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印象集|特色美食篇

在经历了前两期略显枯燥乏味的古建筑巡礼之后,终于来到了大家更喜闻乐见的美食盘点环节,毕竟在感官得到满足之余也需要伺候味蕾,喂饱肚子。这次泉州之行的饮食安排,聚焦于异彩纷呈的本地小吃之上,对于眼大肚小的我来说更是一种福音,每次品尝都是点到为止,不会影响到原本的行程安排,也留有余力攻陷下一个舌尖上的目的地,下面我将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来逐一介绍。
国仔面线糊(水门国仔总店)

初到泉州正是大年初二,在临近傍晚时找到了这家已经开张营业的面线糊老店。从外观上看是闽南地区经典的红砖风格,五间店面一字摆开,食客们已经开始聚集。走进大门,点餐形式是面线糊打底外加自由选择的辅料,我们最后挑选了鱼圆牡蛎和蟹肉,再加上一碗老油条,相当接地气的海岸风情套餐。

面线糊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更细巧的米粉,糊而不烂,搭配各种海鲜舀一勺入口,层次分明的口感能带给你极为舒适的享受,然后用油条蘸着鲜美的汤汁,好吃又有嚼劲。收银台也在出售各种闽南传统糕点,而最外侧的门面则是出售各种炸物,感觉有点没吃饱所以加了一块萝卜丝炸糕,口味也还不错。
地址:美食街155号
人均消费:13元
侯阿婆·烧肉粽(钟楼店)
久负盛名的肉粽名店,位于东街接近钟楼的位置,上午十点左右正式营业,我们去的时候运气不错,排在前五,谁知很快便从身后 列起长龙,店门一开瞬间坐满,人气不言而喻。

招牌肉粽很快端上桌,和我们端午节吃的嘉兴肉粽有较大区别,主要是会在外表浇上特制的汤汁和辣酱,用筷子将烧制软糯无比的粽子分开之后,蘸着浓汁更是鲜上加鲜,入口的感觉非常好,米粒很有嚼劲,大块干贝也让人十分满足,吃完一份还觉得不够过瘾。相比之下肉燕汤和水丸显得中规中矩,更可惜的是当时店内尚未供应其他小吃,没有机会一尝究竟。

值得一提的是,本店同时提供生肉粽搭配特制酱汁一起出售,我们在离开泉州之前又买下数只,在家中再次大快朵颐,实在是别具一格的美味。
地址:东街59号
人均消费:17元
美好生活沙茶面
我个人的口味偏爱咸香,对沙茶这种南洋独有的调料挺感兴趣的,只是平时没什么机会可以吃到。这家小店位于泉州影剧院后侧的驿內巷,是闹中取静的好位置,大年初三去的,也是节后第一天开张,在我们点完单之后,瞬间店内就坐满了人,店里又只有一个伙计,忙得不可开交。

点了招牌沙茶面,加料是牛肉/芋泥贡丸/蛋块/香菇,差不多等了有20分钟,面汤那种独特的颗粒感和浓厚的沙嗲味教人欲罢不能,甜咸辣的平衡掌握得很好,牛肉鲜香弹牙,贡丸中的芋泥则很好地中和了猪肉味,不至于过腻,口感和味道俱佳,面条则比较普通了,挺像方便面的,也还说得过去。比较遗憾的是,很期待的沙嗲肉串暂时没有供应,这也许是过年期间出游的无奈吧。

地址:中山北路驿内巷1,2店
人均消费:21元
好成财牛排馆(涂门街店)
实不相瞒,对于我这个牛羊肉信徒来说,在规划行程的时候就非常期待这家久负盛名的牛排馆了,在热闹的涂门街上与清净寺/关岳庙隔街相望,人气也是相当旺,完全胜过了了旁边的同类店铺,看着店里面快要挂不下的奖状标牌,心想肯定错不了。

天色渐晚,饭点已至,点单处和取餐区都排起了长龙,斟酌之下,选择了较为全面的菜色,差不多等了半小时才吃上了这顿牛肉盛宴,尝完之后,简单说一下每道菜的具体感受:

[牛排]
招牌菜,有别于西式牛排,个人感觉是改良后的沙茶风味带骨牛肉,咸香中略带微甜,肉质也比较有嚼劲,不易塞牙,总体来说体验很不错。
[拌牛杂]
尝完牛肉就该牛杂了,听收银台小胖说是他唯一推荐的菜式,但事后想起来有一种被套路的感觉(?),汤汁和口感都不错,就是卖相普通,也没有太多“凉拌”的感觉,作为凉菜还可以更好一点。
[牛肉羹]
特色菜,羹的勾芡有些过了,稠度都赶上西湖藕粉了,牛肉本身不错,就是包裹的面粉忒厚,无形之后吃了很多主食。
[烫生菜]
并没什么独特之处,20块一份实在有点贵了。
[咸饭]
最让人惊喜的居然是不起眼的主食咸饭,切入微量胡萝卜丝和青葱,带有微微的咸味和香味,米饭颗粒分明,放至常温,口感有嚼劲和弹性,搭配各道牛肉点心都恰到好处,却又不会喧宾夺主。
地址:涂门街221号
人均消费:47元
塗门小吃店
说实在的刚才在好成财没吃饱......所以在涂门街上又找了一家春节期间未歇业的小吃店补一补,似乎是一家新店,店主推荐了手打的马鲛鱼羹,另外点了一碗咸饭和一块卤豆腐。

马鲛鱼羹汤头清爽,留住了鱼肉原有的鲜美,卤豆腐的做法蛮特别的,将大块豆腐煎制后切开再煮,形成一种外焦里嫩的口感,只是入味略有不足,咸饭也感觉差了点火候,平时吃一吃还是不错的选择。
地址:涂门街236号
人均消费:15元
吴氏手工麻糍
位于人潮汹涌的西街和井亭巷的交接处,店面不大,点心也只有三四样,门口却能排起阻隔人群的长队,只因这家手工作坊的麻糍和秦馃实在太好吃了~阿姨的制作手艺也是有条不紊,不受人群的影响,这样坚持亲自制作能够保证手艺和口味,也许也是这家店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

[麻糍]
纯手工现场制作,取一把小块薄脆和黑芝麻馅料混合,再用Q弹不粘牙的优质糕团包裹,放入微甜的花生粉之中滚一圈,拿在手里还有微微余温,一口下去,芝麻的清香,薄脆的酥香,多重口感完全能够征服你的挑剔味觉。麻糍只能立即品尝,不然其中的薄脆会很快软掉,就丧失了这道点心最独特的品味。

[秦馃]
容易被顾客群忽视的另一款美食,因为是提前制作完毕,不用再等待一番,而且有甜味咸味两种款式。轻松地剥开外表的双重粽叶,清香扑鼻而来,口感清新而筋道,甜款是豆沙馅,比起豆沙粽的感觉有过之而无不及,咸款则是包裹了类似肉脯的猪肉粒,香而不腻,两款可以说是各有千秋,而且保存时间更长,不必担心麻糍那样放置过久而影响口感。

地址:井亭巷与西街交叉口旁
人均消费:12元
海丝金凤
这是一家连锁的小吃店,位置紧挨着吴氏手工麻糍,肚子已经没多少余地了,所以没有选择招牌汤圆,点了姜芋小汤圆,份量不大,甜汤姜味突出,冷天吃起来会很暖心,而小汤圆其实类似于平时常吃的小圆子,外皮有些发糊,可能是冷冻过,另外加入了一些芋泥小块,算是平衡一下口感。

比较独特的是,店铺二层设有半开放的露台,可以一边吃一边看着楼下熙攘的人流,悠然自得,在西街的店铺里算是独树一帜了。

地址:西街119号(冰雪骑士对面)
人均消费:11元
秉正堂(天后宫总店)
只要路过天后宫或者德济门广场就不可能错过这家。吃之前比较好奇石花膏到底是什么,原来是名为石花草的食用海藻经过加工后制成的半透明冻状食品,外观类似小时候在夏天常吃的木莲冻,只是口感更细腻一些。

老店历史悠久,点单方式是7元一份,然后凭票可以在窗口选三样加料,有各种水果以及椰果、芋圆等冷饮中常见的辅料。汤汁带有独特的絮状口感,口味偏甜,后来在边上的烧烤窗口点了香辣的炸物来调和一下。我本来也是爱吃木莲冻或者龟苓膏这样的消暑神品,想来在夏天食用会更加过瘾~

地址:天后路1栋1-2号店
人均消费:9元
群众牛肉小点
这次从天后宫出来,沿着中山路南端一路北上,大年期间沿街店铺基本都是歇业,只要看到某个路口摆着大小电瓶车,人头不停攒动就到了这家,看得出来深受本地人喜爱。

说实话这家点心店算是在泉州遇到的最local的小吃摊了~手写在小黑板上的菜单,找不到收银处,招待都是街坊老大姐,完完全全是早点摊的标配,群众小点很“群众”~又是一家主打牛肉的馆子,赶紧尝尝。

[牛肉羹]
第二次尝这道小吃,汤羹的勾芡和肉条的面粉都比较薄,整体比较清淡,更突出牛肉的原味,个人好评。
[鱼丸汤]
简简单单的葱段加鱼丸,也是比较清淡,口感弹性正好,份量合适,搭配牛肉羹很不错。
[海蛎煎]
韭菜鸡蛋海蛎一同快炒,浇上肉粽同款辣酱,撒上萝卜丝即可,也是闽南的特色小吃了,个人感觉火候有点不够,海蛎有点偏生,不太能适应。
地址:中山南路436号(近南岳宫口)
人均消费:18元
斯丹姜母鸭(涂门街分店)
最后介绍的是涂门街上又一家火爆的美食铺子,前几天路过的时候已经被姜母鸭的香味勾去了魂,门店分为两部分,前店负责点单和烧制,烧鸭的火炉排成方阵相当有震撼~走到内侧的后店才是用餐的大厅,饭点时桌子都摆到后门外的临河小路上了。

姜母鸭也是闽南地区一种特色美食,长时间的焖烧已经将鸭肉烧至酥烂,胸脯和鸭爪鲜美多汁,一抿入口,香味四溢,甚至不舍得下咽,适合单吃,而腿肉和翅膀部分更加入味,带有烤制的焦香,特别下饭,而铺在锅底大部分姜片吸走了鸭肉的油腻,同时本身的辣味也去除殆尽,嚼在嘴里竟然有不亚于鸭肉的口感,结果两个人就把一锅姜母鸭吃到底朝天,非常过瘾,直到现在还是念念不忘。

地址:涂门街96-7号(清真寺旁边)
人均消费:65元
小结
除去几家原本准备品尝的店铺因春节假期而歇业,还有土笋冻这一类比较猎奇的特色食品之外,这次美食计划完成得很不错,没有出现大失所望或者水土不服的意外情况,整体来说泉州的各种美食还是较为清淡且易于接受的,希望这次的美食初级点评能给各位带来帮助,而我,已经蠢蠢欲动想要再去补上这些失之交臂的馆子了~

第一辑:鲤城印象集|诸教名胜篇
第二辑:鲤城印象集|古建遗存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