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徐爱卷——论天理
传习录,徐爱卷——论天理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事事物物皆有其定理,此中的定理,可以理解为“天理”,可以理解为“天道”一类的规则体系,也可以理解为道。我认为万物皆为“道”构成,“天道”也是由道构成的,“天理”也说“法则”,是组成世界的一部分,他是在这个世界是绝对正确的,当然,这个世界的“真理”去到其他世界不一定正确。就世界来说,是在生长,或者衰弱,“天道”和“天理”也是;故天理是变化的。要说某个“天理”是正确的话,应该给一个时间限制。
我从“心学”认为,“心学”中的天理乃是自己从生活学习中对事物的认知所得的理,可以理解为世界观之类的意识或者说修道者对道的认知。茫茫于天,谁能穷理?——圣人!何为圣人?我认为人在某方面的对“天理”的理解和“天理”接轨,那么此人就是圣人。世界在成长,天理也在成长。圣人已过去,过去的圣人的天理,并不是现在的天理。孔子的天理,朱熹的天理,不是现在的天理。
我们把天道之下的某个方面的天理,看做是一个圆,圆里面有个方框,方框就是我在此时此刻对天理的认知——称“我理”。我没成道,天理包含“我理”。我认知的“天理”只有方框的一部分,我从我自己的角度看,方框部位就是“天理”,我就用方框部位的“天理”去判断、衡量世界!即使在“天理”看来,我用方框内的“我理”去判断方框外的“天理”是错的,这也无碍,我没有违背自己的道,我对得住自己的良心——致良知,我以良知做事,无怨无悔。
在检验自己的“天理”时,用实践来检验,自个的“我理”可以改变。“我理”经过实践,从天理处,或者别人的“天理”吸取“营养”逐渐壮大,壮大到和天理接轨,那么,“我理”即天理,我“道”乃“天道”,我也就成了圣人!故我认为,圣人的观点在特定时期存在普遍性。只要自己的道,和天道接轨,就是圣人。天道是不断改变的,圣人也不能永远是圣人。在没有永恒生命的情况下,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能有圣人,圣人不是永恒的,也不是唯一的。
圣人不能永恒,圣人的道却可以永恒,但是流传下来的还有多少?
时间能永恒么?大概也不能吧!
若是时间能永恒,又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