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群玩具,我不再害怕告别
《玩具总动员》是我看的第一部外国动画,在看电影都还没那么普及的年代,我唯一的动画来源是电视上那些经典国产动画。
所以,当十二岁的我把姑父送给我的两张《玩具总动员》1和2的DVD光盘放进电脑里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动画片原来还可以做成这样。
逼真的人物造型,3D效果栩栩如生,充满了想象力的故事并没有天马行空地脱离现实,反而立足于真实的生活,讲了一个男孩最爱的玩具们的故事。
一开场,就是小主人安迪带着玩具们玩他自己设计的剧情:蛋头变成了劫匪,打劫猪猪储钱罐里的钱,胡迪及时赶到,拯救了这场危机。
我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玩过类似的剧情扮演游戏,只不过女孩子和男孩子的剧情各有不同而已。
然而,当安迪玩完游戏,把胡迪扔在床上关门出去的时候,胡迪眼睛一转,自己坐了起来,紧接着,满屋子的玩具都活了,整个房间变成了另一个世界。每个玩具都有自己的性格、名字和喜怒哀乐,他们会斗嘴、会互怼,更多时候一起玩,其乐融融。
当时看到这一幕,我好惊叹于编剧的想象力,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候,玩具们居然活了,还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
《玩具1》和《玩具2》我看了不下10遍,超级喜欢胡迪和巴斯这对CP组合。他们陪伴了我十几岁的年少时光。
《玩具3》直到2010年才上映,当时我已上大学,电影中的小主人安迪也考上了大学,考虑怎么处理这些玩具。据说这即将是玩具系列的终结,而彼时的我,对于告别和离开非常排斥,所以并没有去电影院看,只是在网上了解了一下剧情。
时间又拨到了2019年,《玩具4》的上映,一下子唤起了我多年前的记忆,立刻决定买票去看。
当片头结束,画面一起,剧情闪回到9年前,安迪的玩具们在一个大雨的夜晚齐心协力救一个遗失在外的玩具。我的眼眶立刻就湿润了,还是他们,胡迪、巴斯、火腿、蛋头、抱抱龙……真像一群久违的老朋友,一点儿都没变呀。
所有的感情都源自陪伴,我和你那些共同的回忆,使得你对我的意义与众不同。玩具看似没有生命,但却是我们童年必不可少的伙伴,尤其对于我这一代独生子女来说,假期里大多数独处的时光,是因为有这些不会说话、任由摆布的朋友陪伴,才不那么孤独的。
就像《玩具4》中的“反派”盖比娃娃,做了那么多“坏事”,只是为了有一段这样的回忆而已。
但所有感情又都会结束,时间不会停止,我们终究会长大。对我们来说,未来会有比这些玩具更加广阔的天地。那对这些玩具们呢?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玩具3》中,安迪去上大学之前,给这些玩具找到了一个新主人邦妮。相比于被丢掉,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了。但依然没有逃出玩具的局限,他们的一生,似乎只能靠陪伴主人获得意义。
然而皮克斯就是皮克斯,原本以为《玩具3》就是结局,但没想到《玩具4》竟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视角,让玩具也开始意识觉醒,独立思考。
为了不剧透,我就不过多介绍剧情了,只谈谈感受。
整个观影过程中,我一直有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对这些动画背后制作团队的钦佩和羡慕。
钦佩的是这些精美动画的制作和精益求精的品质,从95年的《玩具1》到现在,四部动画片放在一起,几乎看不出年代的痕迹。剧情上也没有像很多系列电影一样,陷入一种重复的套路,总是在寻求新的突破。
而羡慕,是因为从电影中,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这群人对于制作动画的热爱,同时,他们可以在这份工作里,用动画表达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并用动画对更多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的工作,多么具有成就感和意义感。
虽然是玩具的故事,但从中不难看出对时代进步的反映。
牧羊女被主人遗弃后,并没有自怜自哀,反而积极主动地选择了另一种生活,蓬蓬裙变成了斗篷,闺秀活成了一个潇洒的女侠。这多像现在越来越独立自主的职场女性们。
胡迪前三部不管怎样冒险,最终都是为了回到主人身边,但是在第四部,他主动选择放弃了主人,听从自己的内心,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玩具4》的高级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对各种不同的选择做评判,无论是选择活出自己的牧羊女、胡迪,还是选择回到主人身边的盖比娃娃和其他玩具,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左右之别。
最后胡迪和其他玩具告别的场景,想想就会很虐,看的时候哭得我不行了。然而电影却用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搞笑幽默,稀释了伤感和沉重。
正如巴斯对胡迪说:我们会替你照顾好邦妮,听从你内心的选择吧。《玩具4》在用一种温柔的方式告诉我:
人生漫漫,终究要告别,感谢你陪我走过的日子。但未来,该有你自己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