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被怒骂,我却看到了最催泪的一幕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最近看《这就是街舞》对易烊千玺好感倍增,在他身上总有一种超乎同龄人的成熟。
有一次在录制现场,一位女舞者突然冲了出来,替被淘汰的男朋友打抱不平。
她来势汹汹,矛头直指队长易烊千玺:
“你说他的舞蹈没有打动你,那我想说什么才叫打动你?”

一上台,她的情绪从愤怒到委屈,说着说着,哭了:
“他练舞真的很辛苦,付出了太多努力,他打动了我,我觉得他的表演很完美。”
当众被质疑评判水平,身为导师的易烊千玺丝毫没有任何难堪和慌乱,他也没有急着为自己解释,反而是耐心地倾听对方说话。
对方说到动情之处哽咽了好几次,易烊千玺点点头给予反馈,并发自内心为她鼓掌。

等她说完,平复好情绪之后,易烊千玺才解释了一下:
“街舞是什么,我觉得街舞是艺术,最重要的是感受。
我们四个队长在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技术有多好,可能我们的舞台并不算最出色的,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个人感受和喜欢的东西。”

少年之诚,足以消弭戾气。
易烊千玺身上的这份诚,更多的是对选手的共情,这是一个人掌控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毕竟他也是这么过来的。

他太理解一个舞者寒风酷暑,不知昼夜地练功要咽下多少汗水和泪水,忍下多少苦楚和伤痛。
等啊等,好不容易才等来了一个弥足珍贵的舞台,积在身上的压力和劲头刹那间爆发,却被告知自己的舞蹈打动不了人,遗憾、委屈,甚至是愤恨涌上心头。
所以,对方一开口,千玺就知道对方想发泄一下,她真的不好受,那便给予她一个机会,一份尊重。
诚如《重启》所说:
“安慰一个哭泣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说‘不要哭’,而是‘你一定很痛苦吧,想哭就哭吧,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哭’。”
成熟这件事,与年龄无关,它只与态度挂钩,没有能不能,只有肯不肯。
对于那些举手投足都让人如沐春风的男孩,与其说“我永远屈服于温柔”,不如说“我永远慰藉于共情”。
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却有我想要尽力照顾你的感受。
同情是安慰,是生而为人的柔软;
共情是治愈,是奉为至宝的良知。

前不久,因为一段采访,我彻底被选秀节目《青春有你》走出来的大男孩姚弛圈粉了。
记者问他:“腿长和胸大你选哪个?”
姚弛没有二选一,而是笑着说:
“要取决于你人是什么样的,不要物化女性,不要用身体来定义一个人。”

记者不依不饶,又问他:
“如果同一个人胸大和腿长你选哪个?”
姚弛依旧不选:
“那无所谓,只要是那个人就好。”

他还告诉男孩女孩们做自己:
“不管你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要冲破性别刻板印象的桎梏,不要被他们影响,做自己最重要。”

字里行间,我都想为姚弛的家教和三观点赞。
男人的风度,就看他对待女性的态度,不卑微不戏谑,不仰望只平视。
当主持人问出有关评价和挑选女孩的问题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急着去表达自己的欲求,而是设身处地去考虑这个问题是否会中伤女孩,这对她们来说是否尊重。
社会对于女孩的恶意无处不在,被肆无忌惮地评价身材,被抬到案板上打分外貌,承受着年龄上的歧视,性别上的偏见,甚至是凭空降临的伤害。
所谓共情,不是廉价的可怜,而是一个人真正去理解另一个人在这世上的经历。

共情的人往往都很敏感,他们总能一下子捕捉到别人的需求与困境,一眼望穿别人的痛苦。
因此他们容易感动和流泪,但这眼泪并不廉价。
何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很爱哭,而大多数情况他都是为别人落泪,这不代表他软弱,而是他太柔软了。
热爱唱歌却舞台颇少的黄雅莉唱起《蝴蝶泉边》,他哭了。

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刚进门,他就注意到对方脚上被冰刀磨烂的伤痕,他又心疼得哭了。

《奇葩大会》上有位选手叫冉高鸣,他一上来就结结巴巴絮絮叨叨,说自己的生活很操蛋,穷困潦倒,无法检点,连穷游对他来说都是轻奢。
高晓松忍无可忍:
“我觉得你作为一个并不富有的人,你在侮辱这个阶级。”
现场气氛立马尴尬到了冰点,冉高鸣愣在台上直冒汗,其他选手面面相觑。
这时,何炅用最温和的语气说了一句:
“我对你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因为我来这儿之前,也是紧张到不行。”
既没有刻意给高晓松拆台,又很自然地给了选手台阶下,他试着去理解冉高鸣突然被打断的急促不安,也理解高晓松难以平息的怒火。
共情能力越高的人,看不顺眼的东西越少,因为每个人都从不同的世界走来,他们想做的不是当即驳斥,而是试图理解。
换一个角度其实很难,首先你需要自我清空,放下对自我的执念,以对方的视角来体验这世界的光怪陆离,拥有一颗充满个性,又包容万物的心。
原本,我们只有一个视角,那就是“我”,当我们共情时,便有了无数种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正因如此,何炅的人缘好得要命,过个生日,大半个娱乐圈都在祝他生日快乐。


在这个充满了聚散离合世界里,我却被秋瓷炫和于晓光的婚礼感动到流泪。
婚礼上,秋瓷炫特意瞒着老公,为他准备了一封信,一场求婚,第一句话还没说出口,秋瓷炫哽咽了。


她满脸泪痕,单膝跪地:
“现在我准备和你求婚,如果下辈子见到我的话,要不要也和我结婚?”

秋瓷炫的身世很惨,从小父母离异,各自成家,母亲远嫁日本,爹不疼娘不爱。
奶奶重男轻女讨厌她,妹妹溺水夭折,母亲又把怒气撒在了她身上:
“为什么当初死的不是你?”
就连拍戏拿奖,颁奖典礼结束后她也无人分享,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盯着奖杯,一呆就是一个小时。
悲惨的经历,导致秋瓷炫极度缺乏安全感,她害怕再次被抛弃。
于晓光没有怨言地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她,自己一个月只能按时领到5000块。
他反倒乐在其中,经常撺掇老爸替他再多要一点零花钱。

于晓光的父母也明白儿媳妇从小缺失父爱母爱以及她对家庭的不安与渴望,每次都叫秋瓷炫“女儿”,打心眼里疼她。


世上最动人的爱,不需要多么轰轰烈烈,得意时能予你共鸣,失意时能予你共情。
爱情打开的不是一个人的心,而是通过他,你接纳了整个现实世界。
共情的人之所以是奢侈品,就在于他们品尝了酸甜苦辣后,想的不是我能从别人身上得到点什么,而是我可以给予这世界点什么。
人与人的立场不同、感受不同,有时看似面对面距离很近,可有时又觉得彼此之间隔着群山万壑,望不到边际。
结婚的不能理解恐婚的,怀孕的不能理解丁克的,体制内的不能理解体制外的,又或许你惊天动地的伤害,在别人眼里只是拂手而过的尘土。
而共情就像点穴一样,点错了,就不痛不痒,点对了,就迎刃而解。
它能把心与心之间矗立起的墙,瞬间化为一道并不起眼的裂痕,而那人就站在裂缝处慰藉着你的疾苦。
共情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爱这个世界的深度,你越能共情别人,就越能爱上这个世界。
-
何必管我会是谁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22 22:43:26