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美元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发生以前,PC业务只是局限于专业机构或者计算机的业余爱好者市场,但马库拉投资苹果前在他的计划中提出了一些办法,来开拓业余爱好者以外的市场。通过市场细分,去做特定领域的调研,并就需求从设计的初始阶段就开始考虑,如何把电脑带入寻常百姓家里,推广到普通人手中,用来为主妇记录食谱,记家庭开支账目等等。这是一个产业带萌芽,十年一遇的机会。故事的后来是7年后,Apple跻身《财富》500强,马库拉预言中蕴含的精神也得到了证实。
在整个项目八字没一撇的阶段,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这2个不靠谱的年轻人,并主动提出为公司提供高达25万美元的信用贷款,成为拥有1/3股权的合伙人。3人各自持有26%的股份,剩下的保留,用以吸引未来的投资者。他们三个在马库拉家游泳池边的小屋会面,签订了合同。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会敬佩他的冒险精神,因为这笔资金随时都会因为一个决策的失误打水漂。
马库拉把原则写在一页纸上,仿佛圣经中的羊皮卷等待有缘人去实践,题为“苹果营销哲学”
苹果营销三原则
Empathy
第一点是共鸣。马库拉说:“就是紧密结合顾客的感受。我们要比其他任何公司都更好地理解使用者的要求。”
那么乔布斯为什么能够做出让消费者共鸣的伟大产品?
1.动机。乔布斯做企业的目的是创造伟大的产品和打造优秀的公司,而不是赚钱。如上面所述,微软之所以模仿iPod不成功,是因为动机的问题。
2.乔布斯的多学科思维。乔布斯不是艺术天才,不是技术天才。但他兼具人文与科技特质。再加上乔布斯通过禅修体悟形成的独特直觉,所以有了创造伟大产品的灵感。
3.人文主义精神。乔布斯说:“苹果之所以能与人们产生共鸣,是因为在我们的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
4.乔布斯的完美主义。比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乔布斯为了完美,经常推倒重来,团队因此饱受折磨,但做出了让消费者共鸣的产品。
5.打造一流的团队。乔布斯学习奥本海默的领导方法,用一流人才做一流的产品。
Focus
第二点是专注。马库拉说:“为了做好我们决定做的事情,我们必须拒绝所有不重要的机会。”
乔布斯的一个过人之处是知道如何做到专注。“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他说,“对公司来说是这样,对产品来说也是这样。”
乔布斯个人非常专注,他设定优先级。把他激光般的注意力对准目标,把分散精力的事情都过滤掉。在管理中也是如此,会保留核心产品和重要事情,砍掉一切其他业务。
1997年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时,苹果的产品线非常多。员工给乔布斯解释就花了三个星期。后来乔布斯受够了,然后在白板上画了一根横线和竖线,做成一个方形四格表。在两列的顶端,写上“消费级”和“专业级”。在两行的标题处写上“台式”和“便携”。他说,就做四个伟大产品,每格一个。其他全部停止,这样将做其他项目的优秀人才和资金释放出来专攻四个产品。结果大获成功。
在苹果的百杰集思会上,乔布斯问这100人:“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十件事情是什么?”大家认真讨论后写在白板上,然后乔布斯把最后七件全部划掉,宣布:“我们只能做前三件。”
他给谷歌CEO拉里•佩奇建议时说:“要想清楚谷歌成熟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现在摊子铺得到处都是,你想专注去做的五个产品是什么?把其他的都扔掉,因为会拖你的后腿,把你变成微软,导致你生产的产品符合要求但不伟大。”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的答案都是专注。
Infuse(Impute)
第三点是灌输。马库拉说:“这涉及人们如何根据一家公司或一个产品传达的信号,来形成对它的判断。人们确实会以貌取物,我们也许有最好的产品,最高的质量,最实用的软件等等。如果我们用一种潦草马虎的方式来展示,顾客就会认为我们的产品也是潦草马虎的。如果我们以创新、专业的方式展示产品,那么优质的形象也就被灌输到顾客的思想中了。”诚如品质生活,仪式感和点点滴滴的优化细节能带来的是精致的记忆,而那些潦草的过往我们再回首时很难想起。
乔布斯向约翰逊描述马库拉的名言:“一家好的公司要学会灌输。它必须竭尽所能传递它的价值和重要性,从包装到营销。”注重首因效应,优化从任何角度出发的第一印象,用传统的国学思想来阐述,引用杨雄的一句话:“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
1.苹果的产品发布会,乔布斯每次都精心准备。包括现场、道具、幻灯片等等,反复排练。乔布斯的妻子劳伦说:“每一页幻灯片他都要改上六七次。在每一次演讲前,我都会陪他准备几个晚上。”“他把每一页内容都做成三种不同风格的幻灯片,然后让劳伦选出最好的一个。”“他对此十分投入。他会把每句话翻来覆去地说,改变一两个词,再重新说一遍。”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在《乔布斯的魔力演讲》一书中,卡迈恩•加洛写道:“乔布斯的演讲往往会刺激听众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
2.产品包装。乔布斯说:“当你打开iPhone或者iPad的包装盒时,我们希望那种美妙的触觉体验可以为你在心中定下产品的基调。”他说:“这是迈克教我的。”
3.广告。比如经典的“ 1984”广告和“非同凡响”广告。
4.零售店。因为计算机行业的销售都在大型连锁商店和量贩店。而这些地方的店员都不具备苹果产品的基本知识,也没有意愿去为顾客解释产品的独特性能,在商店购买苹果产品的体验并不好。乔布斯说:“除非有办法在商店里就把我们的理念传达给顾客,否则我们就完蛋了。”所以,乔布斯决定自己做零售店。不过零售业很难经营,计划并不被董事会和外界看好,但乔布斯精心筹备的零售店一推出就获得了空前成功。2004年苹果零售店的收入达到12亿美元,突破了 10亿美元的量级而创下了零售业的新纪录,给顾客带来了卓越的消费体验。
在苹果创始之初,迈克•马库拉在这页纸上写下了管理中最重要的东西,为苹果奠定了基石。乔布斯后来不断的实践和完善,缔造了卓越的产品和伟大的公司。但最终这位先知者,33岁就实现财务自由并提前退休却没有铸就这份伟大。性格中略有缺陷,情商不高近乎偏执的乔布斯用自己的坚持和行动证明了这些原则的永恒价值,也革新了他所专注的产业,同时重新定义了产品,销售渠道以及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