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我们都是亡命徒,拿命来写自己的一生。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问,你是如何度过人生中的低谷?
我答了一句,熬呗,不然还能死吗?
没过几天,我就看了《大象席地而坐》这片子,也算是一种缘分。
这片子讲述了四个故事。
少年韦布,与父亲关系极为恶略,在学校为了替好朋友出头,失手杀死了霸凌自己与好朋友的混混于成的弟弟,却又遭遇好朋友的背叛和欺骗。
少女黄玲,与母亲共同生活,其母亲酗酒严重,母女关系紧张。黄玲与学校副主任产生异样情感,终被曝光,副主任与其妻子到黄玲家闹事,黄玲掂起了门口的棍子将其打晕。
老头子王金,退休,其子女准备卖掉王金的老房子换个学区房,将王金送进养老院。
混混于成,睡了好朋友的女朋友,清晨时被好朋友捉奸在床,好朋友当着于成的面跳楼自杀,在其寻找杀死弟弟的韦布时,被韦布的好友用枪击中,生死不得而知。
整部影片将近四个小时,沉闷而又压抑,每一张脸上都是麻木不仁的迷茫,
爱情不是爱情,没有小说中的浪漫,甚至从未有过一句我爱你,只有肮脏的交易和猎奇;
友情也不像是友情,没有小说里的万古长青,只有欺骗与背叛;
亲情也不像是亲情,没有温度没有归宿,只有互相憎恨和抛弃......
其实这四个人的人生也并非真的绝望,却又看起来无路可走,因为满洲里一头“坐着的大象”踏上同一条路途。
故事也戛然而止在去往看那头“坐着的大象”的途中,看不见前路又寻不着来路的深夜里,微弱的灯光将世界缩小在一片光晕之中,他们踢起了毽子,就如同老爷子王金对韦布说的,“你能去任何地方,可以去。你到了就会发现,没什么不一样的,但都过了大半生了。我告诉你最好的状况,就是你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那边那个地方,你想那边一定比这儿好,但你不能去。你不去,才能解决好这儿的问题。”

没有人知道他们有没有人看到那头“坐在的大象”,影片的结尾好似又成了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的开头。
有人说导演胡波用了将近四个小时去描写绝望,
可是绝望是什么呢?这世上怕是没有什么人真的能知晓绝望是什么感觉,懂得绝望的人不会在这世上,还在这世上的人肯定还未真正的绝望,懂得绝望的人在懂得的那个刹那已经死去,而为死去的绝望,不能称之为绝望。
我们的这一生,永远都只是停留在即将到达绝望的途中,而脚下的路途,却又迈向着不明原由的希望。
而这世上的男女老少,又为什么活在这世上?又将去往何方?
谁知道呢?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晓得,我们此刻所作所为究竟有什么意义,就如同黄玲问韦布为什么只会踢毽子,韦布说,因为其他的事情会让他感觉更糟糕。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坐着的大象”,不过是无路可走之人,为自己开辟一个可以继续走下去的路而已,
这世上有人咒骂造化残忍,也有人歌颂照样日出,每天都有痛哭流涕的人,也从不缺乏擦干眼泪继续笑的人,总有人体会着生逢绝境,也总有人能鼓舞人心,
世界就是这样,每一个有后来的故事里,都是没有出路的人。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亡命徒,拿命来写自己的一生。
它赤裸裸的揭开生不如死的真实人生,你以为没有那么糟糕的时刻,它给予你沉痛一击,但你以为无路可走之时,脚已经踏入路途之中,现实的生活里没有那么多美好的希望让你美梦成真,也没有那么多的奇迹让你死而复生,我们都生活在生与死的夹缝之中,才能走出“生”这样,不能后退的一生来。
是谁说绝望的人没有后来?
我笃信绝望,相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力量。
我很喜欢的德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我们被抛入这个世界,每一步都因未知而产生力量,每一步因困惑而产生思考,
若无死亡,生命便没有了意义更没有了突破。
这世上,
有人站在阳光下热忱的歌颂希望,却未曾看见过黑暗处的深渊,
也有人在泥沼中笃定的坚信着绝望,却能直面未知的前方,去寻找一个不存在的“坐着的大象”,走向另一个旅途。
谁都想得到救赎,可谁都不是救世主。
往前走是深不见底的失望,往后退是马不停蹄的绝望,有希望的是梦想,接踵而至的绝境才是生活。
而我们,活在最糟糕的现在,也不敢去想象更糟糕的未来, 生活在夹层中,以梦想编织的美好麻痹每分每秒的绝望,而每分每秒又在这样的绝望中。
我们能以人性的最邪恶去想象结局,也可以以最为正义的功德去期许未来,但我们大多数人都苟活于不敢大声喘气的现在。
我们的相遇,就是怀揣各自的秘密,踢着各自的毽子,这毽子传来传去,最后又到了自己手里,只是按照流程,没有道理。
这世上,多的是席地而坐的大象,厚实的是坚实但已经无用的脊梁,我们一起瘫倒在地上。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所谓生命的地量,是我们都深受煎熬,不想活,但也不敢死去。

我们都是从一片迷茫中走出一条路来,还未踏上的路,皆是虚无。
这一路走来,要么得到救赎,要么沉默着死去,
“你怎么知道你一定会过得很好?”
那你怎么知道你一定会过得不好?
反正不是生就是死,不是希望就是绝望,谁他妈晓得这世上究竟有没有一头坐着的大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