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美食地和小众景点让留法的艺术经理人告诉你
想象一下,你看着不远处的埃菲尔铁塔,踩在小巷子里的鹅卵石地面上,街道两旁都是放着红粉鲜花和深绿色遮阳伞的小咖啡馆,暖暖的阳光透进皮肤里的每个毛孔,突然一首轻缓又有情调的法国香颂飘进耳朵里,追随着跳动的音符望过去,你看到一个穿着白色丝质吊带裙的金发女郎刚好把咖啡送往嘴边,凌乱扎起的头发更加让她显得慵懒迷人,一只白白的鸽子站在她脚边,望着她,呆呆地,一动不动。
“巴黎”这两个听上去就很浪漫的字,是多少女孩子心里的梦幻之地,恰好我身边有一个女孩子现在就在巴黎做艺术经理人,叫张露。她爱旅行,游历了欧洲各个国家,喜欢文学、艺术和哲学,能熟练运用中、英、法语,做饭一流,属于自信大胆的那一类cool girl。今天她要跟我们讲一讲她的职业内容,法国求学建议,巴黎的美食地和小众景点,法国最美村庄,多栖发展并颇有成就的法国画家。

以下是部分访谈内容:
Walee:“你现在的职业是什么?”
张露:“目前我是独立策展人以及艺术经理人,主要做艺术家和画廊/买家的中间人。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社交平台发布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和采访,再去寻找合适的策展机会以及对他们作品感兴趣的买家。”
Walee:“什么样的艺术家会吸引你?”
张露:“我的个人品牌是河口美术馆,目前有四位合作时间比较长的画家。一位法国人和三位中国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很真诚。从经济上来讲,他们的作品属于中等价位,不会虚高。再一个,画作的题材比较接地气,比如这个法国的画家Solvieg Corcos,她对自然特别感兴趣,就是描绘周围的花花草草、海岸线、出海打渔的渔民、养牡蛎的农场主,性格比较闲云野鹤。”

“她跟我说,她可以一整天坐在自己的画室里看角落的蜘蛛织网,说那是自然赐与的无与伦比的美,9月份我会在南昌办一个她的个人展。另外还会在苏州画廊办一个中国当代水墨画的画展,因为跟我合作的画家里有两位中国传统油画家。有一位女性艺术家梅婉婷,是85后,非常善于用很简单的墨色、细腻的点和小小的线条去描绘河岸、柳树、草地等,表达开阔幽静的意境,看她的画就有种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感觉。”

Walee:“这样的偏好跟你学习的专业有关系吗?”
张露:“有,我2015年从北京辞职后,来到法国读艺术史硕士,专业全名是艺术史与艺术收藏,学了两年。我们这个组侧重old master古典艺术,学习内容从文艺复兴时期到二十世纪初毕加索的表现主义抽象主义为止,二战后的艺术我们没有太多侧重。两年期间,学校带我们参观了很多画廊、博物馆,将近一年的时候每个礼拜都要去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两次。”
Walee:“怎么去法国读艺术史?需要准备什么?”
张露:“法国分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侧重学术,大部分都是法语授课,如果要申请公立学校,首先法语需要达到B2的水平。大家应该听过公立学校学费特别低,只有一个注册费,不过从明年开始吧,法国公立学校也会开始收取学费,但比起去英国、美国留学还是会省很多。我读的是私立学校,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多老师在拍卖行或画廊有过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所以在上学期间我们就可以做实际的策展或去拍卖行里实习,跟本行业直接接触的机会比公立学校要多。私立学校有很多英语授课,也有法语授课。一般法国的私立学校都会给学生提供免费的法语课程,类似夜校。我们学校每个星期一都有两个小时免费的法语课。英语的话,跟去英美一样需要有英语的成绩,比如考雅思、托福。来法国学习的话,我们之前是写一篇小论文,既然是来读硕士,肯定对这个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有两次面试,通过学校面试后要去法国高等教育署面试,只有通过这个才能拿到签证。”
Walee:“老师上课的内容主要是什么呢?”
张露:“我们专业主要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史学,从文艺复学到20世纪,主要涉及到法国、意大利、荷兰和英国,可能带到20世纪初奥地利的分离派,小国家的艺术史,绘画类和家具类。我们专业领头的老师以前是在苏富比拍卖行,是欧洲家具方面的专家。另外一部分就是收藏史,里面会涉及到中国的艺术品,我特别感兴趣的,也是我即将去英国诺丁汉大学读博士的研究方向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二战以前中国的艺术品在欧洲市场的流通情况。这两个是史学部分,另一个上手性比较强的部分是艺术法,有一个英国艺术行业的律师用多年自己的一手案例来讲解,比如几几年的时候她碰到了这样的案子,用英国或者法国的法律要怎么样去处理。出现纠纷的情况,比如赝品,在纽约佳士得拍卖的达芬奇的救世主被阿联酋王子买下来了, 原定2018年年底在卢浮宫的阿布扎比分部展出,但由于没有办法确定真伪,所以公开的展示就一直搁浅。”

“另外艺术法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关税,尤其在欧洲,英国没有脱欧以前,欧盟这些国家的人流、物流、资金流都是自由往来免税的。但英国是欧盟但不属于申根国,对于艺术品的收税是西欧各国里最少的,所以很多艺术品进入欧洲市场都是先到英国,再利用欧盟之间的便利免税地进入法国,荷兰。脱欧的话有一个问题是贸易壁垒,艺术品低税率只能惠及到英国本土,就不能通过这种免税的通道进入法国,对于法国还是一个好处吧,在脱欧的这几年,巴黎慢慢就成长为新的欧洲经济中心了。”
Walee:“做一个优秀的艺术经理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张露:“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知识储备,跟别人聊天时要让人感觉到你的专业。第二个就是要有商业头脑,这个我还在学习过程当中。比如我的话,是要为艺术家服务的,我要考虑怎么样去争取他们的利益最大化,怎么样把他们推销给画廊、给展商和买家。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是要有法律意识,因为最终一定会涉及到签约、分成。我最近在跟各种画廊和买家谈,也得到了不少法律界的帮助。不只是做艺术销售,懂法对于任何行业都是必要。”
Walee:“现在在欧洲的艺术品市场受欢迎的是?”
张露:“很多。欧洲艺术品市场品类多样,当代的、古代的甚至古董级别的。这边市场比较规范,每年都会有非常多的展会。很多画廊在特殊的日期会有一些面向公众开放的机会,比如办一个新的展览,第一天会有开幕酒会,大家可以过去看画,跟画廊主聊聊天,吃吃东西喝喝酒。国内好像现在也有这样的。但是国内的话,我觉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是脱节的。我跟国内不在艺术圈子的伙伴聊天的时候,他们会说没去过画廊,有可能就是等到比如国家博物馆办展才去看,平时不会接触这些东西。这边不太一样,可能因为巴黎长期暴露在艺术当中,他们不觉得艺术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当温饱问题解决后就可以去追求的东西。他们的艺术品价格很便宜,比如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连锁画廊,叫做正方形艺术家,在上海开了分店,北京也要开了,都是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可能也就几百或者一千欧元,所有作品都是根据尺寸来进行标价的。这家有个分店在蒙马特附近,很多当代艺术家的画室都在那里,偶尔还会有一些活动,比如参观艺术家画室的walking tour,还会有一些艺术培训课,花一两个小时画一张画。五月份巴黎艺术博览会期间,我看到一对母女,小女孩背着书包,可能是放学后到博览会上转一圈,看到一副喜欢的画她妈妈就给她买了,欣赏艺术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Walee: “有没有推荐的博物馆?”
张露:“法国的博物馆特别多,耳熟能详的卢浮宫、桔园博物馆、罗丹博物馆。我说两个小众的博物馆吧。一个叫浪漫生活博物馆(MUSEE DE LA VIE ROMANTIQUE),在巴黎九区红磨坊附近,是荷兰画家阿里谢佛尔Ary Scheffer的私宅,在法国生活期间跟女儿住在里面,每个星期五都会举办沙龙,邀请当时活跃在巴黎文艺界、绘画届、文学界的人参加,每周设定一个主题,然后大家一起聊天交换意见。”

“他们的客人包括乔治桑、肖邦 、李斯特、雨果、恩格尔和德拉克洛瓦等,都去过他们家。那个时候,19世纪的巴黎有浪漫主义艺术思潮,是一个沙龙的天堂,非常多中产知识分子和新贵族都有这种沙龙文化。1982年这栋三层的房子就变成了一个小博物馆,可以看到很多乔治桑的小说手稿和画作,还有来谢佛尔家参加沙龙的文人的墨宝和生活用品。”


“这个房子旁边是玫瑰花园,现在已经改建成了咖啡厅。可以想象一下19世纪的小房子里,艺术品位非常好的画家客厅,窄窄的楼梯旁边是小小的水彩画和装饰品,参观完了到开满玫瑰花的花园里喝一杯咖啡,享受夏天巴黎的阳光,你就会觉得,这就是浪漫的生活 !”

地址:16 Rue Chaptal, 75009, Paris
交通:地铁12号线Saint-Georges站,地铁2号、12号线Pigalle站,地铁2号线Blanche站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8:00(咖啡厅开放至17:30)
门票:常展免费,临时展览7欧元(14岁以下免费)
(浪漫生活博物馆相关照片和信息来自O’bon Paris网站)
“另一个博物馆叫雅克马安德烈博物馆((Musée Jacquemart-Andre),也是名人故居,比较有名的是有非常全的中世纪时期从庞贝和佛罗伦萨收集过来的遗迹。这一家人,妻子是画家,丈夫是银行家,相对浪漫生活博物馆更暴发户一些,他们家就像宫殿一样。我在上学期间去过,进门是长长的过道,两旁是绿色的草坪,进去之后明显可以感觉到财力。尤其美的是在一个玻璃房里的象牙白螺旋楼梯,很多女孩子喜欢在那里拍照,旁边摆的全都是亚热带的植物,楼梯过道是一整幅嵌在墙上的从庞贝买回来的石壁画。比较小众,这个是跟团来不会带你去的。”


(以上图片来自travelnews网站)
Walee:“因为你在法国嘛,那交流语言主要是?”
张露:“大部分是英语为主,英语特别重要。我现在联系比较多的策展人,有韩国人,有西班牙人,我们就是英语。而且我并不只做法国的画廊,会到别的国家去参加一些画廊的活动。我的法国画家以前在美国生活过,所以我们交流都是法语英语混着来。 跟当地人打交道,参加法国开幕展的话,还是要说法语的。”
Walee:“可以跟我们介绍一下那位法国画家吗?”
张露:“她叫Solvieg Corcos,是一个传奇女性。他们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犹太家族。她说他们家里有一部四百年的家族史,是由希伯来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写成的。”

“他们家族人才辈出,到了十九世纪,这个家族的意大利的一支有个她的叔祖父是当时非常有名的画家Vittorio Matteo Corcos,这位画家擅长肖像画,为当时意大利和法国非常多的达官显贵画过肖像画,比如二战时期意大利国家元首墨索里尼。”

“Solvieg的父亲是法国人,也是学画画的,和毕加索是好朋友。她跟我说她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毕加索还在他们家房子的门上画画表示庆贺,但是非常可惜,很多年前一场大火把门板都烧没了。Solvieg以前是一名专业芭蕾舞演员,在丹麦一些剧院长期演出,之后去美国做演员和电影特效化妆师,二十年前左右回到法国,来到了滨海夏朗德省,法国西南海岸线上的一个省,附近最大的城市是波尔多。她回到法国之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受到朋友的影响,就投身绘画,成了一个全职的油画家。现在已经拿到法国本土最大拍卖行的认证,对于法国艺术家来讲比较有含金量的一个东西。2003年获得了夏朗德地区的艺术大奖海鸥奖,拿到了油画类的优胜。”


“她居住在一个人口不足五百人非常美的村庄Mornac(莫尔纳克),纯白色,今年被法国评委法国最美村庄。住在里面的人大多数从事艺术行业或者手工艺行业,街道上基本都是画廊、画室、手工首饰店、艺术糖果店、鲜花店,我记得还有一个做皮具的老爷爷。”

“除了艺术行业,还是法国最有名的牡蛎生产基地 ,村庄附近的高速公路旁边就有一个雕像,一双巨大的拍牡蛎的手。这里是淡水河的入海口,比较适合牡蛎的生长。当地人讲像布列塔尼、诺曼底这些地方的牡蛎虽然非常有名,但是跟他们那里比起来差远了。村庄整个氛围我特别喜欢,大型旅行团很难去,那个地方没有火车站没有交通。因为她的关系,我每年都会去那个村子两次,我去的时候都是先坐火车再转汽车。适合个人自由行深度游。那里吃的也好吃,法国西南部最有名的是鸭子,牡蛎和青口贝。牡蛎是撒上柠檬汁就直接吃,青口贝做熟了放奶油、洋葱和白酒,配炸薯条吃。”

Walee:“巴黎有没有推荐的餐厅?”
张露:“来这边的话就推荐法国菜,有两个。一个是比较平价的连锁餐厅,在巴黎有很多家店,叫Chez papa爸爸的家,主要营法国西南部的料理,以量大实惠著称,我有时候去吃个主食都吃不完,纯吃饭的话人均二十欧元,但是欧洲这边点酒就会很贵。这个餐厅当地人比较多,很热闹。”


“还有一个叫Le Bon Bock,在蒙马特附近,有137年的历史,进门就会发现墙上摆了一幅油画,是二十世纪初一位画家画了一副他当时在这个餐厅吃饭的场景。他们家主要就是巴黎菜,非常巴黎 ,比如油封鸭腿(Confit de canard) 小牛头(Tete de veau) 毕竟历史悠久,在当地也比较有名,所以价格会贵一些。但是也有一个三道菜的套餐,一个前菜,一个甜品,一个主菜,25欧元。但里面的主菜就比较家常,油封鸭,奶酪鸡胸肉,相对来讲食材比较家常。好的比如鸭胸肉和5A级的牛排。单点的话就会比较贵,人均四十欧元左右。在那里吃饭更多的是去体验历史氛围。他们家连卫生间都很漂亮,卫生间的镜子周围镶满了金叶子。”


“法国有很多很老的咖啡厅和餐厅都保留了历史原貌,比如花神咖啡厅,是很多电影的取景地,以前波伏娃、毕加索、梵高经常去,现在变成了游客打卡的地方,运气好的话可能会看到明星。”
Le Bon Bock
地址:2, rue Dancourt,75018 Paris,France
电话:+33 1 46064345
Walee:“有没有推荐的小众景点呢?”
张露:“来巴黎都可以去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看看,是推动了20世纪初文学进步的一个英文书店,以前的老板是上个世纪的美国人George Whitman。George小的时候就环游世界,据说在南京度过了短暂的一段童年时光,青年时代来到巴黎租了这个房子,但房东想涨房租要把他赶走,就把房间的锁给破坏了,George就想, 那干脆把这个房间变成一个公共场合。因为他有很多的藏书,他就邀请大家来自己的客厅读书,慢慢慢慢就变成了一个书店,原来名字叫米斯特朗风(Le Mistral),是从法国陆地吹向大西洋的一种季风。”

“莎士比亚书店这个名字其实是由美国人Sylvia Beach 20世纪初在法国开的书店的名字,她当时支持了一大批活跃在巴黎文坛的年轻人,包括海明威和英国作家Joyce(乔伊斯)。乔伊斯的Ulysses(尤利西斯)就是这个老妇人资助出版的。二战期间德军攻进巴黎之后这个书店就关掉了,因为没有生意。听说1945年二战结束时,海明威跟美军开着坦克进入巴黎,还去了莎士比亚书店的旧址想去拜访这个老太太。”

“70年代George在一次读书会上碰到了Sylvia,并告诉她“你的故事激励了我,我也想在巴黎开一个书店,让更多的人读书并且重视文学。”Sylvia Beach也深感自己年纪大了,就同意把Le Mistral改成了现在的莎士比亚书店。George继承这个书店以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巴黎,98岁的时候在书店二层的卧室里安详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现在这个书店是由他的女儿Sylvia Beach Whitman在继承,她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这个莎士比亚书店创始人。这个书店静悄悄的但非常狭窄,开到晚上11点,楼下是销售区,楼上是阅读区,有椅子有床,可以在那里看书,很多书都是 Whitman带过来的。书店旁边开了一个小小的二手书店,用很便宜的价格就可以买到195几年的书。2015年书店买下了隔壁的店铺开了咖啡厅,总算完成的夙愿,里面卖有独家配方柠檬派,George生前很爱做饭,曾经说过“There is only one way to make a good lemond pie.(世界上只有一种正确做柠檬派的方法)” ,就是他自己的。这个店地理位置特别好,跟巴黎圣母院隔塞纳河相望,称自己为The best view point of Notre Dame(巴黎圣母院最佳观景点)。 每天人可多了,有时候进书店都要排队。”

莎士比亚书店在巴黎圣母院对面的BUCHERIE街37号,是电影《午夜巴黎》和《爱在黄昏日落时》取景地。纽约的泰晤士报评价George Whitman是“一个善良的、有魅力的父亲般的形象”。惠特曼的书店,甚至被喻为英语世界文学青年的庇护所和乌托邦,因为在他经营书店的一生中,收留过4000个左右需要帮助的人。
另外修正:书店原名Le Mistral,取自他爱上的第一个女子的名字。
Walee:“去法国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张露:“旅游的话,人身财产安全吧,但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妖魔化。的确这边有很多针对亚洲游客的抢劫和偷窃发生,我在比利时被抢过。但我觉得一个是自己要注意,再一个就是不要因为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就不敢来了,这样的话就会错过很多很美好的风景。生活在这里的话,大部分法国人都很友好,但大家应该也知道这边效率很低,在这边就要很佛性,不要着急。文化冲击方面的话,我刚来的时候,会说出来很多很多,但现在我觉得其实都可以理解,可能也因为在来法国之前我在英国生活过一段时间,语言、生活方式什么的有一个缓冲,来法国也没有觉得差太多。”
Walee:“你跟你男朋友相处的过程当中感觉到了文化差异吗?”
张露:“有。我们两个人成长背景不一样,很多的想法都不一样。比如我们中国人讲究未雨绸缪,什么事情都要想好,好的方面要想,坏的也要提前做好预案和补救。但是我男朋友心态就特别好,总是说不要担心,enjoy the moment(享受当下),等到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就再去想办法解决它。你说艺术家这样随性我可以理解,但他是个公务员,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做事应该讲究条理性的。我们中国人工作是为了未来买房,等到老了我有足够的钱去看病,他们不是。不仅是我男朋友,问了好多圈子里的中法家庭,都反映这一点。可能和他们的社会福利有关,这边社保很多病都能报销。我男朋友前段时间做了手术都给报销了,不过过敏的药比较特殊,要低温贮藏。每次都有人来送,药不花钱,但送是花钱的。”
Walee:“你是怎样拿到长居身份证的?”
张露:“学生的话就可以拿到。现在我是自由创业者,就是中国的个体户。外国人要做这个其实比较简单,只要你从事的行业跟你学习的专业契合,不过我听说过有人学艺术的,结果开了一家餐厅,也看你怎么写business plan(商业计划书)。他在餐厅里放了自己很多的画,他的paper(论文)里探讨的是食物和艺术的关系。移民办公室里专门的人会审business plan,还要面试问你问题,完整正式的商业计划书包括你为什么做这个,你怎么做,预算多少,怎么盈利,怎么去规避风险等。审核过了就可以拿到证。不过要保证每年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就是纳够了税才可以继续做下去。比商业创业或商业签证便宜很多,适用于个人,我现在没有涉及到雇人,以后希望可以慢慢扩大。”
想关注她的朋友们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Estuaire 河口美术馆”,这个在线画廊哈~或登录网站
“行迹访谈室”专注于找到世界各地生活的有趣独特的人,分享他们的生活工作经历以及生活当地的小众景点和餐厅,微信公众号“行迹访谈室”有剪辑了的文字版本,如果想听无剪辑版音频的朋友可以登陆喜马拉雅搜索“行迹访谈室”。
© 本文版权归 Walee de Mar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