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名沪上职业码字人
数月沉淀,在转型成为沪上职业码字人的路上不断攀登,继续前行。喜欢我的文字,记得关注一下哦。

来上海,没有做任何准备。带着一颗勇闯天涯的心,坐了4个半小时的汽车和14个半小时的火车,连夜抵沪。
这次来,目的很明确:身处五线城市的传统媒体发展日渐式微,我面临着平台的转型和领域的选择。
大概从去年年底开始新的规划。但那个时候,目标和方向都还没有想得太清楚。经过半年的思考,我决定要做一位沪上自媒体人。
这当然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做出这个决定,我暗地里下了很大的决心。
感觉自己的文章写的还可以。至少,对读者来说,我是一直在不断探索,当下社会人们所关心的内容和关注的焦点。但所谓的“还可以”,背后隐藏着非常严重的自我满足感。这当然是要不得的,这是心态的问题。因为一个写作者,无论写的有多好,都应该始终不变的认为我可以写得更好。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当你把每日阅读这件事变成你的习惯时,你会发现:读书越多,越能够看清楚自己的重量和体积,看清楚自己的内涵和外延。
你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强大,自负,不可一世。你只是你自己,一个贪恋美食与咖啡,热爱电影与写作,一不留神儿做起白日梦来,都不用打草稿的人。这样的自己非常糟糕。那么,请照照镜子,像星爷刚出道时,出门前必做的一件事:对着镜子刷刷牙,扯着嗓子朝镜子里的自己说一句:“努力,奋斗”。

这一幕发生在星爷早期的电影作品中。但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很二的画面,星爷只用一句简单的鼓舞,就让这一幕随着时间的沉淀,发酵成银幕经典。从那一刻起,星爷就从未放过任何一个成为演员的机会。他凭着自己不服输的精神,一遍一遍的告诉别人: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这太像今天的我了。做这个决定就是因为,我要成为一名职业码字人。这对于从小就喜欢写作的我来说,好像并没有那么难。不过,仅仅是好像。我完全低估了大上海这么高的消费水平。
成为职业码字人,首先就是可以持续更新。但现在看来,持续更新大概是做不到了。你连最基本的手机电脑这些配套设施都没有,难道就靠每天泡网吧维持现状吗? 职业码字人哪有你这样码的?你这不是作死的节奏吗?
但我在做了这个决定之后,就没想着有一天会后悔。我是这样一种性格。我骨子里是个喜欢和文字打交道的人,而不是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人。所以,我的另一面都在文字里,你所看到的我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我。
作为一名游走在世俗与理想之间的孤魂野鬼,我的情感,我的表达,全部隐藏在文学和艺术当中。
日常生活里,别人泡妹子,我看书。别人打游戏,我看电影。别人喝咖啡,我写文章。但是很可惜,我写的小说太少了,这也跟我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环境有关系。
你说一个很少读小说的人,如何能够把作品的细节呈现出来 ? 那个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在这一环节简直弱爆了。所以,没有小说叙事这个强有力的武器,我怎么去打赢这场游戏?
为什么是一场游戏呢? 因为我觉得写一部小说,跟做一款游戏是一样的道理。虽然一种是文字表达,另一种是编程代码,但游戏也需要情节啊,这一点不是跟小说一样吗? 所以,创作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打怪升级进阶的过程,需要你全情投入,架构清晰。不是那种《故事会》一样的东西。目前如果写不了大部头,就先写写短篇小说嘛。多读几篇经典的短篇小说集,先学习他们那种写法,等到时机成熟了,再慢慢开始中长篇小说的创作。

想找到一个好的素材和切入点,这需要时间,需要精力,需要缘分以及阅读量的积累。因为我在长期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我是一个读什么就可以写什么的作者,我读过的书,往往可以很自然地化作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很好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当然,我目前的写作还处在打基础阶段。但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预感:坚信自己可以写出阅读量5w+的作品,为什么呢?
我跟你讲个故事。
我在新浪博客日更十一年,呕心沥血,专注于内容生产。但十一年的产量只有不到500篇文章,这样的笑话传出去难免让人笑话。但我既然选择了内容创作,我就必须打破个人与时代的局限,重新思考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的内容如何持续更新且质量不俗? 这是一个写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此时此刻,它就摆在我面前,我必须真诚的去面对它,把个人身上不利于创作的因素统统剔除,就只剩下一句:写的不好,谁会来看?
ok。我今年的目标就是,从我手上诞生的每一个作品必须一篇比一篇好,正所谓”持续产出,日益精进”。没有人不经历这个过程,就能随随便便成功。抵沪,不是好日子的结束;抵沪是日益产出好作品的开始。

基于这个小小的愿望,我在我的豆瓣上码出了第一篇文章。我的目标:是倾尽全力,成为沪上职业码字人。
小人物的小愿望正在悄悄长大,我有太多关于文学关于电影背后的故事,等着你来敲门叩问。你若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最近在读《电影编剧的秘密》和《羌在深谷高山》两部作品,下次将会与你们一起来分享:那些与纪录四川羌族文化相关的故事。感谢您的关注!
祝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