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匠,老中医
5岁以前都是跟爷爷奶奶全家人挤在一个2室的房子里度过的,老式楼房的1楼,走廊里潮湿阴暗,秋冬天的时候妈妈会跟一群妇女拿张小板凳坐着晒太阳织毛衣,楼的正面是老城的主要街道,一直到现在这条街还是车水马龙,非常热闹,楼的背面走大概300米有一个湖,我们叫塘,很久以前勉强算是个景点,叫做铁索龙潭,湖的对岸是医院,这个湖也成了医院的财产,很多好的和不好的记忆都发生在这个湖边,老楼跟湖之间穿插着很多民房,楼房跟平房都有,这个区域是我童的乐园,也有很多小伙伴,老楼的背面有一家照相馆,我还记得老板姓范,他的儿子也是小伙伴的一员,逢年过节他都会给我们照相,直到我上小学比较高年级的时候他们搬到外地了,他的照相馆来了新主人,就是我的画画启蒙老师,爷爷的忘年交--老孙,老孙是个画油画的,在当地小有名气,同时迫于生计还带着照相馆生意,老孙人很瘦,很和蔼,不修边幅的头发跟胡渣跟一个匠人的身份很匹配,爷爷喜欢把我乱涂乱画的本子拿给他看,也不知道是碍于情面还是真觉得我有天赋就收了我这么个小孩跟着他学习,他不善言辞也并不善于教人画画,那时候我也只是经常在他旁边看,没有系统的跟他学习过什么,日常无非也是些油画制作装裱,我心里一直没有把他当作一个画家,因为我没见过他创作,只是反复几年如一日的在装订制作别人要求的订单,算是个画匠吧。
很多人小时候喜欢画画,家里人都会很随口的说出长大了你要当画家之类云云,在家长们的心里大概觉得画家是个很容易企及的词汇,好像画画的都可以叫画家,跟别人很不一样的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已经看到了一个绘画工作者的艰辛跟迫于生计的苦楚,这个是我对绘画认知度里面的阴暗面,给我多年的爱好里点下了小黑点儿,以至于对我大学毕业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有了很大的影响。
爷爷喜欢画国画,尤其钟爱老虎,经常让我给他画老虎,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去使用毛笔,但是如果爷爷觉得我画的好,就会给我1,2块钱作为奖励,而这个奖励在这个漫长的使用毛笔在挂历的背面画老虎的过程中,算是掌握了毛笔怎么用会比较顺手,对我后来跟老杜学写字有了很大帮助。
老杜是个老中医,非常有名,甚至外地都有远道而来求药方配药的,更出名的是他的书法,武汉区域里很多寺庙的牌匾都是他写的,因为都是街坊家人都跟他很熟络,他的医馆开在奶奶家的对面,从小就比较崇拜有本事的人,再加上小孩对那些电视里才有的虎骨,灵芝之类的中药材很感兴趣,2,3岁开始我就在医馆里玩闹,我小时候就认识很多中草药并且知道它们是干嘛用的,他对我也不错,经常给我买小零食,后来他说是因为我小时候看起来比较灵光惹人疼。小学4-5年级开始跟他学写字,有两个同班同学不知道哪儿摸的门路,比我更早也在他那学书法,其中有一个还拿过全国小学生书法冠军,我是三人里面字写的最差的,因为最贪玩,并不用心学习。老杜跟我关系却是最好的,医馆的正厅里挂着一个道士的遗像,也是我学写字那阵子才发现并且较有兴趣的问老杜他是谁,老杜长叹一口气跟我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这个道士是木兰山的一位真修,也是老杜的师父,解放前开始就喜欢下山救人所以很有名,人称李真人,老杜很谦虚的说自己只学到他的皮毛,学的太杂什么都不精,老杜还有个师兄,是接骨头的,我跟他有过一次接触是在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这个以后再说。老杜还跟我们讲了一些他们跟着师父学本事时候的奇闻逸事,时光回到他们十几岁的时候,他师父为了练两个徒弟的胆量让他们子时穿过一片荒山野坟,每人拿一个小鼓在山顶背对背敲鼓,也不知道什么法门,说是可以招鬼,然后他依稀看到某个坟头有个女人拿着一颗头在梳头,老杜说故事的感染力很强,画面感我害怕了很久。他的语气中我听出他师父是个严格的老师,也是个有真本事的人,跟老杜学习的那两年他讲了很多关于他师父的故事,语气有点伤感,后来我对道士有了第一次真实的认知,知道了自古道医不分家,感受到乱世道士下山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