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想中的两性关系
查看话题 >婚前同居指南❘“我们也许会这样到老,也许不...”
我朦朦胧胧坐起来,眯着眼光着脚,摸着门框和墙走到卫生间,直接坐在马桶上,屁股一沉,一股凉意,哦!我又直接掉在了马桶里。
我赶紧站了起来,这才清醒过来,反手一摸,原来马桶座又被M掀起来了。
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掉进马桶里了,我见怪不怪,清洗了下,回到卧室,抱着被子,昏昏睡去。
同城异地恋情侣搬到一起生活后,除了掉进马桶和喝下泡烟头的饮料这些小事儿,我们还算相处的不错。
共享美好事物,分担家事,运用各自的专长,为这个家添砖加瓦。
偶尔两人蠢顿行为,也是给这个家增添了生机。

当初决定要搬在一起时,我考虑过共同生活对一段感情关系意味着什么,设想了很多问题,但在我们一一讨论后逐步达成了共识。
整个找房子、搬家的过程基本都是他在张罗,我偶尔发表一些略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实地看了几套后,最终定下住在哪里。
住在一起后,新鲜感还没过,鸡毛蒜皮的生活细节,不同的生活习惯,分歧的意见接踵而至。
但还好,大不相同中找到了共通之处,遇到的矛盾也都被调和,看着这个家里的每一位(外加一只猫和一只狗)都神气活现,让我对共同生活更有信心了。

三毛在《随想-爱情》一题中写过:
“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我打算跳出来冷眼旁观,复盘这件事,婚前是否应该选择共同生活?面对可能“跌下神坛”的另一半,会对感情产生什么影响?浪漫的新鲜生活后,该如何持续陷入温柔生活?
在现行法律不做干涉和现如今宽松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同居情侣抱有更大的宽容度,婚前同居已经成为爱情的一种表达形式。

越来越多的情侣选择共同生活,我想与多巴胺的风起云涌不无关系。
热恋当前,为了实现“一猫一狗,二人,三餐,四季”的美好愿景,大家纷纷走向“试婚”行列。

Barna的数据表明,大家选择同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期待互相了解,进一步测试这位先生/女士是否合适作为以后长期生活的伴侣。
尽管看起来人们都在为人生的下一阶段做准备,但美国CDC采访了全国22,682名15至44岁的男性和女性的全国样本,调查研究表明:
“57%的男性在结婚20年后仍然是丈夫。如果他们在结婚前和伴侣住在一起,那么这些机会就会下降到49%。”
当然我们保守估计,并不是所有人都把共同生活当做婚姻的前提,排除这个原因,同居后,真的会导致离婚的几率变大吗?
导致情感走向分裂的因素有很多:教育水平、原生家庭关系、工作状态的转变、资金收入、生育等等···
我们很难判定,婚前同居在破裂中起到了重要原因。
情侣会因为“打游戏时间长短”“送命题回答错误”冷战,夫妻也会因为“内裤是机洗还是手洗”“地上的毛发到底是谁的”吵架。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我们父母或者身边的家庭就可以看出,再长的协作关系,也避免不了矛盾的产生。
因此同居前除了考虑以上因素,我们更应该就这两个问题达成共识:我们可以选择接纳吗?同居,对两个人的感情意味着什么?

有人对情侣共同生活抱有宽容态度的同时,总会有更多的人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婚后才能一起生活的优良传统。
因为无法远离亲人、朋友和社会独立生活,所以自然无法躲避质疑。可想而知,在不断强调男女平等今天,对未婚同居女性的质疑声音明显更大。
“百分之八十九点七的受访男性表示他们愿意婚前同居,但只有百分之六十六点五的女性会有同样的想法。”
(引用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
我们也可以理解在Match Alarm调查数据中,为何女性数据的比例较低。
同居不是合租,而是成立一个家,我们需要共同生活。
伴侣,作为我们的生活合伙人。除了要共同出资支付家庭成本、合伙经营家庭生活、执行家庭事务、分担生活压力等这些客观事务外,更重要的是要付出主观情感,认定目标,携手共同进退。
好的生活合伙人,这个家庭才可以走的更远。

当然了,选择在前,经营在后。除了把爱当做第一要义,也要以同样的智慧和幽默面对生活。
对共同居住的情侣来说,首要面临的问题就是生活习惯的不同。
而导致矛盾的可能就是袜子脱在哪里这种琐碎小事儿。
整洁的人习惯把脱下的袜子卷好放在固定的地方,继续穿着或者清洗后放进收纳盒中;
而随性的人则习惯把袜子呈自然状的脱下扔在房间的某处,第二天想不起来放在了哪里,又随意拿起一双干净的新袜子。

我们会想说“整洁的人拥有好习惯,乱丢袜子那不对!”
但我认为完全没必要为这些小事儿耿耿于怀,吵架,分辨对错,类似这些乱放东西的自由随性的习惯只要适时适当,都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以爱为由的“洗脑”进行纠正。
我们都是普通人,必然不完美。包容,是可以让我们关系更密切的重要前提。
当然,包容不等于把妥协凌驾于自己原则之上,求同存异,找到其中的平衡,才是最好的状态。
其实我们都心知肚明,几次严肃的训斥和教育,除了对方完全不想听之外,还会让家里的氛围变得有些微妙。

不如一起坐在沙发上,拉着对方的手,认真并且温柔跟他/她说:
“亲爱的,我并不是想抱怨你和怪你,只是我很习惯整洁的家里。你用完的指甲刀如果不放回原处,我下次急用时候就找不到,比如当我指甲劈了,怎么办?流着血还找不到。我会又疼,又着急。”
“亲爱的,我希望你可以在脱完袜子后,放好。脏的扔进脏衣篮,反复穿不利于脚部健康;干净的就放好,如果我下班看见脏袜子乱扔,已经很累的我,进家门还要直接做家务,会让我更疲惫,当然偶尔你忘记了,我会帮你收拾的!”
作为成年人,好好说话很重要。
从小生活的环境中,大部分人都不太讲求沟通的艺术。
双重标准,一边讲究对方没道理,不可理喻;另一边自己也仗着激动的情绪,靠语速和声调取胜。
这样下去除了容易说出伤害彼此的话,更是将讨论的重点偏离了事情本身。
遇到分歧最好的办法就是平心静气的沟通!
平心而论,无论是处在单身,恋爱又或者是婚姻关系中,坚持自我都是保证个人魅力的前提。
在三毛嫁给荷西之前,跟他强调,自己是极不愿意在婚后失去独立人格和内在自由化。
荷西二话不说,告诉三毛“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何必娶你!”,然而事实是,三毛在家庭主妇做的得心应手的同时,也做了最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走在谈婚论嫁之前,选择了共同生活,就等于选择了以共同利益为前提的自由最大化。
对方不是你的个人财产,纵使两个人之间存在着亲密关系,也不必事无巨细的掌控。我们对彼此的忠诚不是天生的,一旦确定关系后,信任和忠诚就是应该存在于亲密关系中的基础。
“管控对方资产/检查手机/被动改变行为习惯/限制交友...”
等等这些行为,真的是伴随着我们成为彼此伴侣时被赋予的权利吗?这些行为又是否是对我们关系的威胁呢?
我们没有权力进行这种控制行为,如果有这种权利,也是良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自己不必为了对方放弃事业,兴趣爱好和自己的生活,如果以此牺牲为前提,那另一半也将失去曾经对你的那一份倾倒。

谁能不被一个拥有生活态度,又努力上进的异性所吸引呢?
星爷有一部电影叫《大内密探零零发》,在里面,刘嘉玲饰演的零零发(星爷饰)的妻子,无论零零发做了什么无用的发明,他的妻子都会微笑着称赞他。
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大家都应该听过“你饿不饿,我煮面给你吃啊?”

在被质疑时,零零发生气的说“你走啊,我叫你走啊!”
妻子转头和颜悦色的说出“你饿不饿,我煮面给你吃啊?”
零零发吃惊过后是紧紧的抱住了这样一位支持他,爱他的妻子,并道歉,之后谈论产生矛盾的原因。

“家本身就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要讲爱”这句话是有一些道理的,爱拼才会赢这个念头,不适合处理家庭内部矛盾。
身边多少明晃晃的例子表明,在遇到矛盾时,男孩讲道理终究会输给女孩的无逻辑操作和情感攻势。
我们没法用数字衡量付出和收获,虽说理智让人进步,但对于家而言,撇开对错不讲,适当的感性,才可以让家更有生机。
共同生活后,遇见矛盾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如果各执己见,不肯让步,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事情只会变得更糟;放松心态,增加自己的共情能力,那些无所谓的争吵自然会消减。
情感可以把我们聚在一起,也可以让我们分崩离散。
我不是劝大家在产生矛盾时选择一味忍让,而是当我们遇到难以协调的问题时,爱与理解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可以让我们过的更好!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问M先生“你觉得对于共同生活而言,最有价值的品质是什么?”他说“爱,包容,共情,多读书”。

这大概就是我们一路探寻,所摸出来的一点点门道。
作为成年人,单身也好,结婚也好,丁克也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无关对错,找到了心中的平衡点后,不必为了别人的眼光,放弃自己想要的答案。
但凡是选择都不容易。
但凡是不容易就值得被尊重。
(完)

-
JustHannah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7-10 10: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