件事,并且还会因此蒙受伤害,从而导致对方伤心难过,抑郁寡欢。因此,当对方提出要求时,TA便会不忍心拒绝对方。
大学社团学生会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部长社长离任后,依然接受来自社团或者部门委托的工作,他们常常认为这个社团和部门没有了自己,便不行了,没有办法进行了。
二、想通过帮助获得控制权
有些人会以牺牲自己的需求和利益为代价为他人付出。这种不拒绝、为他人过度付出的行为,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内心的救世主情节。他们认为,对别人的帮助是自己责任与义务所在。
一方面,因为他们能从不拒绝的过程中感受到控制感——不拒绝他人的请求,实际上是为了获得对他人的控制。当他人反复求助于自己的时候,自己也就成为了对方不可或缺的依靠。此时的不拒绝,源于个体内心对控制的渴望,这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主动。
、另一方面,拒绝他人对这类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你的需求我做不到”、“我不全能”。这是他们非常不愿意感受到的暗示。只有通过完成他人的一切请求,才显得自己全能,且更加友善、无私利他 。
对这些人而言,与其说是无法拒绝,不如说他们的内心其实并不想拒绝。
三、从小讨好父母
追其本源,跟原生家庭也一定有或多或少的关系,有些人从小受到的“爱”都是有“条件的爱”,他们只有在和父母的需求和期望一致时,才会感到自己是被爱着的,是不会被拒绝或抛弃的。
如果他们做出合父母心意的事情,就会得到奖励;而在和父母期望有偏差时,哪怕只是小小的偏差,父母也明显会因此而不愉快,或是表现出不满;当与父母的意见完全相左时,则可能会遭受严厉批评,或是失去原本来自父母的支持、认可、理解,等等,甚至因此被父母冷落一段时间。
长此以往,为了得到父母的爱,避免被拒绝或抛弃,他们从小只好将自己原本的需求和愿望压低,让它们变得不再重要,转而去努力实现父母那些明确提出的或隐含的期望,甚至内化这些期望,以父母的需求来替代自己的。渐渐地,他们就会成为讨好父母的小孩。
不会拒绝别人的人,通常会得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而陷入反复的痛苦中。
一、他们的人际关系反而更加脆弱
通过不断满足他人需求而得到的人际关系,一旦面临冲突,或者不能满足对方需求,就会变得不堪一击。很常见的是,如果我们平时被朋友拒绝,我们不会生气。但是对方是一个从来不会拒绝自己的人,有一天突然拒绝自己了,那心里就多少有了另外一份滋味。
二、过度讨好会耗尽自己
长期处于满负荷状态下的讨好者,常常感觉到精疲力竭。他们还时常会有一种“我帮别人分担,但是没有人帮我分担”的痛苦。整天为别人的事忙碌,而浪费了自己的生活。
不想再取悦别人了,想要说:“no”怎么做?
一、拖延时间,不要立刻答复
不要立刻回答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给自己时间去考虑,也可以利用“折中方案”练习说“不”
二、去掉那些“应该”、“必须”。
“我为别人做了这么多事,他们应该感激我、喜欢我。”你需要做的是将你心中类似于此的信念和思维都写下来,有时,只有当这些不理性的思维被一条条呈现在你的面前,你才能意识到它们逻辑上的错误。
三、重新重视“照顾自己”这件事情
你可以规定自己至少做两件清单上的让你快乐的事,可以小到做个按摩散个步,大到海外旅行。这个过程中,你学会的事情是像你从前对他人那般照顾自己、取悦自己。
四、不要过度道歉。
当拒绝在说明原因的时候,尽量避免过于冗长的借口、频频道歉等,因为这些借口就有可能让对方找到更多可以说服你的点,也让对方感觉只要多费些唇舌便可能说动你,甚至给对方一种“你不帮我真的是你的错”、“本来帮我就是你应尽的义务”等不健康的错觉。
不能在适当时候拒绝他人,不仅会影响到自己需求的满足、工作的进度、时间精力的分配,还会让自己在情感与精神上过度负荷,感到不公平、愤怒、仇恨等,最终影响一个人的心理与生理的健康。
跟着灵即一起起大声说出“不”。
灵即心理会一直陪着你们,帮助你们,获取更多的成长和坚强,欢迎来访1812462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