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油的一次性手套、塑料袋算什么垃圾?

大家好
我是被垃圾分类搞疯了的皮妹儿

这两天
办公室里看见啥
都得问一嘴这是什么垃圾
直到有一天
我们和谐的办公室关系
差点没分崩离析
起因
是一个漏油的垃圾袋
这算什么垃圾
???
不过话说
一个没破的垃圾袋怎么就漏油了呢
???
再仔细一想
吃东西的时候
一次性手套也经常漏油哎

所以
今天我们研究的主角
就是这些会漏油的小辣鸡

以餐饮行业普遍使用的一次性PE(聚乙烯)手套为例,PE材料就是聚乙烯,准确来讲,一次性手套使用的材料叫低密度聚乙烯(LDPE)。
低密度聚乙烯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之一,也是塑料的一种,大量用于制造塑料袋、塑料薄膜、牛奶桶的产品,同时,还有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和它关系非常大,那就是白色污染。
其实,聚乙烯的发明也是一场意外。它最早出现是在1898年,由德国化学家Hans von Pechmann在一次试验事故中合成的,接着到了1933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的Eric Fawcett和Reginald Gibson在另外一次试验事故中也合成了聚乙烯。
就这样,事故中诞生的聚乙烯走上了历史舞台,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坚持不懈的致力于为人类创造“事故”。

聚乙烯 来自维基百科
1939年,使用高温高压下的自由基聚合生成的低密度聚乙烯开始工业化生产了。
它具有很多优点,价格低廉、质地柔软、透明度高、一定程度的防水防油(注意是一定程度)……生产商看中了这些特性,用它生产了保鲜膜、塑料袋、一次性手套等薄膜类塑料制品。

那为什么在使用一次性手套时,手套明明没破,却依旧漏油?
这就和低密度聚乙烯的结构有关了。
首先,在低密度聚乙烯合成时,发生了链转移反应,在分子链上生出许多支链。这些支链妨碍了分子链的整齐排布,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密度较低。
塑料薄膜中的高分子链段与链段之间有空隙,这些空隙大于油分子,所以,时间一长,油自然就渗入了。再加上,因为现在很多塑料袋为降低环境污染,用的都是易分解设计,上面很多小孔,这对一次性手套的使用者来说就非常不友好了。

低密度聚乙烯来源维基百科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原因,相似相溶原理。
食用油大多是非极性分子,而一次性手套等塑料产品的构成分子也是非极性分子,根据化学中的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分子可以相互溶入。所以食物油的分子进入到低密度聚乙烯分子链之间,再钻到了另一侧和你的手指亲密接触,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所以,不仅一次性手套,保鲜袋、塑料袋等都会有漏油现象!

除此之外,很多人认为,戴上了一次性手套就可以不用洗手,其实也是不正确的。
穿戴新手套时,携带细菌、病菌的手部触碰到手套外表面会污染手套。另一方面,摘除手套后,无意间接触过手套的双手也会被污染。
另外,根据美国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协会 (APIC)的调查,很多关于手套质量的可变性报道称,乙烯手套(薄膜手套)有4%一63%、橡胶手套有3%-52%的不可见渗透。
所以,戴手套并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最好佩戴前后都要洗手。

除了餐饮行业使用的一次性手套外,为了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一次性手套的材质也五花八门。
- 清洁、化工、汽修、美容等行业,一般用的都是一次性丁腈橡胶手套;
- 医疗、牙科、实验室、工业劳保等行业,一般用的是一次性乳胶手套;
- 食品加工行业一般用的是一次性PVC(聚氯乙烯)手套。

这么多种类的手套
以及漏油的一次性手套和垃圾袋
到底都算什么垃圾啊
机智的读者老爷们
在评论区告诉我们鸭~

以上
就是本期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