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行地图
查看话题 >「旅行」大同:一座被低估的宝藏城市
如果你喜欢石窟和古建,大同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趁着端午假期去了趟大同,有些临时起意,时间也特别紧张,只能呆不到2天。路上还担心假期会人满为患,去了之后人少好逛,连带天气食物都十分满意,忍不住想安利给每个人。
大同被人知道无外乎两点,它是座产煤的工业城市,空气不怎么好;那儿有个著名的云冈石窟。其实云冈之外,作为历代兵家必争的边城,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它保留了非常珍贵完整的辽金古建。大同人性格兼有塞外游牧民族的直爽热情和中原地区的谦谦礼仪,他们坦荡自信热情,在这里旅行时,无论吃完、问路、打车、聊天都是愉悦的体验。
对我来说,大同还有另外的意义——它是我最熟悉的陌生城。在来这里之前,我已经和它有过太多次遥远的交汇。它是我18岁时背过的导游词里那些遥远模糊的佛陀;是大同读书的同学每次放假带回的广灵豆腐干;是听着睡在上铺的女生夜夜煲电话粥由陌生到熟稔的方言;也是每个去过大同朋友心心念念的好口碑。飞机落地的时候,我心里觉得自己是久别重逢,而不是初次造访。
夜晚飞机抵达大同时已经十点多,舷窗外的大同城灯火灿然得让人惊讶,觉得它有些过分崭新了。15年的时候,周浩拍了纪录片《大同市长》,记录了一个人和一座城市的努力与困惑,拆迁和重建,4年之后,耿彦波已经卸任,这座城市依旧随处都会看到拆迁后的废墟,却也四处生机勃勃的展开,矛盾得莫名和谐。
旅游城市很容易形成真空区,游客和本地人隔绝开来,毫无生气。大同不是这样。我住在平城区仿古街,算是最景区位置,照样出门步行五分钟就能走进当地人的生活。早餐铺子冒着热气摆在路边,卖菜卖水果卖鸡蛋豆腐饼的铺子在巷子里一字排开,水产铺特有的腥味和街对面卖活鸡铺子的闹意都有独属的鲜活朝气。修车修鞋的摊子也早早摆了出来,还没什么生意,几个人蹲在一起唠嗑。旁边的粽子摊生意倒好得很,粽子个头很大,没有多余的包装就那么小山似的堆在三轮车上,走近还能闻到粽子的清香味道。听当地人讲,粽子在大同是日常的食物,一年四季都会卖,而且米和其他地方比格外粘糯。

大同六月的气温着实宜人可爱。得益于空气干爽,就是中午烈日直射时,只要站在遮阴处,风就会不倦得吹来毫不沉闷的凉意;早晚凉爽,不用空调就可以舒舒服服的睡着,在这里四处奔走一天身上也干爽无汗,神清气爽。傍晚吃完东西散步时,一抬头,就看到粉色的夕阳。


行程安排:
我时间有限,只呆了1天半,如果能呆更久,也完全有地方继续逛下去。把没来得及去的几个地方也放在行程里,给时间充裕的人做个参考。

云冈石窟是几个景点里人最多的,但也基本每个窟都不用排队。华严寺人就少会少很多,到善化寺基本没什么人了。11-13石窟这段时间维修暂停开放,其他地方都可以看到,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留足一整天时间慢慢看,绝对值得。洞窟内温度很低,基本上从一个窟出来,我都要在太阳下晒几分钟,吸收点热气再进下一个。中间有个龙王庙是新建的,在小山顶上,本身没多大意思,但爬上去龙王庙外有观景台,可以俯看云冈,还是可以爬一下。最后记得留点时间逛下博物馆,个人觉得路线规划不合理,这个馆更适合在参观石窟前逛,里面主要介绍的是北魏拓跋氏的发展,作为了解云冈的背景资料很不错。还有就是刚过了佛光大道还没到礼佛浮雕墙时,有家大同文创可以去逛下,比较能买到满意的旅行纪念品。



华严寺让在此之前只见过明清繁复纤丽木作的我一走入就被摄中了,漫长的岁月里剥落了彩绘的梁栋,存粹的结构在游人并不多的的夏日散发着辽远的宁静和肃然。多年前它们还是导游词上无从想象的文字时,我是无感的,不期待的,如今走到了有恨不早相识的失落和欣喜。


善化寺清幽得正是一座古寺该有的样子,丁香和芍药大蓬大蓬的开着,满院清香,风吹来,大殿檐角的风铃声响彻,如果真的有遁入空门的日子,这样的古寺是理想的去处。走进大雄宝殿,减柱结构的大殿格外开阔,坐在三层莲座上的佛祖离人无限遥远又无限肃穆慈悲。我是不信教的人,站在大殿也感受得到一种难得的宁静和放松。伫立了几百年的佛身上积了除不掉的香灰,格外有了一种悲悯感。



吃吃喝喝:
出去玩除了逛就是吃了。一个人只去了几家网上推荐的店铺,没吃痛快,有点遗憾。碰到的每个大同人都告诉我,随便走进路边一家比较大的店,菜都做得很好吃,没必要去排那些“网红店”,自信到让我羡慕,在北京吃顿好吃的是件需要做功课才能实现的事情。


吃撑了,就在夜色中沿着城墙散步消食。
灯火掩映,城墙不再崭新,恍惚中有点回到更久远的年代,遥发思绪,随意朝前走,不知不觉走到了广场。很多人聚集在这里热热闹闹的纳凉、跳舞、等音乐喷泉。我也不再乱想,坐下来看着他们。当下多好,这里不再是边城,不再苦寒动荡,日子平淡里又有些乐子。自己出来玩,不也就是给平淡的生活找些趣处,我们殊途同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