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王的刀19
【第十九回 铜镜笑杀张献忠 谶语应验龙虎斗】
州府贼营,流贼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张献忠见此,问汪兆麟道:“他娘的,他们在嘀咕什么?”汪兆麟答道:“回老万岁,今早定北王率兵外出,行至东郊,突然地底钻出一座古塔,然后又有一只金丝彩雉掠头飞入塔中,艾王爷欲抓神鸟,可惜那神鸟飞入塔中便不见踪影,定北王让人拆了古塔,扬言挖地三尺也要找到,却挖到一块古碑,那碑虽已被王爷砸毁,但那碑文却在将士中流传开了,老万岁可知此碑是谁所留?是诸葛孔明啊!”①
张献忠此时心不在焉,想着那二孩儿和茹娘,那能听他半语,骂道:“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有啥子稀奇古怪的,不就是一块古碑吗!这城内四处可见。”
汪兆麟欲继续说道,却被张献忠打断,说道:“别啰嗦了,咱老子要去看看二孩儿和茹娘。”说完便大摇大摆的离去。
张献忠先来到茹娘房中,却见茹娘不在房内,便骂骂咧咧的走出了房间,你道茹娘去了何处,哈哈,在王芝俭房中巫山云雨快活去了。
张献忠走出茹娘房间,取道来到二孩儿处,推门一见,那二孩儿正在对镜抹泪,张献忠慢慢迈着步子走去,二孩儿却在镜中看见张献忠在自己身后,转头哭道:“老万岁……”张献忠本想吓吓二孩儿,却突然被二孩儿这么扭头一吓,慌了神,又见二孩儿梨花带雨,忙抚摸其背,问道:“哎!清晨八早的,哭啥子,我又没有死,不要哭了,多难看。”
这话说完,二孩儿哭得更加厉害,回道:“老万岁,孩儿刚听闻定北王挖到了武侯古碑,碑上写着……”话未说完,又哭泣起来,张献忠只好一边抚慰一边问道:“写的啥子?你不要一阵哭一阵说的。”
二孩儿抹了抹眼泪,说道:“碑上写的是……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张献忠听后,笑道:“哈哈,我听他人讲三国故事,最佩服的就是诸葛孔明,刚听你念叨着他所写的碑文,文笔还不如老子,这肯定是假的,绝对不是诸葛孔明所说,你就不要相信。”②
二孩儿点了点头,抹掉了眼泪,问道:“不知老万岁文笔如何?是否能和诸葛孔明相比。”
张献忠说道:“你听咱老子给你念一首便知。”
于是摇头晃脑的念道:“高山有青松,黄花生谷中。一旦冰雹下,黄花不如松。”③
二孩儿听后,捂嘴笑道:“老万岁,好一个‘一旦冰雹下,黄花不如松’。”张献忠听后,沾沾自喜道:“咱老子曾写过许多诗,这一时半会的也想不起了,就这一首记得最清楚。”说完后,张献忠正要起身,嘴中突然喷出一口黑血,撒溅在铜镜上,此时铜镜泛起阵阵黄光,镜中出现一张人脸,对着张献忠哈哈大笑,扰得张献忠掩着耳在地上翻滚,痛苦万分,此时二孩儿举起案几上的茶杯,向镜子砸去,啪的一声,铜镜落地,但笑声还在屋内回荡,直到张献忠躺在地上没了动静,笑声才停了下来。二孩儿见张献忠昏厥过去,在屋内慌了一阵,才想起什么,急忙差人去请老神仙和王芝俭,老神仙来后,看了看昏死的张献忠,说道:“老万岁并无大碍,只是昏了过去,用药草熏上几个时辰,便没事了。”说完,将药草投入熏香炉中,让二孩儿放置床头。
此时汪兆麟等人闻讯赶至,问了问张献忠的病情,知道并无大碍,都松了一口气,孙可望见老神仙一人在此,便问道:“王芝俭啊?”
二孩儿说道:“老万岁昏厥后,我派人去请了,可是只来了老神仙。”
汪兆麟听后,骂道:“狗日的王芝俭,上次二孩儿有危,老万岁去请,也是来了老神仙,却不见王芝俭,这次又是这样,要是安、利二司铎不至,还说得过去,他们不懂医术,可是这王芝俭不来,就说不过去了。”
刘文秀向老神仙问道:“老神仙,你那小白脸师兄这次又在何处?”
老神仙答道:“王芝俭是我师兄,我这个师弟怎敢管他,我也不知他在何处。”
四王听后,恼羞成怒,大骂王芝俭,这时,闻讯赶来的茹娘在门外听见四王大骂王芝俭,说道:“几位王爷,不必大骂了,王芝俭没有及时赶至,是我的错,他那时正在给我瞧病。”
四王听后,停止了大骂,问道:“原来如此,孩儿不知茹娘身染何疾?”
茹娘答道:“夜晚伤风着凉,并无大碍,还是老万岁的病要紧,不知怎样?”
孙可望说道:“茹娘,老万岁也无大碍,只是疲劳伤身,睡上一会儿便好。”
张心儿却对王芝俭的迟到,深感疑惑,问道:“茹娘,这王芝俭给你看完了病,为何没有赶来?”
茹娘答道:“这也不知了,我见他跑出了门,怎么没有到这儿?”
老神仙说道:“或许我师兄害怕我等因为他的迟到而动怒,故不敢前来。”
艾能奇听后,笑道:“这小白脸还挺爱面子的。哈哈。”
唉!众人那里知道这王芝俭是与茹娘偷情合欢,故而迟到,但是被茹娘和老神仙这么一唱一和,彻底给诓住了,好在也有明白人,这个明白人以后将让王芝俭和茹娘命丧黄泉。
话说就在张献忠吐血前之时,成都东门外的锁江桥上,突然来回晃动了好几下,将桥上的难民如下元宵般悉数晃入江中,回澜寺中的回澜塔则在锁江桥摇晃的同时,突地拨起,横在半空之中,塔尖朝着城内宫殿快速飞奔而去,在空中划得唦唦作响,然后一头撞进了承天殿,轰隆一声,将大殿撞垮,顿时瓦砾四溅,灰尘弥天,难民们都看傻了眼,不一会儿,承天殿又恢复了原状,而回澜塔则轰然坍塌,难民们见状,摸头不解道:“怪哉!,这是咋个回事?!”
天上的文昌帝君殿内,诸葛亮等人扒开云团,低头看着下界,却是另一番场景,只见锁江桥化作一把镶玉金弓,碧绿的玉石镶嵌在弓身,拉的如满月状,回澜塔则化作一条白龙伏在玉弓上,嘣的一声弦响,白龙摇头摆尾的直冲过去,不远处的荒丘上则卧着一只黑得油亮的大虎,这颜色也是虎中出奇的种了,在躁动狂啸,此时白龙已飞至黑虎头顶,那黑虎纵身一跃,前爪将白龙腰身抱住,死咬着白龙的肚子,白龙痛得猛转龙头,用龙嘴将黑虎衔住,黑虎灵机一动,挣扎了一番,逃脱龙口,纵身翻腾到龙头上就是一番撕咬,将龙麟片片咬下,痛得白龙拼命晃动着龙头,摆动着龙身,黑虎则死死抱住龙角在空中来回摆动,龙虎在空中争斗一番后,白龙伤得遍体鳞伤,黑虎则被白龙狠狠摔在地上,呼呼喘气,白龙在空中来回盘旋,弄得黑虎晕头转向,说时迟,那时快,白龙如老鹰见到猎物般隼冲而下,用前爪将黑虎紧紧握住,然后飞向高空将其抛下,自己则扭动着龙身极速飞去,像裹粽子般用龙身在空中将黑虎死死缠住,越缠越紧,痛得黑虎在里面嗷嗷直叫,就在胜负快决之时,白龙突然惨叫一声,响策云霄,速速展开龙身,黑虎则啪唧落地,落荒而逃。
你道这黑虎是如何逃脱的,原来它吓得在龙身里出撒了泡虎尿,直淋白龙伤口深处,渍得白龙钻心窝子般痛。
太白金星见黑虎侥幸逃去,怨道:“该死,让这孽障逃了!”
诸葛亮说道:“那黑虎虽逃,但也身负重伤。”
太白金星答道:“唉!那白龙本可将它缠死的。”
诸葛亮笑道:“太白兄勿急,张献忠命脉已毁,我看他还能苟延残喘到何时,是否能躲过那‘一箭贯当胸‘之谶语!”
太白金星回道:“此计不成,还有一计。卧龙先生不愧是智星啊!”
凡间,黄文仲等人听说张献忠晕死了过去,甚为高兴,铁脚板说道:“此贼死了更好,哈哈哈。”
张秉忠却闷闷不乐,黄文仲见状,问其故,张秉忠说道:“昨夜我父托梦于我,让我速去作陪,看来我命不久矣。”
铁脚板大笑道:“不可能,我老汉常托梦于我,叫我作陪,我这也不是活的好好的吗。”
黄文仲也劝道:“你就不要胡思乱想了,待张贼死后,说不定我们几人带着这些童男童女,可以开辟个世外桃源。”
张秉忠听黄文仲这么乐观一说,脸上淡出了笑容。正在众人笑谈时,宅子突然晃动起来,铁脚板大喊:“地震来了?!”
黄文仲道:“那快保护儿童和老者,往外撤。”说完,抽身跑出宅外,只见一位老者踩云空中,这时张秉忠和铁脚板也不知被什么东西猛甩出来,黄文仲见两人落在自己脚前,正要询问宅内孩童,只见宅子慢慢缩小,变成豆腐块状的金屋,飞入老者袖中。
铁脚板在地面上,又蹦又跳的破口大骂,老者空中说道:“诸位放心,我乃文昌帝君,奉旨保护百姓,动乱结束,他们自会有安身之处。”
黄文仲和张秉忠见是文昌帝君,都下跪磕头,只有铁脚板还嚷嚷道:“你这帝君,为啥子不带我们走?”
文昌帝君答道:“你三人,命早已该绝。”三人听后,想起了死去的兄弟,暗道:何尝不是,我们早该和他们共赴黄泉,却苟且偷生到现在。
于是三人决定,反正难逃一死,不如一不做二不休,闯进贼府去刺杀病中张献忠,也死个痛快。
注释:①拆塔掘碑之事实乃张献忠于成都亲为,见清·彭遵泗《蜀碧》记载,本文略改编。
②见清·刘銮《五石瓠》记载:“(张献忠)日使人说《三国》《水浒》诸书,凡埋伏攻袭皆效之。”
③见《圣教入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