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私藏小众景点
查看话题 >乌镇:掀起文艺复兴浪潮的梦境乌托邦

乌镇不止乌镇
当我们已经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商业化景区模式,零管理宰客式的一次性消费,我们在国内旅游的时候,有哪里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
位于浙江桐乡的乌镇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努力告诉我们答案:世界互联网大会,木心美术馆,乌镇戏剧节,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当你看到一个小镇打出了文艺复兴的旗帜,或许未来我们对国内的景区可以再多一些期待和想象:


上回视集带大家造访了乌镇的木心美术馆(点击回顾:生命摇摇晃晃,木心在悲喜交集处飘飘荡荡),和木心先生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这次我们再次来到乌镇,将江南水乡置于时间的洪流中,在生活与艺术,传统与现代,观看与表达之间,看一场艺术展——“时间开始了”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

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共邀请了来自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位/组艺术家出席,共计90件/组作品参与展出。在形态丰富的展出作品中,有35件作品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展出,其中的30件作品更是为展览主题或针对所在地的人文环境而创作,这些始于乌镇的艺术,所触及的问题将不止于乌镇。

乌镇艺术展在表现形式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威尼斯双年展:同样的水道纵横,艺术家的作品穿插其中,威尼斯的主展场是军械库和绿城花园,而乌镇的主展场是丝厂和粮仓。从内容来看,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而乌镇艺术展的主题是“时间开始了”( Now is the Time),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家们关注与讨论的,都是我们自身,与身处的时代之间的关系。
导读: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艺术节,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并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巴西圣保罗双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并且其资历在三大展览中排行第一。被人喻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


无论形式或内容,乌镇艺术展已经日渐成熟并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在参观的时候有几个瞬间,你会忘记自己是在乌镇,但是有的时候又觉得这非常乌镇,这种模糊的地域界限感非常有趣,是和威尼斯截然不同的观展体验。我们从乌镇艺术展中的有趣作品,来看看乌镇怎么以传统但又不守旧,包容性极强的新锐视野,给世界以姿态:
置身时代中的艺术

这次的主展场在位于乌镇北栅的丝厂与粮仓,分别以“就在此时此地(Here and Now)”和“震荡的钟摆(The Quaking Pendulum)”为主题。在时间的命题下,艺术家探索时代中我们的迷茫和冲突,反思与焦灼,追问与探寻。或许有答案或许没有,但是“发问”也许是艺术的一种必要的切入。


陈松志的无题系列:从刚踏进铺满银色闪粉的展区那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到进入布满生冷碎裂镜子的房间,就像踩着漫天星尘却登上了正在崩塌消融的南极冰面,华丽的崩塌有着强烈的感官反差和情绪起伏。

这个作品是由无数黑色线帘组成的一团巨大迷雾,参观者游走在拨不尽的黑帘中,迷茫又不知去向,只能循着前方的一点点若有似无的光前行。像极了在这个世代的我们。

《零时间》是一个没有灯光的灯光装置。刚进去的时候漆黑一片,大量悬挂的反光管隐匿其中,只有等你拿出手机的亮灯它们才会给你回应。当亮光越多时,整个装置才会渐渐显露出它的样子,当你靠近时,它会给发出不同的声响。只有观众的手机才能相互回应,这不正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写照吗?


同样是超大尺度的作品,一个是驶向未来的飞船,一个是传统古旧的鸟笼,自由和束缚却都发生在同一个时空。虽然这是两个放在不同展区的作品,但却有微妙的呼应。

这个大型装置收集了乌镇当地的和澳洲土著的传统物件并在现场播放着乌镇方言,普通话及威拉德朱里语(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语言)。文字和语言让我们置身在一个氛围的讲述和陈情当中,而这出自一位澳大利亚艺术家与乌镇本土文化的虚拟对话。


2000条仿真硅胶的机械鲤鱼,在白色盐滩上微弱呼吸地挣扎着。旁边摆满了一个个被制成同一样式的“鲤鱼罐头”,是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熟悉且又陌生的存在。对于鲤鱼的寓意其实细思极恐,当我们对自己灵魂拷问的时候,谁又不是那条搁浅滩头的咸鱼呢?

《黑经》的艺术家邓玉峰花了好几年时间拍下了城市巷弄深处,医院,网吧,公共厕所里的各种“小广告”。这些大家都很熟悉的城市“牛皮癣”被不断地洗涮更迭,暧昧的红映射着每个人最直接的欲望和迷茫挣扎。是一本记录城市人生存正反面的“黄页”。

“当地”与“当代”的碰撞
在这次的展览中最有趣的其实是穿插在景区之中的展品,它们很好地和“在地场域”进行了碰撞和对话。在乌镇戏剧节的采访中,发起人之一的黄磊说过:”在小镇这个封闭的环境里进行着梦幻的戏剧表演,当你离开剧场的时候,你的戏没有结束,梦也没有结束,你依然还在梦中。“

同理也发生在西栅的艺术展场,这里的主题”非常近,非常远“,讨论了我们对边界的试探和对“公共领域”的注解,这些不同国籍的艺术家将作品置于乌镇之中,有的冲突感十足,有的又隐匿于无形。漫步在乌镇街头,与作品不期而遇,是举办艺术展的乌镇最有趣的体验。

艺术家从露天电影广场取出地砖,转而嵌入不同小人的“牢笼”,如果不俯身细细寻找就很容易错过。里面的小人代表了被影视文化,娱乐,信息以及意识形态凝聚和禁锢的人们,而容易被忽视的作品其实也是在反思被禁锢的人难以意识自己的"被禁锢"。

在这些西栅的公共艺术作品中,妹岛和世的《另一水面》是作者很喜欢的作品。妹岛和世用她的细腻将乌镇的水文化轻盈地表现出来,以镜面的映射制造出波光粼粼的效果。而且这个作品是所有展品里少有的,人们可以坐下可以使用的装置,十分友好。
导读:妹岛和世,日本建筑师。现任横滨国立大学Y-GSA教授。 妹岛和世与她所在的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风格逐渐受到世人注目,以其“穿透性”“浮游感”的设计,大量运用玻璃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且飘浮。2010年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


《宫殿废墟》是对阿姆斯特丹勤民宫的前身——1929年被付之一炬的荷兰水晶宫的重构。档案照片显示,在大火被扑灭之后的次日清晨,宫殿的一侧仍笼罩在黑烟和废墟之中。而有趣的是这一装置被安放在木心美术馆的门前,相信木心先生对“废墟”有自己独有的有趣理解吧。

最后介绍的是一种跨种族跨地域的“共鸣”:艺术家在北极和热带海洋录下了水下动物的声音,想象自己在水中与鲤鱼一起畅游,会听到相同频率的声音。非常喜欢现场的板凳和船桨的设置,很容易和乌镇的水道游船联系起来,仿佛当下已经潜入水中游弋。

虽然艺术展已经接近尾声,但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乌镇掌门人兼展览发起人陈向宏在为展览作序中写道:“黑格尔说过,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小镇,也是如此。”
有一处枕水之地,能和艺术相遇,愿与世界通达,喧而不嚣。偶尔过来大梦一场,其实也挺不错。
活动时间

时间:
2019年3月31日—6月30日周一闭馆
注:开放时间针对北栅丝厂与粮仓。

时间:
2019年10月17日-2019年10月27日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主题– [涌]
注:文中部分图文(无水印图)资料源自官网信息。
🎨欢迎关注视集,并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至后台联系授权

Art Light up your Life.
艺术/设计/展览/文创/旅行/访谈/电影/音乐
微博/豆瓣/MONO搜索:视集ADS
合作联系:alldesignstudio@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