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非遗 | 纸 第二十四课:各地名纸之西藏藏纸(二)


大话非遗|纸
第二十四课 各地名纸之西藏藏纸(二)
大家好,五一小长假结束了,是时候收拾收拾心情——
准备过端午了。

说到端午,也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非遗项目之一哈。
在这一天里,大家要包粽子,祭屈原。
包粽子是手工活儿
造纸,也是手工活儿。
(强行联系)

之前我们学习了宣纸、夹江书画纸、云南手工纸的各种制作工艺,大家是不是以为,只有上好的原料才能制成誉满千年的好纸?
No No No,因地制宜,因材制纸,哪怕是世人眼中的中下等原料,也能在非遗文化中拥有姓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下等造纸原料の逆袭之路。


原料
说到藏纸的原料,《藏纸考略》记载,藏纸以瑞香狼毒、沉香、山茱萸科的灯台树、杜鹃科的野茶花树和故纸等为主要原料。
在这里小编想唠嗑两句哈,
虽然沉香这种原料在香料里非常高级,
现在炒香的人也非常多,
但它们作为造纸原料却是属于中下等的。
在藏纸的这些原料里,只有杜鹃科类原料可任意抄造各种厚薄纸张,被视为上等原料;
而由于沉香制造的纸质地较厚,宜作写经用,视为中等;
至于瑞香狼毒,在抄造过程中还要进行消毒处理,被视为下等原料。
但是因为这些原料基本都与香料有关,尤其被当作下等原料的“瑞香狼毒”,它的原料所制的纸,有不蛀虫、可长期保存等特点。
因为狼毒草是一种有毒性的野草,藏语叫“日加”,狼毒花色彩艳丽,是草原或草场上的标志性植物。
因为它的毒性导致草场退化,虫鼠绕道而行,所以制成的纸不蛀虫,可以长时间保存。但怎么说呢,这个特性是把双刃剑,对造纸人伤害很大。


再来说说藏纸的
制作工艺

就像包粽子需要洗粽叶、淘糯米、铺馅儿、捆扎等多道流程一样(原谅这个想吃粽子想到发疯的小编吧),藏族造纸工艺也有自己的工序。主要分为去皮、剉捣、蒸煮、沤制、漂洗、捣料、打浆、抄造等。过程复杂、耗时长,能够熟练掌握所有技艺的人并不多。
藏纸的制作首先要采剥树皮,就狼毒草而言,匠人从山上挖回毒草根,趁新鲜剥去褐色的外皮,把内根放石臼内捣烂,然后放入锅煮,一般半天即可(这一过程,毒气会损伤人的皮肤和眼睛)。
惊了,这真的是用绳命造纸啊。

等到将原料煮熟后,取出再捣,直到成茸,倒入纸浆池,搅拌后便成为纸浆。
抄造:以木框绷紧的纱布筛作为纸模,大小规格随意掌握,将浆液浇注于其上,滤水时一定要端平,否则纸的厚薄不均;经日晒干,揭下成纸。做好的藏纸半米见方,色呈米黄,有光泽,稍厚,翻动时发出脆响,用手扯感觉很柔韧。

匠人们冒着中毒危险制成的藏纸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呢?接下来就随小编去了解一下
藏纸的特点

藏纸遇水不化、千年不腐。好的藏纸厚薄均匀,不透孔,没有污点和杂质,不留研光痕迹,柔软、白净。
因为原料略带毒性,藏纸有了区别于其他纸张的最重要的特征——防虫蛀、防潮、储存时间长。现存位于布达拉宫、大昭寺内的典籍基本都由藏纸所著。
此外,藏纸还具有质地柔软、不易渗墨、保护视力、易回收再造等特点,是藏族先民的智慧结晶。

好了,我们的西藏之旅到这里也要告一段落了。大家是不是特别佩服古人的智慧?是不是只有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见山的各地名纸巡礼还将继续启程,大家不要中途离席哈,更多非遗文化,尽在见山小课堂~走起~
【温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