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的印度人作弊都与众不同

考试作弊的现象在全世界来说,其实并不是罕见现象。平常学习不努力,考试靠小抄,每个人身边一定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对于开挂的印度人,小抄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成绩,家长们也是开足了马力,无线设备这种靠钱支撑的手段在印度人眼里不值一提,飞檐走壁才是他们的拿手绝活

印度人的作弊能力让全世界都为之惊叹。美国《华盛顿邮报》曾经报道过一张印度考试中作弊的照片,几十位身手矫健的家长们攀上外墙,在二、三楼教室窗口传递答案。文中称,印度的考试竞争激烈,但是学校教学质量很差。近几十年,教育的发展势头很猛,考生需要高分来进入好大学,为了达到目的,贿赂考官、泄露考题等作弊之风猖獗。

2015年,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爆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作弊丑闻,共计有1000多名涉案的家长、教师和亲友被扣留。在流出的相关视频中,爬楼作弊的人非常猖狂,在一旁的警察却大多视而不见,不得不让人惊叹。在丑闻爆发扣留作弊者之后,警方也没有对之提起诉讼,仅仅只要求他们缴纳2000至一万不等卢布即可获释。当地警察还表示,释放他们是因为他们不是专业惯犯,扣留也只是简单的警告行为。

2016年,在作弊丑闻的后一年,当地的电视台采访了成绩优异的17岁女生Ruby Rai。记者询问这位姑娘政治是什么学科,她的回答令人咋舌,“政治科学是有关烹饪的学科”,还将“政治科学(Political Science)”说成了“挥霍科学(Prodigal Science)”。不仅如此,作为艺术生第一名的Ruby,甚至不清楚试卷的满分是多少分,500分满分的试卷,她以为是600分。而她的成绩是444分。另一位考生Saurabh Shrestha作为科学考试中的状元,对记者说他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学家,却不知道H₂O和水的关系,贻笑大方。

造成印度考试作弊现象如此严重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印度教育水平的问题。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印度全民教育目标的实现落后了半个世纪。也就是说,印度要到2050年才能实现全民初等教育普及的目标。报告中还提到了印度至少6000万儿童很少或基本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有1100万上初等教育的孩子辍学,人数为世界之最。在2018年的一份世界教育排行榜上,中国进入20强,而印度排名为119名。在印度当地的一些采访中,竟然发现英语老师没听过莎士比亚,数学老师不会写勾股定理……这样的师资力量,教出不认识H₂O的状元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全国教育水平不足的客观条件下,学生知识水平不足想求助于作弊手段,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政府对猖獗作弊现象的毫不作为,甚至很多官员徇私舞弊,才是让作弊者肆无忌惮“开挂”的根本原因。
还是在2015年,在作弊丑闻爆发后的相关调查中,除直接的作弊者外,还有数百名相关记者、官员等被捕。可令人震惊的事情在于,从3月24日考试结束,到6月29日,共有40名涉案人员神秘去世。考试舞弊已经成为一场庞大的生意,此案可能涉及官位很高、权势很大的人、案件价值高达数十亿。
在这些人员中,地位最显赫的是中央邦邦长的儿子——50岁的沙伊莱什·亚达夫。3月25日,在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亚达夫神秘去世。而他位高权重的父亲,虽然也曾涉嫌参与此案,收到法庭的质询,但最终全身而退。曾当过印度候补副检察长、中央邦法律总顾问的坦卡说:"邦政府默许此事(作弊),其规模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简单的说,这个案子就是一场非法生意,而且拥有政府的支持,价值数十亿,滋生于本土。这是最庞大的骗局,囊括了邦里面级别最高、最有权势的人。”
为了制止作弊猖獗的现象,印度上下也是绞尽了脑汁,保持了一贯的“开挂”思维。2016年的一次军方考试中,便想出来只准考生穿内衣的方法,并且在宽阔的操场上相隔三米开外。同年的印度泰伦加纳省公务员考试中,更是要求考生不得携带钱包、手表,不得佩戴首饰、纹身,不准穿鞋,甚至细致到如果有美甲也不准进入。在这次考试中,约80万考生竞争1000多个工作岗位,严格的考试审查,也表明了政府打击作弊的决心。

到了2018年,印度的防作弊手段得到了进一步升级。每年的2月到3月,是印度的学业测验阶段。在这一年,印度北邦约有660万考生注册考试,为了不再让外国媒体抓到印度作弊,让整个国家丢了脸面。狠下心来的政府这次给每个考场装上了监控摄像头,部署外围特遣队抓捕无线手段作弊,以及更加严格的考场准入检查。种种手段,让作弊者产生了极大恐惧。
严格监考的结果,自然是没有“开挂”家长爬墙送答案了,考场内的考生也能安安稳稳的写自己的答卷了。但是因此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却还是让印度的教育部官员脸红:开考仅仅四天,就有15%以上,约100万考生弃考。而此前最高纪录,是2016年的60多万。受访的官员明言,“大约80%的弃考考生,在学校注册但是从未去上过学。在前几年,除了考试,根本见不到这些学生。”虽然对今年弃考学生数量增加有所预料,但如此高的比例还是让他们感到十分震惊。


对于印度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情况,相关分析人士表示,尽管这些打击措施对于铲除个人作弊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却无法补救根本上的教育体制的弱点。“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政策研究中心的艾亚尔说,“但我们并未真正触及问题的核心。”而在看似严厉打击作弊的背后,那些真正有钱、有权势的人,或许并未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